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式定結構
大多適用于周轉率較高的中低價位產品的推廣,而對于中高檔產品推廣來說,渠道模式選擇尤為重要,避免按照慣例,慎用傳統渠道的密集分銷模式。在筆者看來,業內成功的高檔產品渠道模式很多,例如,洋河的“特約聯盟商”模式,衡水老白干的“聯營體”模式,彩陶坊的“阿米巴”模式,等等,都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價值,而區域性品牌尤其是地方性品牌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實際來謀定;
四、考核引導結構提升
在高檔產品的推廣中,大多區域性酒企中,多是老板沖在最前線,公關、團購一肩挑,具體操作上,也大多千篇一律地采取“送酒”加“品酒”的方式,直到有回轉為止,否則,便周而復始地開發雷同性產品,一如既往地贈酒和品鑒,僅此而已。筆者以為,高檔產品的推廣過程中,組織配套尤為重要,往往是很多區域性品牌忽視了專業性的團購組織組建。老板身先士卒本無錯,但在實際的分工上,應該作有針對性的區隔,即,老板公關破冰與團購部門做團購維護相結合,而且,需要在銷售人員的薪資考核中納入“產品結構考核”項目,可以是,高檔的核心單品銷售額或銷售量的目標分解與考核,也可以是,整體的產品結構(產品單價)的浮動考核,從而形成推廣合力,系統提升企業的產品結構;
五、精準鎖定目標群體
傳統的“八大系統,四大班子”在調整期后,勢能漸弱,高檔白酒的主流消費群體需要重新界定和精準細分,“官場弱化,生意場分化,生活場強化”應是區域酒企的最佳選擇。例如,篩選當地支柱性產業集團和企業單位,從“企業內招”、“職工餐廳”、“福利用酒”、“企業定制酒”、“兩節走訪用酒”、“抵賬用酒”、“年會用酒”、“銷售政策用酒”等方面入手,系統性地挖掘銷量。另外,按照社團組織,興趣團體,公益活動,行業協會等進行細化分類,運用社群營銷思維強化對高端白酒耐用群體生活場的運作;
六、先予后取
產品結構的提升,即高檔產品的推廣要遵循“先予后取”的原則,先公關后團購,先做消費者培養,后做渠道推廣。根據經驗數據來看,一般情況下,單價在50元以下的白酒從上市到流行,大致需要經歷2-3年的時間,單價位于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白酒,大致需要3-5年的培育周期,而單價在100元以上的產品,產品從成長到成熟則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品牌積淀;
七、促銷優化結構提升
在產品結構提升的營銷實戰中,利用主力成熟單品進行“捆綁促銷”不失為一種最為有效的方式,原則即是“以老帶新,以低帶高”,方式上主要有兩種:其一,渠道搭贈。例如,終端進貨搭贈,終端陳列兌付,開箱獎投放等,既可以放大促銷力度,也可以節約促銷費用投放,既可以實現整組壓倉,搶占渠道庫存資源,也可以避免對成熟老品的價格的直接沖擊,從某種意義上看,中高檔新品的試銷結論能幫助企業做有效鋪貨率的篩選以及后期的渠道分級運作;其二,消費者促銷。一般分ON PACK“箱箱購,有買有贈”和主題性IN PACK,提高老品的購買數量和消費頻次,同步開展新品的派樣和試飲。
禮品市場專屬:利用禮品市場的高附加值,高溢價能力屬性,將區域性白酒與區域文化和民俗相結合,打造成地方特產和城市名品,是提升產品結構,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具體的操作方式兩種:第一,與當地旅游管理部門,聯合定制旅游特色商品,與當地知名的酒店,賓館,旅游景點,休閑會所等進行戰略合作,將產品投放到酒店的大堂展廳,賓館的商品部以及旅游景點的特色旅游商品專柜中進行展示和銷售;第二,甄選當地核心商圈內的大型商場以及重點的名煙名酒店,投放品牌土特產專柜,提升品牌檔次,樹立價格標桿,拉升客單價;
八、封壇私藏,口碑/結構雙豐收
近年來,在一線品牌的帶動下,眾多的魯酒品牌都加入了封壇大軍中,最為搶眼的當屬菏澤的花冠集團,十年如一日,堅持開展“九九儲酒文化節”,躋身魯西南新霸主,成就了魯酒新貴。與此同時,聊城地區的景陽岡,大奧等區域酒企,利用冬釀的節點,多年舉辦白酒封壇活動,給當地老百姓傳遞了一種較好的品牌和品質口碑,也獲得了較好的利潤回報。因此,筆者認為,封壇活動無疑是區域酒企產品結構提升的絕佳路徑,可謂是口碑、利潤雙豐收。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規模和檔次,筆者認為大奧酒業的“小壇、大師手繪、私享定制和價格親民”更適合山東中小性白酒企業。此外,原酒私藏是封壇的一種變通,區域性魯酒可以推而廣之。例如,將企業的原酒進行分級定價,邀請當地核心的意見領袖進行私藏,慶生,大壽,慶典,饋贈,既應景也彰顯身份,并配套相應的質保和回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