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終端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終端的地位被日益抬高,高昂的進場費,使得許多商家對終端既恨又愛。而終端鋪貨是開發終端、掌控終端的重要步驟,也是最難的步驟之一。如何才能成功、迅速、高效地鋪貨,有效控制終端呢?本文旨在分析和闡述高效的產品終端鋪貨策略,以期對企業在終端營銷過程中有所參考與借鑒。文章較長,耐心看完一定受益匪淺哦!
一、遵循1個“SMART”中心
在酒類的終端鋪貨中,無論是業務代表還是經銷商,大多比較盲目,只為鋪貨而鋪貨,達不到廠商的初衷與預期效果。而“SMART”原理讓終端人員有章可循。
S<明確>:酒類行業的終端鋪貨目標要求不能太籠統、模糊,必須要明確,用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策略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是進終端的商場、賣場還是夜場、酒店等終端店面都要明確。
M<可衡量性>:通過鋪貨,設定產品在該區域市場上的占有率、覆蓋率達到多少的目標,一定要量化,制定出每天鋪貨計劃和實際完成量表格。
A<可達標>: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要求一線人員在規定的時間段(最好一星期)完成鋪貨多少家,多少品種。
R<方向、目標>:比如冬季啤酒終端鋪貨,我們的目標不是在這段時間內賣多少酒,而是考察終端店的有多少終端店接受我們的產品,以在淡季保持較高的市場覆蓋率,為旺季銷售打下基礎。
T<時間表>:由于酒類產品的行業季節性較強,因此,終端鋪貨要求明確時段,講究速度超出常規,以快制勝,否則極易被競爭對手模仿。
二、終端鋪貨的2個標準
終端鋪貨有兩項很重要的指標:橫向的寬度,縱向的深度。
橫向的寬度是指鋪貨的廣泛性。終端網絡寬度越大,就意味著目標消費者可以在各種場合看到我們的產品,有機會喝到我們的產品。實際上,網絡的寬度是以量取勝的典型做法。一般來說,越是大眾化的消費品越需要通過網絡的寬度來達到廣泛消費的目的。
縱向的深度是指鋪貨終端的質量,每一個終端的銷售量、顧客接觸人數以及品牌影響力。網絡深度越大,就意味著單個終端的銷售勢頭以及品牌引力的表現出色。網絡深度就如樹根扎的深淺,體現著品牌直接競爭力的強弱。
另外,網絡的寬度和深度的發展存在著不同步現象,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要么先追求寬度,要么先追求深度。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讓網絡的寬度和深度能夠均衡發展,以免顧此失彼呢?按照深度分銷的精神,酒類產品開發市場采取的是以深度為先、寬度為后的遞進發展模式。具體來講,就是先選擇那些可以最能展示產品形象、最有可能引爆消費的終端,形成引發核心消費群的第一個熱潮,在局部區域內形成優勢,然后開始大規模的提高覆蓋率。
三、鋪貨應做好的3個保障
在終端鋪貨中,業務人員和經銷商為完成公司的任務,易使用“非常規手段”,使公司利益受損,因此,面對終端鋪貨應做好以下保障:
1、加強賬務管理,保障風險為零(或最小)。
前期終端鋪貨,促銷力度較大,原則上不允許賒賬,個別終端要做好回訪工作,控制風險。讓其在合理的范圍內。
2、加強終端理貨,保障有回頭客。
終端的生動化與否,直接影響終端銷量,嚴防缺貨,及時回訪及時補充,保障二次銷售順利進行。
3、加強廠商交流,保障信息暢通。
很多時候廠家的鋪貨都結束了,經銷商還不知道產品的價位,更談不上促銷政策。有時會出現促銷政策經銷商截流現象,這值得深思,確保信息暢通。
四、鋪貨需要注意的4個重點
1、產品策略:
終端鋪貨要注重產品的多元化,確定產品組合:高端產品,樹立公司和產品的品牌形象,只要做好終端生動化,我們的目標就已達到;中端產品,要利潤、要銷量,無論是包裝、設計、價位的制定,還是促銷的執行上都應慎重考慮;低端產品即戰略性產品,目的是扼制競爭,必要時需犧牲這個產品,甚至賠錢來把競品打下去。因此,鋪貨時要用好產品組合,想用一個產品既樹形象,又要銷量,還要利潤,那時不現實的,也容易被對手跟進。另外,在產品組合上,最好是新品與老品結合鋪貨。
2、價格策略:
強調“穩中求變”。用好田徑賽馬策略。A、滲透定價:當產品是公司的低端的老產品,處在衰退期間時,采用這一定價,可以打擊竟品,提高終端競爭力。B、撇脂定價:新產品的導入階段,采用撇脂定價,既獲得了利潤,又樹立了形象。C、扣價定價:根據鋪貨數量折扣定價,多采用買多少送多少的形式。建議是月底返還,實現二次銷售。
3、促銷策略:
根據區域的差異性制定多樣化的促銷策略,重點強調“投其所好”。如:A、對于商場、超市等專業性銷售場所采用價格促銷。B、對于夜場、酒店、終端零售點,我們則采用實物促銷:如送冰柜、電動車、大米等。C、對銷售者則采取贈品促銷。D、對于特別大的有要求的夜場、商場、超市等我們則派人員,實現人員促銷。
4、人員管理:
行業的差異化決定了工作流程的差異化,促銷方式、溝通等都存在著巨大差異,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就顯得優為重要。培訓內容包括產品的基本知識、企業文化、營銷理論、溝通技巧等,還有自信心的建立等。在人員的管理上,我們不僅重結果,更應加強對過程的控制,如店數、點名、鋪貨品種、鋪貨量、終端姓名、電話、競爭對手的情況都應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列入績效考核范圍,直接與業務人員的職位升遷和經銷商的返利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