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白酒行業整體利潤出現負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778.05億元,同比增長5.85%;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76.17億元,同比下降7.44%。2602家規模以上企業中,虧損企業327家,企業虧損面達12.57%。
對數量占比最多的區域性酒企而言,行業下行的壓力已經全面傳導到企業的各個層面,一線酒企的擠壓、市場庫存的風險還有來自互聯網渠道的沖擊都在左右并指引著酒企的未來方向。
一線壓力
來自茅臺、五糧液等一線名酒企業的價格回調和市場搶占壓力已經重重地壓在了區域白酒企業頭上。
一線名酒價格的下壓嚴重阻礙了區域酒企高端產品的市場空間,價格區間的壓縮使得區域酒企不得不在窄小的價格帶內進行市場爭奪。
部分區域酒企代表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二線酒企開始承接來自一線酒企的市場壓力,表現為高端酒銷售銳減,中低端酒成本費用上升,造成企業中間利潤下滑,現金流緊張。部分中小酒類企業甚至陷入了經營困境,這在貴州、江蘇、安徽等區域均有上述現象發生。
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有8家白酒企業預告2014年業績,僅順鑫農業1家預增,其余凈利潤均預計下滑或虧損。
表現較為不錯的老白干酒也出現利潤下滑跡象,2月5日,老白干酒率先公布2014年年報,成為首家披露年報的白酒企業,公司去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09 億元,同比增長17%;凈利潤5913.76萬元,同比下降9.80%。
3月2日,剛在去年實現上市的今世緣公布2014年度業績快報公告,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6%和5.9%。
公告顯示,今世緣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2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億元。不僅是這兩項指標,今世緣去年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不過,有跡象表明,白酒的銷售形勢正在逐漸回暖——羊年春節剛剛過去,春節銷售情況亦符合預期,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一線白酒價格出現回升,終端動銷情況良好。
根據茅臺公司的披露,截至1月30日,茅臺酒銷量同比增長22%,銷售收入增長12.2%;茅臺系列酒銷量增長137.6%,銷售收入增長92.1%。
對此,中信證券研究認為,白酒行業經歷兩個完整年度的調整后,以行業競爭格局、主流公司產品價格和庫存所結合的終端供需分析,白酒行業見底明確,主流公司有望開始恢復性的增長。
在中信證券研究員黃巍看來,“國企改革和預調酒成2015年主要關注方向。”國企改革將從2014年的政策制定期跨入2015年的政策落地期,以老白干酒為例,老白干酒國企改革前高管薪酬低、激勵嚴重缺失,改革后激勵效果值得期待。“產品實現20~200元價位帶全覆蓋,京津冀地區發展前景被看好,相比其他區域性白酒企業,老白干酒盈利能力提升空間巨大。”
剎車減速
穩固各自的根據地市場才是王道,也是眼前的重中之重。
春節期間,各地區域性酒企都開始在各自的大本營市場加緊布局,回流資金來應對這個寒冬。
隨著調整的深入,布局全國市場“失利”的區域白酒企業,開始“回馬”根據地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他們的回歸將進一步對根據地市場進行管控。如向上抵抗外來強勢品牌的進攻,向下將不斷擠壓二三線地方酒的生存空間。而隨著這些區域強勢品牌的回歸,未來區域內的市場規模必將深入增長,或者部分區域酒企之間的合作并購來“抱團取暖”也會成為行業的一個新的常規現象。
在江蘇,遭遇寒冬期的今世緣也在試著改變,除了內部對企業部門進行了調整之外,對外也開始延伸企業的“緣文化”領域。
2014年9月,今世緣酒業與北京柯萊特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合作開發今世緣酒業O2O創新模式項目,滿足今世緣電子商務化業務需求,提供 “緣”文化服務。項目初期定位于以緣文化為核心的婚慶類品牌運營商,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婚慶相關服務和商品;后期定位于平臺商,為行業合作伙伴與消費者提供平臺、內容與增值服務,成為婚慶市場垂直類平臺服務提供商。
多數觀點認為,今世緣酒業此次通過婚慶和O2O平臺建設有利于刺激公司未來產品銷售和增加副業收入。
