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海外
遠赴海外淘金
目前,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國白酒品牌也受壓于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飽和度高,紛紛瞄準海外市場。年內,貴州茅臺出口茅臺及系列酒共計1418噸,同比增長48.75%;普通茅臺酒出口1411噸,同比增長49.66%;占公司白酒總銷量的2.75%,同比增長0.45%;占全國白酒總出口量的12.02%。作為白酒行業的風向標,海外市場自然成為白酒行業尋求業績突破的熱門戰地。五糧液日前與芬蘭赫爾辛基華商簽約價值100萬元的白酒銷售合作協議。五糧液創新國際產品“自由度”進駐歐洲市場。除此之外,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1140箱、貨值7.6萬美元的白酒日前也成功進軍南美市場。同時川酒代表瀘州老窖一批1.4噸白酒也順利出口西非國家科特迪瓦。2016年上市酒企三季報上榜前四位,除了貴州茅臺外,均對海外市場進行輸出。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白酒企業加碼布局對外出口,旨在實現出口轉內銷。產品出口海外市場,有利于企業制造新聞,實現品牌包裝,提高品牌價值。其次,中國白酒企業大部分都屬于國有企業,所以國家會要求部分白酒企業身體力行,帶頭推進中國白酒外銷,參與全球經濟貿易。但是,中國白酒屬性復雜、缺乏對外規范標準。
記者手記
2016年接近尾聲,中國白酒行業在長達三年的行業下行期后出現回暖跡象。但這種業績觸底反彈的現象只在部分主流白酒企業中有跡可循,中小型白酒企業依然被市場生存環境所壓迫,這種兩極分化的狀態逐漸成為這一年酒業隱藏著的秘密。對此,中高端酒企和中小型酒企在不同的發展軌跡上,做出一個共同的反應——覺醒。
經歷過冰火兩重天的業績創傷后,中高端酒企在白酒市場發展中進一步審時度勢,創新產品結構,緊跟消費升級步伐,加碼海外市場。同時順應“互聯網+”經濟大環境發展趨勢,參與線上渠道的布局與互聯網規則的運營。而中小型酒企也在水深火熱的競爭環境中優化產業結構,突破本土市場瓶頸,瞄準省外擴張,抓緊生存機會。
專家建言
海納機構總經理、酒業評論員 呂咸遜:
基于二三線名酒的全面分化反彈,中國白酒優質企業開啟新“白銀時代”。瀘州老窖、古井貢2017年回歸或進入“百億俱樂部”是大概率事件,郎酒、汾酒的名酒基因和活力機制也將助推其全國化增量增收;白云邊、口子窖、衡水、景芝、河套等區域龍頭企業,2016年已經在核心單品上實現恢復性增長,未來將繼續在2017年分得消費升級、品質升級、價格升級的紅利,并將成為銷量、收入、利潤向主流品牌核心單品集中的主要受益者。
產品創新也將成為酒業未來3-5年競爭的關鍵因素。應該說2012-2016年的行業調整期也是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期,并且整體看流通領域的創新大于生產領域,先是B2C獨領風騷,后是O2O沉積后的強勁爆發,再是B2B在爭議中一路高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僅在造就百億、千億酒商,而且在重構酒業對消費者的服務體系。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產品是一切商業模式的起點、是消費者需求的滿足點,當一個商業創新成熟為模式時也就意味著是“過去時”了,而且過分的模式化很有可能是對消費者價值的藐視。所以,酒業競爭的關鍵因素、經營創新的機會原點應該是產品,能為消費者帶來高性價比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