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無法解決三個核心問題,“豫酒崛起”尚言之過早
河南市場占比不足一半的豫酒在區域市場緩慢前行,豫酒振興成為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那么,豫酒崛起的機會是否已經來臨?
在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看來,豫酒振興是這一代人乃至幾代豫酒人的理想信念,豫酒振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直面豫酒存在的問題,豫酒振興需要長征精神。
“兩個杜康打了三十年‘戰爭’,2009年3月份才整合;合作多年的世嘉和宋河也在打官司。豫酒發展問題之復雜性超出想象。”一位經銷商對酒業家記者說。
問題一:企業決策層不夠重視酒水業務,團隊不穩定
楊永華對酒業家記者表示,河南白酒企業調整過于頻繁,團隊不穩定、決策戰略經常調整,還不停地折騰產品。以杜康為例,杜康原來的銷售總經理是馬金全;后來換了苗國軍管;苗國軍走了之后馬金全又回到原來崗位,隊伍非常不穩定。而宋河酒業在5年時間里就更換過4次品牌定位,從共贏天下到平和五年,到中國性格,再到國字宋河,厚重宋河,中國禮遇。
一位河南經銷商對酒業家記者透露,“自從宋河2008年推國字系列以后,基本上每年都不盈利,市場表現也很一般,宋河的品牌基礎好,但是消費者不買單,有品牌無量。”
在田卓鵬看來,豫酒振興的問題在于企業的決策者不夠重視酒水業務。宋河占輔仁藥業業績很小的比例,輔仁藥業不太重視;杜康之于思念集團,寶豐之于潔石集團等,白酒在這些集團中,無論銷售額還是利潤都不大,出資人重視度不高。
“仰韶這幾年之所以在豫酒品牌中能脫穎而出,和改制有莫大關系,如果候建光沒有獲得大權,那么業務就發展不起來,管理團隊做主的人多了是不行的,必須要有統一的思想。”王健說。
楊永華表示,豫酒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現在主要是決策者要做好。
問題二:戰略、產品調整頻繁
戰略、產品調整頻繁導致很多經銷商選擇放棄豫酒產品。五糧液河南經銷商趙強(化名)對酒業家記者表示,例如杜康開發了很多產品,經銷商到底推哪一個也很頭疼。本來市場也不缺酒賣,外地名酒在河南市場賣的都不錯,合作條件也不高,還不如選擇一個更大的外來品牌。
“市場針對性和投入性不夠是河南酒企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一位放棄豫酒轉做外來品牌的經銷商對酒業家記者說,“很多酒企不誠信,之前答應的政策和優惠沒有落實,廠家不愿意對市場做基礎投入和前期投入,都是一打一叫喚。”
劍南春河南經銷商李軍(化名)則表示,豫酒做市場不是太踏實,有一些浮躁;不認可很多河南酒企做市場的方式,不會去做豫酒。李軍舉例說,部分豫酒企業如果第一年市場投入1000萬,在第二年就開始考慮績效比,投入1000萬銷售收入1億,市場成本占比10%,覺得有點高了,企業利潤不多,然后開始削減市場開支,第二年就只投入800萬。
問題三:豫商不賣豫酒
趙強告訴酒業家記者,“做不做豫酒其實取決于河南酒企的態度。經銷商前期辛辛苦苦投資,用三年時間將一個產品的市場培養起來,三年以后廠家卻因為利潤太低開始縮減費用、減少投入,削減經銷商的費用和利潤,這是導致豫商不賣豫酒的致命問題。”
孟躍營銷咨詢機構創始人兼董事長孟躍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廠家第一年投入很大,經銷商正在培育的過程中,廠家突然調頭,經銷商的庫存很大,這種情況下產品還怎么賣?產品都還沒賺到錢呢!歸根結底,誰來承擔把新市場捂熱的角色。
孟躍表示,豫酒振興主要在渠道掌控,如果錯失了渠道掌控能力,品牌在短期的影響力是不大的。廠家對市場的運作需要成熟的模式;成熟的配套措施,包括市場的基礎建設;成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