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接時代,品牌的內涵已經變成了消費者意識中感知以及互聯網活躍內容的集合,沒有數字資產的制造與傳輸,沒有可參與的數字連接,品牌將無法生存。
那么,該怎么做?
一、是讓產品與服務盡可能多的聯網,連接的網絡越多,價值越大。
到現在,聯網的概念已經非常碎片化,它可能囊括了電商網絡、物聯網、云、搜索網絡、移動H5與APP、百度直達號與微信公眾號、社交網絡等等,品牌商要出現在這些網絡中,并提供可參與的觸點,講述品牌故事,提供產品與服務。
比如,傳統鞋服商361度正在跟百度研發一種智能防走丟鞋,內置傳感器,可以記錄歷史軌跡、實時定位,并使用無線充電技術,預計很快將推向市場。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20萬兒童走失,這是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痛點市場,而撬開的策略就是讓產品聯網。
二、是提供更多的智能交互方式,在交互中鎖定目標用戶群,營造更好的情感連接。
十一期間,麥當勞在百度地圖上做了一次搶櫻花甜筒的互動活動。用戶打開手機百度地圖時,一旦是處在麥當勞門店三公里范圍內,就會出現一個櫻花甜筒的趣味動畫,點擊便可導航到附近的麥當勞門店體驗。它利用了LBS與虛擬現實技術,一下便激起了目標用戶群的好奇心,在10天的活動中,約有2000萬用戶點擊,100萬用戶走到門店進行了體驗。從中也不難發現,在品牌O2O的嘗試中,智能交互是一個有待挖掘的切入點。
三、是基于場景的服務前置,提供最短的產品與服務交付路徑。
無論是微信公眾號,還是百度直達號,乃至新浪微博在做的電商化嘗試,乃至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品牌都是想在用戶搜索、瀏覽的各種場景中,直接提供一條最短的連接路徑,在用戶產生購買欲望時可以實現高效轉化。
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將服務前置的過程,將企業隱藏在后端的產品和服務直接放在用戶注意力聚焦的地方,尤其是放在移動設備上。比如宜家曾經在其APP上內置了一個服務,用戶可以直接將實體商品放入虛擬化的家庭環境中,將體積、設計風格、搭配度等諸多影響家具購買決策的各個指標,直接呈現在用戶的手機上。
你需要看清的現實是,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無連接不生存”的新時代,科技正在“智造”一個新的商業世界,以百度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也會化身新世界的基礎設施,提供源源不斷的新技術能力,你要做的就是不斷連接用戶,不斷提升活躍度,如此方能繼續存活與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