“競合發展是一個產業高水平發展、高格局競爭的體現。競合的核心是合作、共建、共約。”2019年2月16日,在以“接力貴州酒業共識、續寫競合發展篇章”為主題的“2019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就貴州白酒產業如何競合發展與參會嘉賓做了分享。
王延才表示,中國白酒屬天釀美酒,自然發酵,多樣化、個性化特征顯著,但長期以來,低水平競爭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需要共同打造規則、相互支持、共同保護資源,差異化發展,共享成長,多年來,抱團發展的貴州白酒可以成為助推產區發展的重要引擎,產區企業應該團結合作,也必須合作,共建需求,共建供給,實現真正的競爭合作,攜手前行。
白酒產業向上、良性的態勢繼續保持,具體如何實現競合發展,王延才提出四方面建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A、構建生態鏈推動產業協調發展
在產區建設上,政府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對產區進行戰略規劃,在檢測技術、市場推廣、酒文化普及、產業鏈等方面為產業提供第三方服務。
在政府指導下,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做好產區整體規劃,做好人才培訓、科研投入等,集政府與產業力量于一身,開展全產業鏈專業服務,全面實現提質節本增效。
通過構建貴州白酒產業的生態鏈,有效推動行業協調發展。打造行業合理的生態圈,形成從農戶、種植基地、包材企業、生產企業、渠道成員直到最終消費者的良好利益共享和分配鏈條,解決種釀脫節,原料供應和上下游協作不穩定等問題。
構建貴州白酒產業生態鏈,完善上下游的協同合作機制。例如,原料問題是貴州白酒產業未來發展當中提升品質和表達品質非常重要的一環,貴州產區應規劃建設白酒原料種植基地,提高紅高粱需求和質量,切實保障原料供給。
同時,發揮主產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形成共融、共享、集約、集成的發展態勢。在集群中共享技術成果,形成專業化分工體系,降低成本,提高整個集群內企業的效率,真正提高產業發展質量。
B、走“贏在品質”的發展之路
不止貴州產區,當前我國酒類營銷惡性競爭,概念忽悠,低質高價現象時有發生。至今業內還有長醉不醒者,什么是美酒不是很清楚,怎么釀美酒更無從談起,在跟風中迷失了自我。
美酒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有香氣、風味之別,有博取更多消費者喜歡之競。
沒有品質自信就不敢共享,美酒之美不可復制,不可復制的 “美酒”就應該敢于共享。對此,以品質、服務去爭取更多消費者喜愛方是正道。
白酒產業的未來發展,需要以風味與健康為導向的雙導向。風味導向,個性風味一定是核心,核心技術,自然生態、原料、工藝等如何釀造出個性風格,高品質的產品特色,消費者高辨識度是重心。
健康導向可使酒中的健康的活性因子更豐富,有兩層含義,第一釀造健康的酒,第二向消費者倡導健康的飲酒行為。
希望貴州產區企業在人才、技術、科研、消費文化等方面加強合作,尊本守道,質量引領,傳承貴州酒匠心品質,要深入研究具有貴州產區特色的產品感官感受和酒體風味特質,在保持傳統產品特色優勢的同時,創新打造豐富多樣、個性鮮明、多元化與差異化組合的產品結構,進一步滿足消費升級需求,解決貴州高品質白酒長期存在的市場供需矛盾,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精神和物質產品,積極引導理性、健康飲酒的消費理念。
為什么要強調贏在品質呢?王延才分享了自己的一個觀點,“全國白酒產業的量很快將進入一個穩定期,大家要以客觀的眼光認識白酒行業從高速度轉入高質量發展。”
他說,回過頭來看白酒產業發展幾十年,大家習慣了年年增長,可能特別不適應某一年打平了甚至可能下降,這些都是在過去短缺經濟的基礎上延續出來的,這些年我們基本上都處在一個深度調整,年年的高收入,到現在可能要轉變一下我們的認識和觀念了。
“白酒產業的量,走到現在,要進入一個穩定的狀態,而不是說我們還想年百分之多少的增長,”王延才明確表示,現在白酒業要形成一個認識,我們已經從高速度發展轉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C、全面提升科技競爭力
近年來,白酒產業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迅猛發展召喚著代表東方釀造水平的中國白酒產業,需要與時俱進、因時而上、加大基礎應用研究的力度。
中國酒業協會從2007年開展的“中國白酒169計劃”, 2011年實施的“中國白酒158計劃”,到2013年開啟的“中國白酒3C計劃”,再到當前正在推進的白酒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在白酒產業風味物質體系、釀造功能微生物、智能化釀造、品質提升等幾個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為白酒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貴州知名白酒企業和龍頭企業一直重視科技發展與創新,已走在產業前列,但如何發揮在貴州白酒產區企業的戰略引領,是關鍵。
產區不少企業產品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在新時代下,貴州白酒要更加注重科技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在產業發展的同時關注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傳承與開發安全綠色高效的釀造技術,大力推進科技前沿基礎與應用研究。
通過產、學、研融合,強化技術攻關,在食品安全、現代檢測、大數據技術應用、風味導向、健康導向等方面取得突破,實現釀酒技術和品質提升,規范產業和企業管理,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節約能源,推進綠色生態的釀酒產業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向智能釀造+智慧釀造邁進。
D、品牌梯次齊發力
貴州省酒業品牌主要由本地企業持有品牌和外來企業投資并購品牌組成。
洋河、勁酒等國內知名品牌相繼在貴州投資并購建廠,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貴陽、遵義、仁懷、習水一帶;貴州本地品牌以茅臺為引領,在遵義地區形成了全國老名優白酒與新興名優白酒的品牌集群,另外還有一些較知名品牌分布于貴州各處。
貴州白酒產業結構以醬香型為主,兼有其他香型;而醬香型白酒中又以茅臺酒最為突出,其他白酒在全國市場上整體表現一般。
茅臺品牌的支撐和引導作用明顯,在打造貴州白酒品牌集群上,積極發揮著優勢和帶動示范作用,尤其在品牌文化上,就如何講好酒的故事,做好酒的文章,為貴州白酒產業做出重大貢獻。
與此同時,白酒產業進入門檻過低,使得貴州白酒核心產區的生產企業過度集中,環境、原料、水等自然資源透支嚴重,同時,知識產權侵權現象普遍,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影響了貴州酒整體品牌形象。
新時代下,貴州白酒要更加注重品牌的塑造,走出一條政府導向、均衡發展、以大帶小、整體發力的大品牌構建路線,實現提質、穩產、促增長,品牌梯次齊發力。
全國白酒企業有20000多家,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7300多家,無證企業12000多家,其中,貴州大概有4000多家。
目前,貴州釀酒產業生產規模整體較大,但品牌建設發力不足,尤其大量的中小企業經營處于非常困難的狀態。
對此,我們也要梳理好大品牌與小品牌的關系,讓中小酒企找到自身位置做出特色與差異化,讓當地更多的中小酒企也愈來愈有很強的生存能力。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貴州白酒企業的共同努力。
中小型酒企可以推行酒莊模式,多做酒莊文化體驗,讓自身優勢通過“小而美”的演繹獲得消費的喜歡,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走小眾化、個性化道路,讓消費者體驗貴州的產區生態,釀造過程,盡顯美酒美妙的文化,贏得品牌在市場層面的認同。
也可發展酒旅融合,引入康養理念,將酒莊與康養產業有機結合,讓酒莊的特色可以被消費者品味到、感知到、觸摸到、體驗到。
將來大量的中小企業有了生存能力,“品牌侵權”、“散酒混亂”等市場、流通、競爭不規范現象自然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