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中國的絕大多數人口仍然生活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大城市”以外。這也意味著對于各個公司來說,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是極其有價值的。所謂二線城市,一般指的是像哈爾濱、武漢和蘇州這樣的城市,那里的收入較一線城市低,而且生活也沒有那么像大都市。這常常會讓廣告的基本作用變成比如“我們必須明確地解釋這款產品是干什么的”、“我們必須用明星做廣告”,或者“他們想在廣告中看到自己”。
但數據能告訴我們什么呢?哪些才是讓二線城市消費者對廣告感到滿意的因素呢?
警示:
1. 所有結果都是偏好度最高的兩項。
2. 這些結果都是從某種快消軟飲的廣告調查中得出的,但我認為由于結果具有一致性,所以這些結論也可以被廣泛適用在其他產品上。
錯誤觀念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想在廣告中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才不是咧。他們想看到的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他們的生活并不舒服,所以也不希望有人提醒他們這一點。他們想通過廣告讓自己感到高興,希望廣告能展示一些自己從來沒見過的東西、鼓舞人心的東西。
(從左至右依次為:廣告里的人看起來像我;在文化上與我相關或者時代與我相近;廣告描述的場景是我熟悉的;廣告里的故事和我曾經的經歷類似;廣告里有我熟悉的品牌;廣告解決了我面臨的一個問題;廣告向我展示的東西很讓我心動)
《BBH中國二線城市消費者調查》 樣本量=237
錯誤觀念二:二線城市消費者希望在廣告里看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才不是咧。他們想看到的是出色的創意執行。廣告里最好有音樂、有幽默的情節、有各種特效。雖然展示產品功效和功能常常是營銷人員的第一選擇,但當問及喜歡這支廣告的因素時,它們卻排在了最后一位。
(從左至右依次為:該產品明確地解決了一個問題;廣告很鼓舞人心;有明星;廣告表達了強烈的情感;廣告給了我和朋友們談論的話題;廣告是拍給像我一樣的人的;廣告讓這款產品很有存在感;廣告很容易理解;廣告中的品牌我很熟悉;該廣告提供了新信息;廣告出乎我的意料;該廣告很獨特; 是我喜歡的視覺風格;廣告特效很棒; 廣告的音樂和音響效果很棒)
《BBH中國二線城市消費者調查》 樣本量=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