除了穩固基地市場之外,在為了獲得長遠發展動力的基礎之下,更多的區域性酒企開始了混改模式下的企業體制和機制變革。
據了解,在行業的多重壓力下,已有不少白酒國企走上了改制之路,老白干酒、沱牌舍得、景芝集團和金種子酒等區域性酒企的改制頗為顯眼。
需要關注的是,盡管目前高端白酒銷量下滑,多數區域性酒企面臨來自一線的壓力,但區域性二線酒企的大眾消費渠道普遍較強,具有較好的市場基礎和客戶消費能力,因而對戰略投資者較有吸引力,或將成為這一輪酒企改制的排頭兵。
河北區域內,早在2014年11月,老白干公布了公司將通過定向增發引入戰略投資者,并實施員工持股計劃;7天后,公司又確定兩家戰略投資者和部分優秀經銷商。
老白干酒方面表示,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公司將在本次非公開發行中引入投資者及優秀經銷商,提升公司資本實力,以此加強和深化公司與行業各類資源的合作關系,多渠道、多手段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老白干酒董事會認為,2015年,白酒行業供給過剩壓力仍然較大。白酒消費向品牌影響力企業集中,消費觀念逐漸向大眾化消費、商務消費和個性化消費轉變,定制酒、酒類電商等新業態應運而生。
再看山東區域,此次景芝集團的股權變革,不僅是順應國企改革和行業變革的及時舉措,也為景芝酒業的下一步發展變革奠定了基礎。如果景芝酒業能夠充分享受此次改革所釋放的紅利,必將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它對整個魯酒板塊的示范意義將是不言而喻的。
而山東另外兩家區域龍頭企業花冠和泰山集團則分別更換了“一把手”,兩者的共同點是皆由原總經理升任董事長,原董事長劉法來和馬西元紛紛退位讓賢,此舉在于讓企業更加充滿活力和朝氣。
“隨著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花冠根據市場變化,整合內部機構,理順銷售渠道,把銷售重心進一步下沉,深耕大眾消費市場。”花冠集團現任董事長劉念波說。
調整突圍
以往通過密集占據一線名酒漲價后形成的縫隙市場(指的是茅臺、五糧液等大幅漲價后形成的300~800元間的價格帶空白市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站在風口,豬都能飛”的日子已經沒有了。
但同時,一個新的充滿良性競爭環境的時代也順勢而來,對區域酒企和全國性名酒而言,大家重新站在了一個新的起跑線上。
也許,在此之前,企業依仗悠久的歷史和名酒效應可以一騎絕塵,但在這之后,更多的市場決勝權則轉移到了對消費者的關注程度、對新消費習慣的把控能力和新的品牌思維的認知空間上。
在價格回歸價值時,在行業調整市場變化時,在移動互聯大行其道時,也為更多的區域性酒類企業帶來了彎道超越的機會。
比如近期風頭正盛的古井貢酒,2014年的年初和年末,古井貢相繼在美國和法國舉辦了兩場聲勢浩大的美酒巡禮活動,讓中國的酒文化香醉世界。
“歷史,總是在時代的跌宕中演進,我們作為新一代古井人,更要義不容辭地扛起新一輪變革的大旗,肩負起擔當和責任、榮耀與使命,讓古井貢酒這株酒中牡丹在新的歷史時期開放得更加芬芳鮮艷。” 這是古井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梁金輝《2015新年獻詞》中的一段話。
在他看來,古井的2014年,平凡而不朽,“是古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白酒行業持續進入低谷,進入歷史的冰點,但是公司新一屆管理團隊冷靜分析,實現了彎道超車,率先創造了一抹春意。”。
據《華夏酒報》記者了解,未來的古井集團將打造和建設“四大平臺”,即以白酒為主的制造業平臺,以房產、商旅、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實業平臺,以匯信金融為主的金融平臺,以酒文化、酒旅游為核心的文旅平臺。
另外,對部分區域性酒企來說,在2015年或者之后的幾年,“被收購”或者“相互參股持股”的機會和空間也大大增加。
平安證券分析師湯瑋亮分析認為,未來橫向并購(指的是白酒企業之間發生的并購行為)將成為白酒并購的主流,在他看來,國家層面的“整風運動”導致消費群體發生變化,行業增速放緩,因此,白酒企業需通過并購尋找新的增長點,在這種并購之后,營銷能力優秀的企業可以將成功的模式復制到并購企業,而相應的其重疊的市場區域可以減少成本費用。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白酒行業并購并不積極其中一個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消極作用,而現階段白酒行業面臨困難,地方政府也有動力通過股權轉讓,來釋放經營較差的白酒企業的制度紅利,近期沱牌集團、景芝集團國有股權掛牌轉讓,就是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