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那么答案肯定是層出不窮,就算是行業專家或是酒企資深人士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要問中國白酒產業的市場化發展從什么時候開始,那么答案肯定是上世紀80年代。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全國掀起了經濟發展新浪潮,國內真正的市場化經濟由此開始。而在此之前,從1948年建國伊始,中國實行的都是計劃經濟,基本不存在商品自由購買,也就談不上國內白酒產業的市場發展。
由于市場經濟的開放,各類商品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購買,因而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可以算是近代中國白酒產業市場化發展的開端。時至今日,中國白酒產業歷經了30多年的風云變化,更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全國大大小小的白酒企業10000多家,各地注冊的白酒品牌1000多個,白酒產業也成為了諸多省份的重要經濟支柱。但當下中國白酒行業的競爭卻是全面性的,因為競爭已經涉及到方方面面,從品牌、營銷到產品線、價格體系、渠道體系,是全方位的立體競爭。伴隨國內白酒競爭的白熱化,白酒產區的概念始終縈繞在大眾消費者眼前,且形成了不同白酒產區主導中國酒業發展的時期。
細數中國白酒產業發展30多年,這期間不乏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井噴式黃金期,也有十分窘迫的寒冬期。正式在這種跌宕起伏下才催生了不同香型的產品主導了不同階段的消費時代,也造就了不同的白酒產區奪下了產業發展的帥位?偨Y帥印不斷更迭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清香獨大期:1980-1993年汾老大奠定清香產區地位
提起汾酒,往日的輝煌也是光彩奪目,曾經斬獲的諸多榮譽映襯著作為中國白酒文化豐碑的歷史功績。在整個近代史上,汾酒的地位可謂是十分突出,在消費市場上在80年代更是風靡全國,在大眾心目中樹立了較高的品牌形象。正是在那段時期,汾酒在中國白酒產業中創下了多個第一,一度是我國白酒行業的領頭羊,1979年、1986年和1994年汾酒廠產量在全國白酒廠中第一家突破了3000噸、1萬噸和3萬噸。1988年到1993年,汾酒廠連續6年的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位居全國食品飲料企業之首,業績榮獲“六連冠”;1994年又成為白酒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驚人的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奠定了汾酒老大的行業地位,與此同時清香產區由此在全國聲名大噪。為什么在落后的市場環境中,汾酒能夠一家獨大,讓清香產區主導整個中國白酒產業?
回顧上世紀80年代,國內的市場環境非常不成熟,白酒行業尚處在襁褓之中。但當時國家的發展戰略也聚焦到經濟上,旨在讓人民先富起來,由此社會刮起了一股強勁的“下海潮”,很多人都選擇經商,選擇追求財富。眾所周知,聞名全國的晉商大本營在山西,而晉商從清朝以來一直是一股強勁的隱形商業力量。在清朝時期晉商的財富積累達到了頂峰,輾轉民國晉商在整個抗戰過程中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晉察冀根據地的主戰場就是在太行山一帶。作為中國最有頭腦的商人,20世紀初,晉商中一些有識之士以高度熱情投資民族資本近代工業,走向全國各地。歷來山西的經濟發展都與晉商密不可分,幾乎所有從山西走出去并聞名全國的產品,都離不開晉商的運作。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全國,更吹動了民間資本走向商業經營,雖然經歷了計劃經濟與文革的慘痛洗禮,但那時的中國人真是窮怕了。而分散全國各地的晉商雖然積累的財富大大降低,但傳承下來的實力和信譽仍在。
汾酒作為當時國內數一數二家底厚、實力強、產品過硬的老名酒,又是一群最有商業頭腦又懂得資本運作的山西人經營,搭上了市場化的經濟浪潮可謂是水到渠成。而晉商一向以團結、誠信、裙帶發展著稱,時至今日汾酒集團在省外的大經銷商,比如北京、天津、廣東等地,都是山西人?梢,在80年代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汾酒在山西人商業資本的運作,取得了特殊成就,也奠定了清香產區的主導地位。
