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國多個行業受到沖擊,企業品牌價值也深受影響。然而疫情下,我國酒類行業品牌價值卻逆勢增長了近23%。預計今年將有30%的小微酒廠受疫情影響加速出局,為大酒廠留下市場空缺。
9月21日,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和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第12屆華樽杯中國酒類品牌價值200強研究報告顯示,與大眾預期相反,疫情之下,華樽杯中國酒類品牌價值200強的總體價值與去年相比增長了近23%。從整個華樽杯12年來的品牌價值整體漲跌情況來看,今年的增幅也名列12年來的第五名。
這與酒類行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類似。金融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萬得(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酒類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為52.22%,遠高于上證指數今年以來9.44%的漲幅。其中,白酒指數漲幅為41.23%,啤酒指數漲幅為53.61%,葡萄酒指數漲幅為2.65%。
疫情之下,酒類行業品牌價值為何逆勢增長?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表示,一是第12屆華樽杯的測算以去年的財務數據為主,今年的財務數據為輔,而去年酒類企業的增長較好;二是疫情讓小酒廠加速淘汰,為大酒廠留下了市場空缺,預計今年會有30%的小微酒廠出局;三是很多頭部企業疫情期間承擔社會責任,得到了社會認可。
酒類行業品牌集中度的不斷提升使得行業品牌家族形態初現。例如,茅臺品牌家族中多個品牌進入200強榜單,具體包括飛天茅臺、習酒、白金酒、天朝尚品、龍頭馬、匠中匠等。
從白酒品類來看,醬香和清香白酒的品牌價值增速遠高于濃香和兼香。數據顯示,清香、醬香、濃香、兼香型白酒今年品牌價值增速分別為27.99%、23.77%、4.45%、17.71%。
據悉,近兩年醬酒熱潮席卷而來,今年熱度更甚。左右腦策略咨詢機構總經理權圖在今年的中酒展上表示,醬酒是千年來釀酒歷史的最后一次品質升級,代表了我國白酒的豐富度。他認為,醬酒被追捧是因為濃香型白酒到了企業賺錢、經銷商不賺錢的時候,而醬酒市場無論大企業、小企業抑或經銷商都有很大的“撈金”空間。
醬酒市場的火熱甚至引來很多濃香型白酒企業的入局。據悉,洋河、今世緣等酒企攜數十億至上百億元投資進入醬酒市場,同時,一些百萬元、千萬元級別的投資也紛紛進場分一杯羹。另外,即將上市的郎酒、國臺也增添了醬酒的熱度。
在啤酒行業,國際啤酒巨頭在我國市場大肆兼并收購,已形成了較大的品牌池。據悉,嘉士伯在我國收購了風花雪月、西夏、烏蘇、新疆、拉薩、大理、天目湖、黃河、山城和重慶等品牌;百威英博則收購了包括哈爾濱、雪津、雙鹿、金龍泉、金士百等20多個國產啤酒品牌。
而作為今年啤酒市場的一大亮點,“奪命大烏蘇”刷爆多個社交平臺,其對應的嘉士伯旗下烏蘇啤酒進入酒類200強榜單,在啤酒榜單中排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