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酒市場經歷了幾年的調整,不同類型的酒商已逐漸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子。在這幾年當中,傳統意義上的葡萄酒運營商有的收縮戰線,有的開辟與上下游合作的新模式,而一些中小規模的酒商則憑借“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整個進口酒行業在機遇和挑戰共存之下“盤旋”上升。
改革紅利帶來發展新機遇
機遇一:新模式層出不窮,改革紅利撲面而來。
近兩年,進口酒新的操作模式層出不窮,不論是“合伙人制”還是“眾籌模式”,亦或是“微代理”等等,都是酒企們在新的市場形勢之下做出的不同探索。這些模式與以往的傳統經銷模式相比,靈活度更高,包容性更強,參與其中的酒商也各顯神通,打破了市場發展的“天花板”,為市場帶來了很多改革紅利。
機遇二:資源進一步開放,市場能量“全釋放”。
在這一輪行業調整中,不少大商都遇到了一些困境,因此采用了收縮戰術,代理的品牌也不再追求大而全。與此同時,近幾年歐洲等國葡萄酒市場疲軟,很多企業都尋求在中國市場上實現突破,對品牌代理的門檻有所降低,市場上的品牌資源相比之前更加開放。如今,我們在中國市場也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國際上優質的品牌掌握在行業知名度并不很高的特色酒商手中。行業的這種現象其實也是在表明,進口酒市場的運營主體正在分化,一些原有的品牌分銷商或者代理商如今成為了運營商的身份。以往中小型酒商必須依賴大商實現的進口貿易現如今卻可以輕松實現。
機遇三:區域強商創造新增長。
大商憑借多年的資源積淀和恰當的發展時機,能夠形成一個品牌打遍全國的局面。但是當前市場環境復雜,要想復制當年大商的風光非常困難。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進口酒行業還是成就了不少區域強勢酒商。比如在進口酒消費量較大的浙江、福建、江蘇等地,區域強商即表現搶眼。有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在江蘇進口量排名前三的葡萄酒公司加起來所占的份額,占到了整個江蘇地區葡萄酒進口量的75%。挑戰無處不在隨時考驗酒商應變能力
進口酒行業因為高增長是近年來酒水行業表現最為搶眼的酒種之一,模式創新和資源的不斷開放為酒商創造了多個發展機遇,但是隨著格局的變化,市場的挑戰依然無處不在。
1.格局改變考驗經銷商應變能力
大商的戰線收縮和小商的積極應變,共同改寫著市場的發展格局,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酒商難免要面臨格局生變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比如中小型酒商從代理商到運營商的角色轉變,并非名號改變那么容易,還需要綜合運營能力和市場操控實力的綜合提升;而區域強勢酒商的煉成,也必須有扎實的營銷網絡和足夠的品牌打造能力。所以,任何的改變都沒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前進過程中的不斷優化才是硬道理。
2.“全民皆商”挑戰行業“底線”
上文提到,市場資源的不斷開放,給了更多酒商成為進口酒運營商的機會,但是這種“全民皆商”的局面,也增加了市場健康發展的風險。全民皆商未免造成市場運營主體的良莠不齊,有的產品價格虛高,有的品牌含金量不足,有的甚至是自行灌裝等等,在這種情況之下,產品的性價比成為判定標尺,消費者需要提高認知,讓市場有足夠能力評判產品的好壞,讓建設健康市場者前行,讓投機擾亂市場者出局。另外,有不同層次的人加入市場之后,同質化現象也不可避免,特色化和個性化的產品也成為推動市場多元立體發展的關鍵。
總之,新模式的出現不斷推動著行業發展,但是創新所帶來的格局變化,一樣需要“適者生存”,酒商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方能立足腳跟,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