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景芝酒業經銷商大會在淄博山東糖酒會上召開。景芝酒業董事長劉全平在講話中提到,今年是芝麻香發現的第60周年,并重磅推出戰略新品“一品景芝•芝香”,標志著芝麻香白酒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其實,早在2012年,中國釀酒大師,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應邀參加“中國芝麻香白酒發現55周年紀念收藏酒——暨‘景芝•國標芝香’全國上市發行會”之時,就爆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行業內幕,他當著眾多媒體的面說:“中國白酒的香型理念是景芝酒廠1957年第一個提出的,比茅臺提出香型理念的時間還早,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茅臺便提出了按香型評比……”。
這段歷史內幕的披露,似乎是在印證或暗示景芝酒廠的厚積薄發和魯酒板塊的復興之脈。因此有人說:景芝酒廠引發業內外關注并確立其獨特優勢和行業地位,是從當年的“創領中國芝麻香”開始的;更有人說,魯酒復興的未來希望將在景芝芝麻香身上……
問題在于,何以如此?憑什么?
“地理坐標”——魯酒的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是哲學上的一個話題,它向整個人類發出了終極的人生追問:我是誰?我為什么是我?其他人為什么不是我?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
事實上,這種身份認同的困惑,同樣在白酒行業中存在。為了在身份上區別于其他,各地白酒企業紛紛推出差異化香型、差異化口味,來證明我就是獨一無二的我。這種差異化競爭在白酒行業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香型戰爭”。
山東省,作為白酒生產大省、消費大省,在香型上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低度濃香一直是魯酒的主流。為了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魯酒開始了對芝麻香的大力研究與推廣,自2006年芝香國標的下發,標志著魯酒有了自己的香型,魯酒終于有了可以撬動整個市場的支撐點,從這一方面來說,魯酒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認同,這一點,對于魯酒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眾所周知,“國窖1573”和“國藏汾酒”品牌(或概念)的成功之處.不僅僅在于“國字號”的定位,以及企業做了大量的宣傳報道,更重要的恐怕是:“國字號”背后發生的那些經得起考驗的歷史事件和權威實證價值。如果沒有歷史背書效應和相關實證資源讓人信服,所謂“國字號”品牌就會失去根基,顯得牽強附會,甚至成為一個笑談,談何高端占位和品牌價值的打造?
景芝酒業敢于大張旗鼓推出“國標芝香”,想必“國標”二字不可能是空穴來風,與景芝酒業的歷史淵源一定有深厚而密切的關系。“國標芝麻香”的來歷可謂源遠流長:中國的芝麻香型白酒最初就是在山東景芝酒廠被發現的,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程,經過了景酒幾代人的科研探索,最終工藝確型成功。
“發明坐標”——芝香的國家認定
關于芝麻香“國家標準”的記載,早在1994年,山東景芝酒業就根據芝麻香型白酒的特殊生嚴工藝及其典型的風格特征,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等科研單位聯合起草了該香型白酒的行業標準,1995年經中國輕工部發布,1996 年全國業內實施。
2006 年,景芝酒業又受國家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釀酒分委會委托.重新起草了芝麻香標準,由“行業標準”升格為“國家標準,并在景芝灑業召開了芝麻香白酒、固液態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大國家標準研討會。2006 年6 月,國家食品標準討論技術委員會在北京通過了由景芝酒業起草的芝麻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最終審核;2007 年1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實施了由“景芝”為主起草的“芝麻香型白酒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