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作為年初《預調酒系列一:從起泡酒熱銷看預調酒興起,看好龍頭百潤股份》的姊妹篇,其特別之處仍然是以發散性思維,舉一反三去理解新興爆發品類的發展軌跡的同和不同,從而給投資者另一個看待品類龍頭走多遠的角度。我們研究發現不同品類(爆發邏輯,關聯行業,先發龍頭的位置)的爆發周期非常不同,以突破10億為拐點,核桃露、涼茶兩個品類維持100%以上增速年份均超過2年,且2年后仍有可觀增長,但常溫酸奶和“統一老壇”在邁過10億以后增速過100%年份均不超過2年,且增速會大幅回落;谄奉愄匦,我們認為預調酒龍頭的情況會更接近核桃露和涼茶,持續成長可期。
因為時尚,起泡酒爆發過
在上一篇報告當中我們選取了一個顯著有別于市場的角度去思考預調酒急速引爆這一現象,即探究起泡酒的爆發,我們分析認為起泡酒的爆發直接導火索是有著大量起泡酒飲用場景的電影《小時代》票房出人意料大熱,對照預調酒大熱的過程,預調酒和起泡酒幾乎同步爆發有著共性背景,而兩者也擁有最為接近的產品屬性和最為一致的目標人群。
沒有同步成長起大佬的起泡酒市場
起泡酒市場的爆發并未給企業帶來多少實際效益,原因是起泡酒作為完全的舶來品,國內很少企業批量生產(張裕生產“香檳”,但時尚感不足,且市場投入小,在這輪起泡酒熱潮中并未顯現出強敏感度),主要是貿易商以原瓶進口和貼牌方式引入產品進行銷售,而這么多年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我們也清晰看到鮮有國際大品牌直接運作中國市場,起泡酒作為小酒種一開始就缺少品牌企業的直接參與,能走多遠有變數。
起泡酒進口數據顯現頹勢
由于起泡酒主要來源進口,因此進口數據實際反映國內銷售和動銷。從進口數據看,2014年起泡酒(葡萄汽酒)進口量增約60%,而葡萄酒整體進口量增僅約2%;進入2015年,起泡酒進口量增速回落明顯,酒類進出口商分會數據顯示上半年起泡酒進口量增5.48%,進口額下滑20.65%,均價同比下降24.77%,其中2季度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調研顯示渠道已經有大量起泡酒庫存。經歷不到兩年的爆發,起泡酒進口量增速迅速掉頭向下,起泡酒景氣是否就此夭折?這值得參與者和觀察者深思。
預調酒龍頭已經產生,積極教育消費者和培育市場
不同于起泡酒市場貿易商渠道商主導的局面,預調酒市場品牌商實力更為雄厚,尤其是龍頭百潤股份在品牌培育和推廣過程中主導了生產、營銷和渠道滲透各個環節,快速強力占領消費者心智,引導和培育飲用習慣,將銳澳同預調酒近似劃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