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白酒這個最為傳統化的產業而言,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只表現于釀造、表現于工藝的傳承。若采用繪有傳統紋飾的陶瓷瓶體盛裝,更給人以從內到外的美感,但如今的白酒產業,在瓶體外觀之上,同樣存在著極簡主義的發展傾向,而這則是現代工業化帶來的必然傾向。
一方面堅持傳統材料、傳統造型與圖案帶來的極致古典美感,另一方面,則為適應現代規;a而采用更為簡潔的瓶體結構與紋飾。這兩種看似并不相容的美學傾向同時出現在今天的白酒業。
新視覺主義的沖擊
雖然脫胎于中國最為古老的農業,但是白酒行業顯然早已經完成了現代化的轉型,它們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工業化的底色則帶給白酒業在美學方面的蛻變,代表著新視覺主義的簡潔風開始成為白酒美學之中的重要內容。
這種白酒包裝設計上的簡潔風被深圳甲古文創意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發揮到極致,他稱之為“極簡主義”。
2007年與洋河的合作被劉文看作是極簡主義的一次實踐典范——劉文和他的團隊重新為洋河夢之藍設計外包裝,本著“降本提升”的理念,他們嘗試用易于大規模生產、成本較低的現代工業化材料來作為產品的盛裝器材,并在外觀圖案上追求極簡。
“我們的理念是極簡主義,是吻合西方工業化時代的審美需求。”劉文表示,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工業產品的包裝材質追求視覺上的極簡、追求材質成本上的極簡。
最后的設計成品,洋河夢之藍采用玻璃瓶體而非陶瓷瓶體,采用極簡圖案而非繁復紋飾。瓶體白色的瓶體底色之上,有藍色的圖標與“眼淚”圖案的紋飾,藍白雙色基調、流線型簡潔曲線,都完美詮釋了劉文的極簡主義主張。
而瓶身上最為突出的圖案,是一個水滴形圖畫,恰好在瓶身的正面。主設計師劉文認為這個圖案恰好與洋河系列的主題相吻合——水滴代表眼淚,“男人的情懷,天使的眼淚”。
在劉文看來,若能用最為低成本、易于生產的材質、最為簡潔的構圖表達出最為豐富的內蘊,那么這就是成功的現代設計。而“奢侈和浮夸絕不代表設計的本質”。
在后來與洋河合作設計的新品“洋河微分子酒”上,劉文同樣將這種極簡主義與新視覺主義發揮到極致,他采用進口牛皮紙作為該款白酒的外包裝,而瓶體構型與圖案,同樣都秉持一種簡潔、自然風。
實際上,持有同樣簡潔理念的設計師還有很多,在營銷人士看來,白酒業流行簡潔之風,實際上是與白酒工業化的背景相吻合的。
“簡潔化的材料,一方面可以便利廠家生產,另一方面也適應消費者日益改變的審美眼光。”營銷專家田震評析說,根源于電器、機器的簡潔外形、曲線、流線型的設計風,也同樣影響到了已經完成工業化的白酒業。
材質與圖案已經日益簡潔化,而色調也同樣開始呈現著簡潔化的傾向——市場上與繁復圖案相稱的金色調、紅色調等白酒外包裝,也開始被越來越清爽化的色調取代。洋河藍色經典同樣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它以藍色調打破了過去白酒包裝被金色、紅色統治的局面。
業界人士認為,部分主打現代新視覺風格的產品給行業帶來新的沖擊,譬如洋河藍色經典系列,從設計語言上來講,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幾款產品都做到了外形至簡,卻意蘊豐富。
古典美學的繼承
盡管早已經實現了全面工業化,但是白酒作為傳統產業的底色依舊不變。而無論是業界人士還是消費者,都會給予白酒產品“傳統產業”的定義,這又讓白酒在外包裝設計上融合古典風格有了天然優勢。
“目前市場上玻璃瓶裝的產品占據主流,但是傳統瓷器工業的發展,讓白酒包裝有了藝術化、古典化的可能。”湖南省工藝美術設計大師、德興瓷業副總經理汪理智認為,傳統瓷藝與白酒的合流,讓兩種古老產業都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德興瓷業所在的湖南醴陵,有著“瓷都”的稱謂,傳統的瓷藝工藝在這里流傳。這家瓷藝公司,原本主要生產茶具、餐具、花瓶等瓷器藝術品。而作為企業的副總經理,同時兼任創意總監的汪理智,則一直致力于探索傳統瓷藝與消費需求的結合。
在汪理智看來,若能夠讓更多消費者欣賞到藝術瓷的魅力與雅韻,則可以極大推動傳統瓷藝的發展。而他經過研究發現,白酒行業的包裝需求可以與傳統瓷藝結合起來。經濟越發展,百姓對于器物功能性需求之外的藝術化觀賞需求越會增加,而這種趨向,就會要求工藝美術的從業者追求創新,追求融藝術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的工業化產品,傳統白酒與傳統瓷藝的結合,恰好能夠滿足這種市場需求。
