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什么是1.0、2.0、3.0時代嗎?不知道,那太OUT了。不過,沒關系,互動4.0來了。”首創互動4.0這一新模式的是上海盈客網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殷清的團隊。
2014年12月底,殷清在他的微信里說:“ 傳統工業的流程是從產品設計、生產、廣告宣傳直到渠道銷售實現。其利潤來源,除了科技附加值,就是消費者的信息獲取不對稱。我們稱之為工業1.0;今天,人們的消費場所,從商場、賣場轉移到了家中,產品價值的實現不僅僅靠產品的品質和渠道,產品信息如何送達消費者,流量如何導入,成為企業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經濟,我們稱之為網絡2.0;小米的出現,意味著流量導入模式的再一次革命。通過與消費者的互動,帶來的粉絲經濟,替代了流量經濟。其本質就是互動經濟,我們稱之為粉絲3.0。”
2014與2015跨年之交,殷清決定正式推出他的互動4.0概念,高調推廣他的移動終端互聯網新思維。
殷清說:“互動4.0,就是通過產品ID與消費者ID的互動,將消費者發展成為企業或者產品的粉絲。用最柔性的生產滿足個體差異化的需求。最終實現的是:消費者無需思考,所有的需求會在正好的時間、正好的地點、正好的價格、正好的支付被正好地滿足。”
“比如你過生日的前一天,收到了一條微信,內容包括你可以選擇的飯店和葡萄酒等等。飯店,正好是你附近的,葡萄酒正好是你喜歡的口味和價位,你只需輕輕一點確認,一切都已經為你確認好了。甚至你想邀請的人的邀請函也一并群發完成。所有這一切的發生,不需要你自己想,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似乎是巧合;但是其背后支撐的是基于云服務的大數據,消費者已經不需要粉絲和品牌商的直接互動,所有的互動都是基于大數據云服務自動實現。我們將這樣的商業模式,稱之為互動4.0。”殷清進一步舉例詮釋。
蠻拼善拼,得來全不費功夫
在殷清看來,做生意,比拼的是勤勉和本錢;但在現代商務中,比拼的還有創造性和前瞻性的智慧。
殷清說:“顛覆或者引領一個行業,比拼的就是天機感悟和行業制高點的占領。行業成功不是追逐熱點,而是預知大潮來臨,讓浪潮把自己推上峰頂,這是天機;行業成功,不是打贏每一場商戰,而是處處制敵先機,搶占每一個戰略制高點。勝利不是PK的結果,而是占領制高點后的順流而下。我們可以不必在意每一場具體業務的PK結果。”
殷清和他的團隊創造互動4.0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11年底,那時殷清帶領他的團隊還是蠻拼的。
“我們開始討論如何抓住下一輪互聯網機遇。當時的互聯網已經延展到了物聯網,二維碼還遠沒有普及,而智能手機還是當時的奢侈品,移動寬帶也還是2G時代。唯一疑惑的是選擇什么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殷清回憶說。
這個入口必須可以直接應用于生產線,而且消費者應用簡單,唯有二維碼能夠實現從生產線到消費者的無縫連接。于是早在2011年底,殷清團隊就確定了以二維碼為入口的物聯網應用為開發方向,2012年在南京組建了開發團隊,2013年第一期開發完成前夜,全隊移師上海。
“2013年底開始流行起打通線上與線下的O2O理念時,我們的第一代物聯網應用產品,防偽產品已經完成了第一輪的市場試水了。”殷清自豪地說。
但這次試水對殷清來說是一次幾乎淹沒自己的試水,“所謂防偽,在當今市場還不規范,缺乏促銷手段的狀態下,幾乎無人問津。”
但在殷清看來,這一輪失敗難能可貴。“使得我們揚棄了唯技術思維,我們的開發思路,迅速地從防偽轉移到了營銷應用上。”
“互動4.0是我們創意的理念與商業模型,讓我們再次用實踐驗證理論。我篤信那句名言‘預之以謀,行之以堅毅’。三年的投入與堅持,將讓我們引領一個移動互聯時代的商業模式。”殷清堅定地表示。
2014年。當酒行業將所有的應用理念全部聚焦于O2O技術時,殷清笑了:“經過兩年的努力,我們是唯一能夠實現CRM(客戶關系管理)的O2O營銷應用工具的創造者。果然,阿里巴巴不久宣布的O2O戰略,更為我們研發方向的正確做了背書。而O2O技術的應用的直接結果,就是互動4.0時代來臨。”殷清堅定地表示。
大數據時代,一場模式革命
殷清表示:“盈客網采用大數據云服務為基礎的互動4.0經濟實現,將必然替代以往的商業模式,開啟一個商業新時代。”
4.0模式是如何實現互動的?