濃醬競賽期:1994-2007年茅五領創濃醬香產業大潮
輾轉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經過了十年的發展,整個中國的市場經濟也開始逐步走上正規,走上發展快車道。正是從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的發展開始出現了分水嶺,走過了80年代沒經驗的初級階段,轉向了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時期,政府在人們心目中的逐漸恢復。由于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央也出臺了各種利好政策,全國各地的經商者都需要到政府部門申請行政審批,各省地區都在開足馬力招商引資。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及經濟環境,也造就了中國白酒特殊消費的政府市場開始起步。整個社會的聚焦點,有商人走向了官員,要托人辦事就得請客,找領導要批文就得送禮,上級領導來視察指導工作就得接待。白酒作為文化承載,自然而然成為了日常消費必備品。
而全國各地都要到中央要政策、要批文,特殊的政務市場,也就造就了兩大特殊的白酒消費。茅臺酒作為紅軍長征過草地救死扶傷的白酒,也是革命歲月的珍貴回憶,也就成為了政務之星。與此同時,與政府、商人密不可分的五糧液也備受推崇。
因而1994年,汾老大走下了酒界的圣壇,五糧液成功取而代之奪得行業帥印。然而五糧液卻始終擺脫不了同為老八大名酒——茅臺的趕超,二者成為了國內白酒行業新時代的大佬。國內的白酒行業開始膨脹,政務市場消費需求更是一路激增,茅臺和五糧液銷售競賽由此拉開序幕,雙方實力和市場銷售也是難分伯仲,卻均以遙遙領先優勢令其他酒企望塵莫及。貴州茅臺,一直將自己定位為“國酒”,而四川五糧液則號稱自己為“中國的酒王”,二者以強大的銷售業績碾壓國內其他白酒企業,由此造就了醬香型和濃香型白酒的統治局面。茅臺和五糧液的崛起,也結束了清香產區主導市場的格局,將中國白酒產業推向了醬香型產區和濃香型產區二龍戲珠的局面,整個白酒產業的發展也到達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可見,茅臺和五糧液構成的醬香和濃香產區格局是由政務市場產生的。作為當時國內白酒市場屈指可數上百億規模的兩大龍頭,茅臺和五糧液不斷交手過程加速了中國高端白酒市場發展,創造了行業的標桿,這為同行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發展有利經驗。隨著茅臺和五糧液打開了高端白酒市場,引領了高端白酒連續十年價格上漲之風,奠定了二者絕對的高端形象。
進入2000年后,茅臺和五糧液以遙遙領先的優勢引領國內白酒行業的發展,而國內白酒消費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輾轉2007年白酒行業高漲的暴利到達了一個頂峰。在需求激增的刺激下,全國白酒總產能也是連年翻番,全國各地酒企開始發力,紛紛開始品牌化運作。
群香并起期:2008-2015年大區域產區創新共崛起
2008年可以說是中國白酒行業發展的一個頂峰,處在消費需求瘋狂增長的市場成熟階段,幾乎所有酒企都在做,或者至少在談“泛全國化”。整個白酒市場一片火熱,以茅臺和五糧液為領導核心力量,為中國白酒的高端化正所謂是肝腦涂地,而白酒銷售價格也是一路飆升。整個白酒市場成為了謀取暴利的手段,一線名酒也好,二三線名酒也好,甚至地產酒,大家紛紛推出高端市場。
借著行業發展的勁頭,國內其他酒企也是緊追行業榜樣,如洋河、瀘州老窖、郎酒、古井貢等都卯足了勁,更有趕超茅臺和五糧液的趨勢。
正是基于這種行業發展階段,茅臺和五糧液銷售業績占據行業總銷售半壁江山的局面被打破,國內白酒行業的銷售業績開始走向階梯化時代,行業內一線、二線、三線及區域酒企的競爭格局正式形成。因而隨著其他白酒品牌的全國崛起,繼而國內大眾消費者也逐漸被細分,由濃香型和醬香型產區主導的產業格局也逐漸被多樣化的強勢產區所取代。
毋庸置疑,白酒品牌全國化并非易事,除了茅臺、五糧液這樣的一線品牌,大多數酒企只能做到大板塊化,一般覆蓋5-6個省份,做得突出的覆蓋到近10個。因而白酒行業各方諸侯的區域割據也就產生了,國內白酒產區板塊格局也就隨之誕生。在這一演變過程中,除了原有的清香、醬香、濃香三大產區,還涌現出來其他諸多白酒板塊,這主要是由區域內的酒企擴張所帶來的。全國大眾對白酒消費的高速增長,帶動了區域酒企的膨脹發展,首先江蘇板塊在國內強勢崛起,隨后東北板塊在國內凸顯,繼而山東板塊聲名鵲起;最后是區域內競爭最為激烈的湘贛皖鄂板塊增長迅猛。
