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略
以“利”誘之
生意本質是“利”字。
正如馬克思所言: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客戶之所以能夠忍受供應商的“吸款”、“壓貨“,其根本原因在于有“利”可圖。只要銷售人員或者供應商能給客戶以看的見利潤誘之,客戶考慮到自己的投入和產出比,就會為之心動的。不過,這里有個前提,你的產品必須是能銷得動的品牌。如果你的品牌拉力不大,銷售人員就必須想辦法幫助客戶讓產品動起來,例如促銷、廣告、多開發網點、培養優秀導購等。
案例
在家電行業,空調廠家的“吸款壓貨”行為可謂一絕,客戶的資金在淡季能被空調吸去2/3,客戶的倉庫能被空調占去2/3,是什么促使客戶心甘情愿承受如此風險和壓力呢?說白了,就是禁不住廠家那高額返點利潤的誘惑。廠家給出的打款利潤率比存放在銀行或貸款利息高得多,客戶何樂而不為呢?某空調經銷商為了取得廠家的淡季打款的10%的獎勵,不惜以自己所有身家財產作抵押,從銀行貸款2000萬,然后打出一個億的款子給某空調廠家。
2.以“理”服之
客戶憑什么給你回款,說出來個理由來。就靠一句“幫幫忙,這個月任務比較重”、“我們關系這么鐵”,客戶就會把自己的錢掏出來給你,這除非你和客戶的關系真的特別好,偶爾幫你一把,還可以。很多時候,銷售人員要把回款賬目、庫存、理由、依據、市場情況等給客戶理個明白,讓客戶感覺不回款將會對自己造成不利。
案例
經銷商老王由于庫存壓力太大,且又適逢銷售淡季,根本不愿意回款。銷售人員小黃知道通過幫客戶消化庫存,獲得回款,恐怕已經來不及;通過利潤誘惑,這是必不可少的,但能否達到目的,也是未知數。怎么辦?小黃通過反復思考,把客戶平時的進銷存報表、終端下游客戶提貨表調出來,仔細分析研究了一番,帶著這些數據又去找客戶淡。我拿著報表給他詳細分析:去年一年你總共賣了多少?其中多少的常規機,多少特價機?常規機利潤多少?特價機掙了多少?這些貨賣到了哪些地方?市內終端消化了多少?下游網點提了多少?扣掉運營費用以及雜費,你去年掙了多少?為什么還要打款?現在的庫存多少?產品結構還有哪此盲點?去年同期銷售了多少?接下來的市場會是什么樣子?如果不回款,你又會損失什么?一番話說得客戶啞口無言。第二天,當客戶把50萬元的銀行承兌交到筆者手上時,還意味深長地說了這樣一句話:把錢還你,我放心!
3.以“情”動之
許多銷售人員和客戶的關系幾乎達到了稱兄道弟,無話不談,無話不講的地步。他們在回款中經常利用這一優勢,把情感、關系、利益綜合運用,說服客戶能夠給他們回款或多回款。
在這方面,業務員至少有三情可用:一是公司領導跟客戶的客情,即把公司領導請到你的市場,讓其出面催回款。至于能不能把領導請過來,那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二是業務員跟客戶的客情,天天低頭不見抬頭見,人情做到了,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三是業務跟客戶工作人員的客情,尤其是采購和財務,千萬別小看這些人,平時燒燒香拜拜佛,關鍵時刻,說不定就有畫龍點睛之效。
4.以“力”壓之
銷售人員和客戶之間的關系有時也是一種博弈關系,你硬他可能就軟,你軟了他可能就硬,雙方都在彼此運用手段控制住對方行為。
銷售人員面對客戶的不回款,習慣運用一些縮小客戶批發權,縮你的區域,扣你的返利,拖你的資源的手段,或者面對客戶資源申請。暢銷型號申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事情在做,但不出力,不死不活對待,讓客戶心理難受。
5.以“惑”迷之
這是一些資歷老的銷售人員慣用的“善意欺騙法”,讓客戶總是跟不上銷售人員甚至市場的思路。接受吧,擔心上當,不接受吧,害怕損失,被銷售人員整的糊里糊涂。
如:“公司產品即將漲價,別的區域客戶都在搶貨,你還不回款備貨?”“暢銷型號都要斷貨了,你還不搶?到時別怪我,你就是拿錢給我,我都沒貨給你。”“你這個月你回80萬元,下個月我打個專項報告,一定幫你把5000元的運輸補貼拿到手” “這個月,我又給你開了4個網點,他們不久都要提貨了。你還不打款,現在倉庫里那點貨哪夠賣?”