與西鳳酒合作推出的“國花瓷西鳳酒”成為這種理念的驗證——國花瓷西鳳酒瓶體采用德興瓷業提供的傳統瓷藝瓶梅瓶、而瓶身上的主要構圖為傳統的牡丹圖案,它象征著雍容富貴,其筆畫繁多、圖形細膩。用珍珠白、帝王黃、中國紅三種釉色,以牡丹花和夔鳳紋為裝飾圖案,達到了國花、國瓷盛裝西鳳酒的效果。這款產品從設計、生產上來說,都是代表著傳統“精工主義”。這也成為傳統美學的一次極佳試驗。
代表現代的玻璃瓶、代表傳統的瓷瓶;代表現代的極簡主義構圖與色調、代表傳統的繁復圖案與色調,成為目前白酒美學并行的兩個重要方向。
作為傳統美學的代表人物,汪理智認為他并不排斥現代觀念:“比如我們也拒絕浪費,追求產品的多功能屬性。”
汪理智說,傳統白酒瓷瓶往往不可回收,在成本上比之玻璃瓶沒有優勢,這一點飽受現代主義的詬病。但是德興瓷業在追求器物精美化的同時,也追求產品的功用性。譬如用以盛裝白酒的藝術化瓷瓶,在喝完酒之后依然可以用作陶瓷花瓶,這無疑為這種產品找到了循環利用之途,也讓消費者得以欣賞白酒產品的同時,多了一項購買的理由。
采用這種傳統材質、傳統美學觀點的白酒產品并不在少數。一款名為“53度杏花村酒家原漿酒30年(繁花似錦鏤空珍藏版)”的產品,同樣走傳統路線:腰身造型渾圓,瓶體上下四維不止有繁花點綴,瓶身正面還有鏤空的“福”字圖案與花兒圖案,繁花色調豐富,整體圖案線條繁復、工藝復雜。
“消費者需求不同所以導致產品多元化。”營銷專家田震認為,雖然現代化的材質、構圖、造型的白酒產品已經占據主流,但是一些定位獨特、富有地域特色的白酒產品依然在傳承古老的美學元素,這兩種產品各有市場。
傳統與現代交融
白酒產品美學風格的不同,不止是設計師個人的偏好所致,更為重要的、產品定位與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同樣都可以影響到產品最終風格的呈現。而白酒的傳統產業屬性,與如今的工業化背景,也影響到這兩種極致風格的運用。
“白酒產品的美學風格,要和它的定位相關。”營銷專家田震認為,對于一件白酒產品的而言,設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
田震認為,對于部分強調傳統傳承、傳統工藝的白酒產品而言,那么傳統的構型與圖案自然最能夠與其搭配。而另一方面,部分以新潮流為特色的白酒產品,自然會追求新工業時代的新視覺主義,極簡主義自然是最佳選擇。
白酒產品的價格也同樣會對外包裝材質、美學風格產生一定影響——從成本上來講,瓷藝瓶體遠高于玻璃瓶體。
有觀點認為,白酒包裝美學的這兩種極致主張,實際上要因時因地而變,其與消費者的認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職業、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同地區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審美認識審美趣味。 而職業、文化等的區別,也會影響到審美標準。
此外,審美變化的時間性、地域性都對于設計師與廠家選擇不同風格的包裝外形產生影響。例如,過去講究均衡、和諧的格調。今天更向于對力感、動感,強烈而富有變化。現代設計中講求破除規矩、平板的格式,講求富有獨創性的、生氣勃勃的審美感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繁瑣的“雕龍刻鳳”和中簡潔、明快的設計格調各自都代表一個時代。
而不同地方不同的審美風俗也會影響到設計語言的運用。例如,我國常以黃色作為富貴的色彩,而伊斯蘭地區卻把黃色作為死之色;藍色在埃及往往是被用來形容惡魔的色彩;紅三色在捷克是種有毒的標記;綠三色在土耳其是一種記號等,這些都是一些不同地方習慣。我國地域遼闊,東、南、西、北、中,城與農村、沿海與內地,少數民族與漢族地區等,對形式美的感覺都有所不同。
因此,包裝設計要好地適應于不同地方消費者的選擇與接受對象,就要進行相應的調查研究。特別是一些產品本身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其包裝設計就應注意這種地方特性的表現。例如:蘇杭的龍井,紹興花雕酒,景德鎮的陶瓷、北京的宮遷糕點,以及我國的中草藥、筷子、文房四寶等等,在包裝設計的形式處理上就更應充分體現地方風味和民族特色。
對于設計師而言,最終為白酒產品采用什么樣的美學風格實際上受制于諸多因素,而傳統美學與現代風格都在白酒這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產業身上一一得到施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