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企業轉型電商的話題,今年十分流行。很多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問題,一些企業甚至不知道怎樣轉。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我在實際操作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有10個坑分別是:老板思維僵化、團隊腐朽、產品死板、渠道老化、需求變化、競爭對手跨界打法、商業模式模糊、資金亂放、培訓公司戕害、媒體誤導。
第一個坑:老板思維僵化
我認為,老板的思維是轉型的第一步。但是,在轉型的過程中,老板思維通常會表現出幾個明顯特點:
1.控制思維;喜歡控制和命令下屬,而不是關懷。
2.粗放思維;對產品和服務缺乏審美和精致要求。
3.封閉思維;我們接觸的很多老板并不愿意接受新事物,還有一些不喜歡跨界學習,只關注自己的老本行,不關注其他業態。
4.獨享思維;不懂得分享權益給團隊,這真的是非常致命的一點。
5.怕錯思維;在前進過程中畏首畏尾,害怕創新,過于保守。
6.規模思維;一味的貪大求全,而不是把事情做強。
結合以上幾點,總結來看,老板思維基本禁錮了整個公司的門檻。
第二個坑:團隊腐朽
傳統企業轉型電商的第二個坑是團隊的腐朽,同樣有六點:
1.結構扭曲;我服務的客戶,普遍是缺乏專業的電商團隊做落地執行,但執行肯定要落地,可誰來落地呢?肯定是團隊。所以到最后,在團隊的表現上,結構就出現扭曲。
2.組織冗長;真個組織體系太臃腫,拖慢了決策速率。
3.執行不力;只做任務不做結果,害了整個執行效率。
4.工廠文化;很多企業工廠文化比較盛行,把員工當成普通的工人而不是創意人。但玩互聯網其實是慢創新的一種活,如果僅僅把員工當成工具,不把他們當成有創意、有生活感覺的人,想做互聯網就很難。
5.產品小白;按照互聯網的玩法,全公司上下都應該成為產品經理人,產品經理人意識在互聯網圈里很流行,這一點恰恰是傳統企業的一個致命硬傷。
6.工具落伍;客戶和內部管理工具仍然很傳統,而不是用現代化,或像流行的微博、微信的方式來做管理或坐客戶維護。目前來看非常多的企業做不到。簡單說,我們團隊要去跟敵人拼刺刀,如果你用的工具是還是火柴棍,那肯定沒用,必須進行升級。
第三個坑:產品死板
1.產品冗長;我們知道,做互聯網,在產品策略上,追求的是單品、爆款。但傳統企業的產品非常多,產品線非常長,缺乏引流的爆款。
2.參與感差;我們在做產品時,自認為很好,但是缺乏粉絲的參與或眾創,這也是致命硬傷。
3.表現粗糙:互聯網是一個眼球經濟,看的是產品的每一個細節和美感。在吸引眼球這一塊,傳統企業做得明顯不足。
4.媒體性弱;我們雖然有很多不錯的產品,但是基于產品本身的內容是比較缺乏的。如果是一個好的產品沒有用好的內容、文字、音頻表現出來,那在互聯網上是沒有辦法很好地傳播。
5.迭代不足;整個新品地開發,它是鰻魚這種需求升級,更別說引領需求。
6.交互性弱;在用戶拿到產品之后,找不到交互的感覺,說白了,就是你的產品不會說話,這也是產品死板的表現。
第四個坑:渠道老化
1.線下飽和:線下渠道遭受電商和對手圍剿。
2.線上匱乏:線上平臺不系統,單腿走路。
3.媒體更迭:砸錢傳統媒體,護士新媒體。
4.平臺不整:毛事自建平臺,缺乏雙性規劃。
5.中介將死:不轉型的傳統渠道江講面臨災難。
第五個坑:需求變化
1.消費變革;消費者主權時代來臨,敬畏用戶。互聯網時代,本質是消費者主權時代來臨。我們原來講的是客戶價值,以客戶為準,在工業革命時代,這是一種空話,做不到。到了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掌握了話語權,懂得了點評和分析產品的信息之后,就掌握了購買的決策權,所以消費者變革我認為是第一大變革。
2.需求升級;需求升級有幾個表現?我認為最初級的需求,是功能性的需求。到了后面,開始有了品牌認知,包括現在流行的體驗式消費,包括小米宣導的參與式消費,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到,整個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已經從功能消費到品牌消費,到體驗式消費,再再到時下流行的參與式消費這樣一種升級變化。
3.客戶異化;不懂粉絲,客戶和用戶的關系。在傳統商業環境當中,我認為講的是客戶價值,而現在不是。在電商或互聯網時代,玩社交媒體倡導的是粉絲經濟,真正玩電商或互聯網的人,他們更加相信的是另外一個詞——用戶。所以到了現在,是三個詞的并列式——粉絲、客戶、用戶,他們的關系其實很多傳統老板并沒有意識到個中的區別和聯系。
4.信任變動;現在消費者在選擇購買的時候,他的決策因素更多來自于用戶的評價,他們更愿意去相信其他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時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再相信傳統企業講的硬廣。
5.社群崛起;從同頻同趣的社群表現出來的團購現象,也在逐漸流行起來。
6.節日來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他其實是一個時點式的消費。時點式消費有一個特點,首先是時尚流行,然后是可以提高客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