6.以“通”取之
很多時候,不是客戶不愿意回款、怕壓貨,而是怕進貨賣不掉,或者賣得太慢資金周轉不開掙不到多少錢。關鍵時候,業務員要幫他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先幫其把產品分銷出去,把下游的錢收回來,再讓客戶回款。唯有如此,整個銷售渠道和體系才能處于良性的運營中。
案例
小黃是某區域冰箱經理。在旺季來臨的3月,其所在區域客戶因庫存過大和競品強力擠壓停止回款。任憑黃生使盡渾身解數,客戶就是四個字:沒錢可回!
在巨大的銷售壓力之下,黃生并沒有坐等觀望,而是想方設法跟客戶達成協議:由黃親自幫助其分銷,壓下去多少貨,收回多少錢,全部?顚S猛督o本品牌。之后黃生拉著客戶業務員一道,開始瘋狂拜訪市場:結合下游每個客戶特點,幫助其制定要貨計劃,又以旺季即將來臨貨源緊張為由,逼催分銷商盡早提貨。分銷商聽他分析得頭頭是道,邊上又有客戶業務員現身說法,也都積極響應,從而順應地完成當月回款任務。
7.以“擠”占之
客戶的流動資金本來不多,能不能說服客戶給競品少投點?能不能說服客戶把投資房產的資金抽一部分出來投給本品牌?他的資金被你占用得越多,你就越主動!更何況,你不下手,別的品牌也會下手。銷售人員要學會利用一切有利的資源與手段榨取客戶有限資金,為己所用。
8.以“危”激之
回款工作中,客戶一個普遍心態就是等、觀、拖。如果業務能拿捏住其心理,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朝其心里柔軟處“捅”,很多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謂請將不如激將,就是這個道理。
案例
張生是一區域經理。在新年度開始時,客戶在回款問題上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在得知有另外商家對本品牌感興趣后,當天晚上,張就趕到了該客戶家里,并“沉重”地告訴客戶:現在幾個主要競爭對手都想代理本品牌,考慮到市場情況和以前合作關系加上私人感情,本人還是愿意把機會先給你希望好好考慮一下,如果還猶豫不決的話,市場是不等人的。說完,提包走人。
第二天中午,張生就接到了意料之中的電話,客戶通知他過去拿銀行匯票。
9.以“縱”擒之
品牌較為強勢時,客戶回款沒有達到要求,業務員可以故意擺出拒票據的姿態,讓客戶承受巨大壓力,以免客戶開了一次壞子,以后得寸進尺,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再如客戶出款一般都在月底,此時各品牌都在激烈拼槍,業務員能不能換個思路,改為月頭去收一部分?這么做,回款風險將會小得多。
10.以“纏”擾之
客戶要是不愿意回款,他總會找到借口,業務員還真需要點“纏”勁才能把錢收回來。當然,我們說“纏”也不是胡攪蠻纏,而應該講究一些方法、策略。
案例
9月29號上午10點,業務員老王按照先前談好的內容,去客戶處要20萬元預付款。但趕至客戶處時,別的品牌業務員告他,他們都等半天了,還沒見到客戶本人和出納的影子。
老王也只好在客戶辦公室坐下來干等。但一直等到下午4點,還是沒什么動靜。節慶在即,今天拿不到錢,節慶賣什么?怎么辦?老王突然想起平時關系處得不錯的客戶秘書。通過跟秘書打聽得知,原來出納還在商場,只是在另外一個房間而已。按照秘書指點,老王偷偷溜過去,經過一番周折,客戶在電話里同意讓出納給本品牌開出20萬元轉賬支票,并明確告知別的品牌本月暫不考慮!就是通過這樣的硬纏加巧纏,最終搞定了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