而這些崛起的白酒板塊,基本都脫離了原有的白酒香型,除了東北板塊延續了濃香型,其他板塊均主打創新香型,如江蘇的綿柔、山東的芝麻香、江西的特香等。這些新興白酒產區內的酒企紛紛加大了品牌建設的投入,全國性媒體的廣告投放逐步增多,這也贏得了大眾的認可。
可見,大眾的強勢消費能夠改變國內白酒行業的主導格局,而產區細分化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然而,好景不長,2012年是中國白酒處在黃金十年的最后時期。2013年伊始,國內白酒開始走向量價齊跌的寒冬期,尤其是春節過后,曾經風光無限的高端白酒銷售受挫下滑加速。輾轉到2015年,行業發展的一切跡象表明,傳統時代已經過去了,白酒行業正進入自上而下全產業鏈深度調整時期,市場回歸了理性,酒企均在自我布局謀發展。而處在消費群體交替下的中國白酒,正在面臨產業、產品、品牌等一系列的革新。
健康時代期:2016年起大眾需求促健康酒產區出現
眾所周知,中國人對白酒的鐘愛由來已久,無酒不成席更是五千年不變的傳統。時至今日,國人飲酒之風依然盛行,但凡朋友聚餐、商務宴請,大家都喜歡喝一口,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酒都是必須體驗的特色。但國內白酒黃金十年,把中國傳統的品酒文化帶錯了方向,把大眾需求帶錯了方向,讓喝酒從傳統雅致的“小酌一杯”變成餐桌上的“通關海喝”。這讓喝酒成為了很多人的負擔,讓更多人談酒色變,甚至內心對傳統白酒產品產生了抵觸心理。
傳統白酒產品的過度開發與過渡飲用,使其不再具備吸引力,消費者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順應時代的發展理念,整個社會形成了一個綠色健康的風氣,把國內白酒環境真正拉回到了消費者“核心需求”上。
加之現代人亞健康狀況越發突出,健康成為了大眾的本質需求。越來越多的健康產品備受追捧,白酒行業作為大眾日常消費品,消費群體的更迭也導致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由大眾需求催生的健康酒產區必然隨之出現。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中國白酒產業正刮著一股強勁之風,健康白酒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了各線酒企的轉型突破點。這是中國白酒市場新常態環境下,行業創新發展的使然,更是大眾對健康酒類產品迫切需求的真實寫照。但放眼目前國內推出的諸多主打健康概念的白酒產品,大多數還處在附加營銷概念的基本層面,并未從產業鏈根本上進行健康創新。正如業界專家表示,健康白酒絕不是炒作的噱頭,更不是空洞的營銷概念,它是從生產產地、釀造原料、罐裝標準、品質檢測等全程把關的創新升級產品。云南,地處西南一隅,歷來都是物產豐富,自然環境優越的生態圣地,它具備健康酒核心產區的絕對優勢。首先,云南全年白酒消耗總量為120萬噸,而啤酒為105萬噸,是全國唯一一個白酒消費總量超過啤酒的省份。其次,云南大眾人口規;A龐大,全省4700萬人口,其中男性占51.89%,女性占48.11%,而當地飲酒風俗,男女區別不是非常明顯。
最后云南作為全國旅游大省,每年接待旅客上千萬人次,這有利于帶動云南酒類產品的消費,也利于帶動云南酒文化的全國流動。有人口流動就會有消費,有消費就會給產業提供基礎。在本輪由需求催生的健康酒產區的革新上,云南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絕對優勢。
那么,對于云南省內就起來說,規;钠放凭破髮⒄嫉檬袌霭l展先機。如品斛堂酒業,作為云南標志性酒企,產能到25000噸健康的產地,云南僅此一家。健康的企業,健康的產品,品斛堂酒業有責任、有理由、有義務扛起健康云酒產業大旗,全面推動云南白酒走向全國,帶給大眾消費者更多健康體驗。
從中國近代30多年白酒產業發展看,這是一部中國白酒香型產區帥印更迭史。每一個產區主導國內酒業都伴隨著一個強勢企業,二者可是相輔相成。汾老大奠定了清香產區地位;茅臺五糧液奠定了濃香、醬香產區地位;而其他各省的酒企奠定了各個區域板塊的地位。從商業資本,到政務力量,再到大眾消費,最終回到受眾需求,在這發展過程中,由一家獨大到雙雄爭霸,再到群雄比起,這都是一個不斷創新多樣化的過程,也是中國酒業發展交替擴張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商業資本、政務力量、大眾消費、受眾需求都是時勢,誰能抓住時勢誰就能主導格局,而產區和酒企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產區做大了酒企銷售也就起來了,酒企銷售做大了產區也就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