“我們的互動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首先,我們賦予產品和消費者唯一的ID身份。”殷清進一步解釋。對于產品,實現過程寫入。寫入的內容包括:原料、成分參數;何時、何地、誰生產的;產品過程中的各項指數;庫存的溫度、濕度、位置;庫存的移動狀況;什么人完成的銷售;什么人做的安裝;消費者提出什么整改需求、完成情況如何,消費者又賦予了什么樣的數據內容;有什么維護等等一系列的數據。實現產品從生產開始,所有流動過程中的增量信息的完整寫入。最終,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讓信息說話。這樣的過程,對于產品成本沒有大的改變,但是由于對于每一個過程的精準數據導入形成信息增量,最終實現了供應鏈的優勢。
對于消費者,實現身份確認,通過消費的產品、地點、時間、價位了解消費者的年齡、性別、偏好、消費環境、消費能力等等的數據寫入。精準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產品與服務。
“在大數據的云服務平臺上,完成了對于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分析與預測。消費者除了確認支付以外,似乎什么都沒有做,也不需要做。消費者已經不需要粉絲和品牌商的直接互動,所有一切都是大數據云服務下的無縫體驗!”殷清概括地說。
“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寬帶的廣泛應用,使得世界進入了大數據云服務時代;4.0無非是契合這個時代的應用發展;诨ヂ摼W的電子商務,以及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達到了峰頂,可以這么說,馬云之后再無馬云。商業的本質就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對話。”殷清自豪地表示。
從偽到真的O2O電商
從2013年底開始,酒業刮起了一場O2O旋風,眾多酒企、酒類電商爭先恐后紛紛上馬O2O項目,更有甚者號稱實現了O2O。事實如何?
殷清認為:“所謂實現了O2O的酒企,無非是在天貓等電商網站開了自己的專賣店;所謂實現了O2O的電商,也不過是做了一個網絡2.0時代的專業電商門戶,搭建了酒的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體系。但是距離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實現還有漫長的成長空間,還不能說是真正地打通了線上與線下,還不能被稱之為O2O的商業模式。”
“現實中,成功地超越過去完全基于經銷商渠道的酒類電商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所有這些電商都沒有超越網絡2.0時代模式,以價格戰作為其迅速推廣的手段,市場的推廣成功是以巨額虧損為代價。電商的成功并沒有為渠道模式錦上添花,也還沒有達到市場份額的10%。而電商的低價傾銷卻往往打亂了銷售主力渠道商的價格體系。于是,一些大品牌酒企紛紛發表聲明,斷絕供貨關系。”
究其原因,殷清認為是“沒有真正實現RCM(客戶關系管理)體系的建立,客戶沒有形成品牌忠誠度。事實上,一旦形成了對于更低價格的期待,即使對于品牌忠誠,也會極大地降低購買欲望,甚至用其他高檔酒臨時替代。最終損害的還是品牌利益。這樣的電商只能是偽O2O電商”。
殷清認為,就酒類而言,酒業領域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品牌與消費者的隔離。品牌商通過批發和零售終端最終將產品交付消費者,但是消費者是誰、何時、何地、什么狀態下完成消費,品牌商無從得知;品牌商給與消費者的所有優惠能否送達到消費者手中,品牌商無從得知;多少促銷完成,促銷品是在消費者手中還是短路在經銷商手中,無從得知;促銷行為和促銷產品什么時候消耗完,什么時候需要補充或者收回,無從得知。最需要了解消費者體驗的品牌商,對于消費者行為的判定只能是請專業公司市場調查和評估,無法擁有精準的數據,從而無法精準地進行下一輪營銷活動。CRM(客戶關系管理)缺少數據統計和支持手段。
而通過O2O的工具,可以實現營銷活動時間、地點的精準化;比如:國慶促銷從10月1日零點啟動,10月7日晚12點結束。同樣的產品,在結束國慶促銷以后,還可以通過后臺啟動諸如演唱會的門票抽取,元旦促銷等等其他活動;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促銷手段;同一個活動,實時根據效果調整中獎率等等。
“一句話,讓線上上得更高,讓線下下得更深。這才是真正的O2O電商。不僅僅是讓現有的電商與消費者的關系活起來;而且要讓線下的消費者也形成與品牌商的互動,將地面的渠道商擁有的90%的消費人群導入品牌商的移動物聯網平臺。”殷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