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醬香酒“共舞”,白酒圈迎來新格局
醬香型白酒無疑是2020年白酒行業的明星,其熱度從2019年延續至今,催生出越來越多新的入局者。無論是狂熱的資本、雄心勃勃的廠家,還是好奇的消費者。他們正共同推動著醬香型白酒,由白酒領域的“小眾玩家”,站上中國白酒這一大舞臺的正中央。
尤其是飛天茅臺價格一路飆升,各地搶購飛天茅臺的消息此起彼伏,更讓市場注意到,蘊藏在醬香型白酒身上那無與倫比的魅力,以及龐大的商業價值。但也正是如此,有謹慎的行業人士直指當前“醬香型酒熱”的本質就是“茅臺熱”,茅臺酒在高端白酒市場的號召力,固然能夠提升市場對醬香型白酒的關注度,但也需要提防熱度過盛帶來新的市場亂象,進而影響消費者對醬香型白酒的正確評價。
再有醬香型酒企業啟動上市征程
白酒股在2020年大放異彩,尤其是消費品市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還處于恢復期,白酒股仍一路走高,讓白酒企業成為資本市場眼中的“香餑餑”。19家白酒上市企業的陣容保持已久,正試圖改變這一格局的,無疑是醬香酒企業。
5月下旬,國臺酒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說明書發布,而在此之前,郎酒上市的消息流傳已久,并在6月5日發布了招股說明書。緊接著金沙酒業也放出謀求上市的規劃,一度不為人所熟悉的圣窖酒業,也因園城黃金的收購案,被業界猜測是圣窖酒業曲線上市的舉動。
盡管園城黃金最終宣布終止收購圣窖酒業,但這并不能影響業界對醬香型酒企業頻繁釋放上市訊息的好奇。
無獨有偶,金沙酒業的上市傳言也在2020年流傳。不過新京報記者在對金沙酒業董事長張道紅進行采訪時了解到,金沙酒業確有上市計劃,但并未如傳言中那般迅速。張道紅表示,金沙酒業目前正在解決股份歷史遺留問題,預計2021年能夠解決并啟動上市計劃,力爭在2024年完成主板上市。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哪一家企業率先上市成功,對于醬香酒行業都是具有指標性的。因為在此之前,貴州茅臺作為醬香酒板塊的“獨苗”出現在股市當中,改變這一現狀不僅意味著“醬香型酒熱”持續升溫,更有利于發揮赤水河醬香型酒核心產區的規模效應。
資本接連入局,醬香型酒衍生新格局
2020年10月舉行的第103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期間,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女兒紅”)宣布進軍醬香型酒市場,并發布三個系列產品。女兒紅是黃酒龍頭古越龍山的全資控股企業,這也意味著,古越龍山正式踏入了席卷全國的醬香型酒熱潮當中。
黃酒代表著中國釀酒史過去的輝煌,而醬香酒,則是當前中國酒水行業的“新貴”。當“老貴族”與“新勢力”碰撞出火花之時,似乎意味著屬于醬香酒的時代,真的來臨了。
這只不過是各路資本希望搭上醬香型酒發展“快車”的最直觀體現,古越龍山也并不是第一個跨界的企業。進入2020年,醬香酒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酒企的產品序列當中,抑或是業外資本通過收購、入股等形式進入茅臺鎮的醬香型酒生產行列當中。
若將視線看向2020年之前,洋河、勁牌等白酒企業,早已將觸角伸進茅臺鎮。與郎酒爭奪“醬香型酒第二股”的國臺酒,其背后也有來自天士力資本的影響。
有觀點指出,目前白酒行業正呈現出向知名品牌集中的趨勢。在醬香酒熱潮之下,新一輪醬香酒的洗牌即將來臨。與名牌眾多的濃香型白酒相比,醬香型白酒除了茅臺以外,還沒有一個在全國范圍內擁有號召力的品牌,這也意味著資本入局醬香型酒,其扶持的區域型的品牌、品牌力弱的品牌獲得更充分的發展機會以及資金背書。
與此同時,進入醬香型酒后的資本,也將直面市場擠壓式的競爭。資本的強大與否,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手中品牌能走多遠。
新品牌層出不窮
11月3日,保健酒企業海南椰島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醬香型酒新品“椰島海醬香型酒”。在產品介紹文章中,海南椰島花費大量篇幅介紹“椰島海醬香型酒”對茅臺醬香的還原,這款由保健酒企業生產的醬香酒產品,在業界看來,是“醬香型酒熱”席卷全國的諸多產物之一。
白酒行業人人皆談“醬香型酒熱”,醬香型酒熱到底熱在哪里?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最直觀的感受,是居高不下的飛天茅臺價格,以及越來越多的醬香酒品牌廣告。對于仍舊以濃香型白酒為主流的中國白酒市場,醬香型白酒近兩年見諸媒體的頻率,所引起的討論話題,均遠遠高于濃香型白酒。這樣的熱度也不斷催生新企業、新品牌入局。
當新京報記者在10月12日踏入濟南秋季糖酒會設在濟南喜來登酒店的展場時,鋪天蓋地的貴州醬香白酒品牌廣告給人以最直觀的沖擊。新京報記者在喜來登酒店現場粗略統計,僅該酒店一層參展的逾90家企業中,便有約26家企業是來自貴州的醬香型白酒企業及其品牌。而剩下的企業中,還存在銷售醬香型白酒品牌的地方經銷商。在其他樓層,貴州醬香酒企業也頻頻出現。
喜來登酒店只是本屆濟南秋季糖酒會諸多酒店展舉辦地中的一個。在山東大廈,貴州醬香酒企業以及經銷商同樣比比皆是。新京報記者在現場與參展商進行溝通時也了解到,今年醬香酒品牌參展積極性對比去年更高,尤其是來自貴州的酒企在山東大廈內所占據的展位用“過半”來形容都不夸張。
新京報記者從仁懷市人民政府網站上了解到,人口僅60余萬的仁懷市,白酒產業集群效應已開始凸顯,涉酒企業達到2800余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325家,酒類注冊商標7500多個。
這7500多個商標中,既有名聲顯赫的貴州茅臺,也有近年來崛起的國臺酒、釣魚臺等品牌企業。更多品牌只有當消費者打開電商平臺,抑或是走進各地酒類批發市場方能窺見一二。
審慎應對“醬香型酒熱”
從公開數據來看,目前醬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比只有15%左右,而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比依然在50%以上。這意味著中國白酒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依然是在濃香型白酒上。與此同時,從品牌陣容上來看,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醬香型白酒僅有貴州茅臺一家,即便是加上近年頻傳上市消息的郎酒與國臺酒,濃香型白酒上市企業的數量,依然遠多于醬香型白酒企業。
有業內觀點稱,無論是從產品規模還是品牌規模,醬香酒品牌化發展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因此要謹慎應對當前的“醬香型酒熱”,更要防止因品牌和價格亂象帶來的產區資源過度消耗。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此前在公開渠道也表示,貴州白酒的主力是醬香型酒,聲譽來源于醬香型酒,效益依賴于醬香型酒,但不是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地方都適宜做醬香,都有條件、有技術、有能力生產優質醬香酒。如果醬香型酒繼續保持這種擴產節奏和發展方式,很可能達到生態上限,對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對產業發展造成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