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衛視一檔名為《人說山西好風光》的旅游推介競演節目開播。這是一檔匯集了山西11個地市的市委書記、市長或副市長的官員“真人秀”節目。面對鏡頭,參加節目的官員需要為自己的城市做推介演講,還要正面PK。經歷初賽、復賽、決賽之后,最終將選出獲勝城市。這個被稱為全國首檔書記、市長電視“真人秀”的節目,寄予了山西省扭轉形象的期望。官方媒體的解讀中,山西正試圖以節目為突破口,借力旅游發展,撕去“塌方式腐敗”和經濟“斷崖式下滑”的標簽。山西是我國的縮影,這檔節目不僅對山西意義重大,同時,也拉開了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序幕。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了大量的重復建設,由此帶來包括白酒行業在內的產能過剩和消費動力不足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旅游業是具備“規模大、成長性好和關聯帶動廣”等三個關鍵特征的黃金產業。
我國旅游業總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發達省份和旅游資源豐富的省份高達25%-30%,平均每年以超出10%的增長率快速增長,遠遠高出了其它產業的增長水平;同時,旅游業不僅僅是景區、景點的消費,它還是關聯“交通、住宿、餐飲、休閑零食、飲料、地方特產禮品、服裝以及運動休閑產品、農業、工業生產等產業”的復合型產業;單體旅游消費的快速發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整體發展。
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夠推動國民生活觀念的改變,由重儲蓄改變為重消費,由過去的生存性生活,轉變為品質性生活,讓人活得更明白,更有價值和意義。旅游業發展推動社會更加友好、更加文明,使消費體驗更加美好,這會推動消費意愿的提升,因此旅游業成為了破局當下消費不足的關鍵產業。
同時,旅游業的發展會加速中產階層的崛起,一方面為社會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為細分品牌崛起創造了新的機會。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有收入的中產階層,正伴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而快速崛起,并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主體構成,他們在人口數量上占絕對多數,在收入支配能力上,收入較高、支配能力比較強,關鍵他們的消費意愿方向已經發生了改變,他們對理性的品質要求很高,同時,他們對感性的觸動消費要求也很高!
中產群體的大眾化消費與低端、高端政商務消費不同,低端大眾消費主要滿足物理層面的求醉需求,關注的僅僅是度數帶來的口感差異;而高端政商務消費需求,消費者關注重點更多體現在精神層面的價值感塑造,因此,在消費特征層面也體現出明顯的一致性;中產群體大眾,物理層面的消費需求基本得到了有效滿足,他們關注的是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并且差異化消費特征明顯。中產群體在酒水消費的過程中,一方面對物理層面的品質極其苛刻,實行一票否決制;另一方面對酒水品牌所代表的品類特征、場景描述以及情感表達的含蓄或張揚都有自己明確的要求,他們追求差異化的表達,他們期望與眾不同的消費體驗。因此,中產群體的消費差異化特征非常明顯,在這一消費群體能夠細分出眾多的細分品類和眾多的品牌機會。
酒水企業如何和旅游業發展相接軌
酒水企業作為旅游目的地產品進行開發。可以以三種產品形態出現:
形態一:旅游景區(景點)。酒水企業,由于具有典型的歷史文化承載特征,因此“酒廠遺址+酒文化+酒體驗”已經具備了基礎的參觀旅游特征,尤其是歷史文化名酒企業具有景點打造價值和景區開發潛質。例如,茅臺鎮、瀘州,在打造區域旅游目的地的過程中把“酒坊”旅游、酒文化體驗作為全域旅游的組成部分。旅游基礎較好的區域,可以依托關鍵資源和酒廠景區構建旅游集中區,資源充分并且文明程度較高的的區域可以打造成旅游門戶,實現全域旅游。
形態二:購酒游產品-參觀式購物體驗。伴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及產品紛紛披上旅游的外衣,購酒游產品,實際上不是真正的旅游產品,他的立意初衷不是為了參觀旅游、放松身心,而是為了“眼見為實”,通過消費者自己監督看到的真實情況,解決信任問題,提振消費信心;消費者隨時監督檢查等噱頭行為吸引人們關注和傳播。白酒企業楊湖酒業率先采用這種模式,在白酒行業第一個全廠無死角對外開放,供消費者監督檢查,同時,通過平臺化、媒體化打造,使楊湖酒莊逐漸具備了特定的社會屬性、平臺屬性和媒體傳播屬性。
形態三:旅游商品。旅游商品雖然相對簡單,但是,在旅游板塊中是一塊規模大、利潤高的價值構成部分。山東的部分白酒企業在白酒的瓶標上直接打出“好客山東”旅游商品的符號印記,對該類商品開拓旅游市場意義很大。
酒水+旅游要避免三個陷阱
由于政商鏈接容易產生腐敗可能,使存在已久的政商消費快速退出了歷史舞臺,原本依賴政商消費的企業需要快速轉型,不要再對可能出現的輪回抱有幻想,歷史不會倒退,堅定的轉型發展是唯一出路。同時,酒水+旅游要避免三個陷阱:
陷阱一:盲目景區化。各酒水企業發現旅游業的這塊大蛋糕后,紛紛發力建設可參觀性廠區,花費大量財力和物力后,會發現自己的景點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游客不買賬!其實,真正意義上的酒廠景區觀光旅游是沒有實質價值的,他的受眾群體較窄,并且酒水生產的體驗性較差,可感知效果并不美好!
在文化旅游方面,真正具有濃厚可感知文化歷史的酒企并不多,即使擁有濃厚的歷史,那么歷史文化以考古遺跡的形式存在,其可感知性也是較差!更關鍵的是,作為旅游帶動銷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酒廠的投入產出來對比也是太小了。
陷阱二:把一般商品當作旅游商品開發。在搭乘旅游發展這班列車的時候,很多酒水企業急功近利,經常采用簡單的操作,把原有的產品更換一下包裝,甚至直接加上“旅游商品”或者“地方特產”四個字樣就假裝成為了旅游商品,這種假裝改變常常帶來的結果就是一般酒水的旅游化,致使旅游產品沒有可感知的旅游特性,消費體驗不足,重復購買意愿低,難以實現規;l展!
大眾產品的旅游化,會限制產品的銷售半徑,山東部分酒廠在一般白酒包裝上面印刷“好客山東”四個字,無形之中把商品的銷售半徑限制在了山東省內,消費場景也限定在了招待客人!
陷阱三:盲目開展購酒游。很多酒企在看到楊湖酒莊的購酒游取得成功后紛紛效仿,盲目開工;第一,“亮廚”透明化生產,給消費者足夠的信任感,有利于缺乏品牌基礎的酒企快速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但是這種模式對于名優酒企來說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和多年培養起來的品牌信任認知足以支撐其合理的銷售價格。并且酒莊體驗式銷售由于受接待人數限制和興趣參觀人群數量限制,難以實現規;l展,這種模式相對于規模企業來說沒有多大意義。這種模式對大部分酒企來說不是餡餅,而恰恰相反是一個不見底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