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啤酒日前宣布,計劃將其亞太地區業務在香港上市,并在2019年制定了高達6.3億美元的資本開支預算,用以提升亞太地區所有國家現有釀酒廠的產能以及擴大中國等地區的新建項目。中國是其亞太地區的主要區域。據悉,2018年,百威亞太在中國有35家釀酒廠。
目前尚不清楚百威亞太的募資金額和投資方向,有消息稱募資最高或70億美元。不過,更多聲音認為,百威亞太業務分拆上市,或為緩解百威連年并購帶來的資金壓力。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威亞太母公司百威英博凈債務(附息債務減去現金及等價物)達1025億美元。而連年收購也給百威亞太帶來131億元的商譽。如何平衡其中的風險,也是百威亞太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一旦赴港上市成功,在中國啤酒市場,尤其是高端啤酒領域,一場大的變革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亞太業務上市背后的債務難題
亞太地區正在成為百威英博的高速增長區域,并且未來發展前景無限。
根據百威亞太文件披露內容顯示,在2017年和2018年,該公司收入分別為77.9億美元和84.59億美元,自然增長6.1%;純利分別為10.77億美元及14.09億美元。這樣的營收,與嘉士伯在全球的銷售總額95億美元相比,足見百威亞太的體量不容小覷。
如果按照零售額及銷量計,百威亞太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啤酒集團。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市場。
此次赴港上市,百威亞太并未披露募資金額和投資方向。不過,有媒體援引《華爾街日報》消息稱,該公司此次融資可能募集70億美元,因此有可能成為近年來香港規模最大的IPO之一!吨袊洜I報》記者給百威英博指定媒體郵箱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記者,在赴港上市的披露文件中,沒有披露募資金額和用途的情況不常見,可能是時機未到。根據香港《上市規則》規定,上市文件必須披露IPO所得款項凈額的估計,以及如何應用這些款項。
宋清輝認為,百威英博這家啤酒巨頭正在努力減少債務。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釀造商,并購是百威英博進行擴張的常用手段。在2016年,百威英博以超千億美元完成了對南非米勒公司的并購。這也使得百威英博的杠桿比率大幅攀升。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截至2018年末,百威英博凈債務進一步增至1025億美元。之后百威英博選擇出售部分業務,并在2018年宣布將其股息減半,節約下40億美元用來還債。
“百威英博分拆出潛力最大的亞太市場上市,很大目的或是為了降杠桿。此次分拆上市,不但可以籌集幾十億美元資金,而且還能夠帶來多項利好。”宋清輝說,百威亞洲業務分拆上市,有利于做大做強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
回首百威啤酒發展歷程,收購是主要關鍵詞。對于百威亞太來說,僅在2017年,百威亞太在中國收購了拳擊貓啤酒屋,在澳洲收購了澳洲精釀啤酒廠4 Pines及Pirate Life。2018年,又收購了位于澳洲的網上零售商Booze Bud及韓國精釀啤酒廠The Hand &Malt BrewingCo.。
與此同時,并購帶來的商譽風險正在凸顯。在2017年和2018年,公司非流動資產中商譽分別為139.68億元和131.54億元,其中2018年的商譽占總資產比重高達51.06%。
“收購時形成的商譽越大,計提商譽減值對凈利潤甚至凈資產造成的沖擊就越大。在并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的情形下,往往需要計提商譽減值,最終直接導致百威業績下降或虧損。隨著并購重組的理性回歸,預計商譽對凈利潤的影響將有所下降,但部分上市公司仍面臨一定的減值壓力。”宋清輝說。
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百威以并購著稱,副作用就是消化不良,消耗了企業的能量,為企業做強埋下了隱患。百威在并購的同時,應做精細化管理和品牌梳理。
中國高端啤酒市場迎來“鲇魚”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lobalData的報告稱,在2018年,亞太地區占全球啤酒消費量的37%,中國獨占25%。如果百威亞太赴港上市成功,中國作為其最重要的市場,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
可以確認的是,中國市場是百威亞太的重要市場。2018年,該公司在亞太地區的62家釀酒廠有35家在中國,其中數家釀酒廠生產高端及超高端品牌;超3萬名員工中,中國占據26142人;另外,百威亞太在2018年的74家經銷中心有18家位于中國。
在中國市場,根據GlobalDate資料,五大啤酒巨頭市場占有率中,百威在華潤和青島之后位列第三。但百威亞太在中國地區的高端啤酒市場優勢明顯。按2018年消費量計算,百威英博在高端及超高端類別的合并市場份額為46.6%。
值得注意的是,百威亞太在2019年制定出6.3億美元的資本開支預算,以用于提升亞太地區所有國家現有釀酒廠的產能以及擴大中國等地區的新建項目。這一舉措或將直接影響中國啤酒市場格局。根據百威亞太宣布的未來四大商業策略,“規模性高端化”居首。另從百威亞太過去兩年的收購動作不難看出,包括精釀啤酒在內的高端產品是其布局重點。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這將改變中國高端啤酒市場格局。“百威需要緩解資金上的壓力,所以它勢必會在高端布局上加速,使得亞太地區的體量增加、利潤增加。同時,這對于其他品牌會帶來階段性的壓制。”他說。
品牌營銷專家于潤潔告訴記者,百威亞太在中國地區的產能應該會有很大動作,另外,百威啤酒相對偏高端,更加偏重特通渠道,未來該品牌在渠道和終端上可能會與國內企業有更廣泛的對抗。
不過,于潤潔還提到,隨著百威亞太在港上市,它會被賦予更大的自主權,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其品牌和市場將更加具有張力。但是,通過上市只能更好地鞏固百威原有的主導地位,希望借此大幅提升原有市場份額,難度還是很大的。
啤酒行業資深從業人士文予生認為,百威這樣做會更接地氣,更加靈活地適應市場,在今后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更能把握主動性。不過當下各個品牌都在發力高端產品線,百威也不是一尊獨大,想要改變市場格局還是有一定難度。
對于本土啤酒來說,其高端業務板塊或將承受較大壓力。
多位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市場高度集中的中國啤酒行業,在經歷了多輪跑馬圈地之后,五大巨頭的競爭已經由“搶份額”轉向“搶利潤”。在這個過程中,高端啤酒是重要的棋子之一。
2018年11月,華潤集團斥巨資收購喜力在華7家公司,布局高端的野心表露無遺。華潤雪花公司總經理侯孝海曾公開表示:“通過和喜力的戰略合作,不僅可以幫助華潤啤酒在高端化上進一步提速,還有機會搶占高端市場第一梯隊的位置。”
嘉士伯在2018年年初宣布將花費約5.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推廣樂堡、嘉士伯以及凱旋1664等高端品牌;青島啤酒的高端啤酒也保持較快增速。在2018年上半年,其高端產品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純生啤酒等高端產品共實現銷量96萬千升,同比增長6.8%;燕京啤酒以燕京原漿白啤和燕京帝道為高端產品代表,燕京啤酒還推出過愛爾、IPA、世濤等高端產品。
在朱丹蓬看來,百威發力高端的意圖非常明顯,這對本土啤酒在該領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百威布局高端產品的時間比其他品牌都早,它在品牌、基礎、場景等方面都有優勢,所以喜力、燕京、青島等在近階段一定會受到壓制。”
于潤潔告訴記者,未來百威在操作手法上會更加貼近內地市場,但在傳統渠道上的渠道關系、渠道開拓等方面,在短期內還不能與雪花、青啤相對抗。某種程度上說,青啤、雪花等國產啤酒也是百威擴大高端啤酒推廣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