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醬酒的“大本營”市場,貴州不僅有一騎絕塵的茅臺,也有沖刺百億的習酒,更有老名酒董酒和珍酒。陣容豪華的貴州白酒天團,為何不似川酒“六朵金花”般齊唱勝利凱歌,卻只是輕唱“默默”以示別樣的風景?
1、茅臺、習酒“背后”的百花齊放
提到貴州市場,必繞不開“茅老大”。
據快訊君調查,貴州雖是茅臺的“老家”,但和全國市場一樣,“排隊搶茅臺”、“一瓶難求”、“實名限購”等仍是常態,大多數商超渠道也只是有名無實,并不能真正買到茅臺。
但貴州市場的走量霸主卻是習酒,茅臺在貴州投放3000噸左右,與習酒主攻本土市場形成鮮明對比。而其他正致力于復興的地產酒,如董酒、國臺、釣魚臺,貌似都沒有把家門口作為“主戰場”,其市場拓展情況也乏善可陳。
在市場上的直接反應是:貴州各大商場、酒店、煙酒行、路邊小吃店等場地,習酒的身影無所不在。一位經銷商告訴快訊君:習酒嚴格遵循“12987工藝”,始終以優良的品質征服消費者,在名酒云集的貴州,習酒銷量始終保持第一。
左右腦策略咨詢機構總經理、醬酒資深研究專家權圖也指出,習酒產品線覆蓋全面,尤其是600—700元左右的價位段,基本處于壟斷地位。56億的盤子,省內占了一半,是絕對的老大。除了習酒和茅臺系列酒,金沙定位于200元以下的中低價位,目前已穩居“探花”位置。珍酒作為后起之秀,近幾年在省內增加了80%以上的營收,目前主要布局于遵義、貴陽和安順等重點市場。
權圖還指出,總體來看,貴州市場和全國市場一樣,向頭部和大品牌集中的勢頭明顯,茅臺、茅臺醬香酒公司和習酒基本壟斷了省內市場。小型地產酒品牌,由于發展戰略上的問題,導致集體失聲和業績下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十分明顯。
其實,醬香獨大的貴州市場,在“深度調整期”大眾酒回歸的新常態下,濃香、兼香、清醬等香型也獲得了一定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新形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清醬型人民小酒,作為“季老繼茅臺之后的第二瓶心血之作”,營收已達3億元左右,貴州市場銷售達6000萬左右,目前已覆蓋至貴州所有地級市,經典版、幸福版、豐年版和宏圖版四款產品均有售,價格分別為99元、199元、299元和499元。
而濃香型的貴州醇、湄窖、鴨溪窖、平壩窖,以及兼香型的勻酒,在新一波醬酒熱潮下,呈明顯的萎縮狀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2、 “外來勢力”無可奈何花落去?
不同于全國其他市場,對貴州百億市場虎視眈眈的“外來勢力”,在醬酒構筑的銅墻鐵壁中,只能無可奈何的選擇在小酒市場躍躍欲試,收效甚微。
一位長期研究貴州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快訊君:在名酒中,五糧液雖有陳列有終端,但銷售情況差強人意,只有部分在貴州的其他省份人群,才偶爾作為商務宴請酒。汾酒、劍南春雖有部分陳列,但也很難在一些商超、酒店等常規渠道見到。瀘州老窖相對較好,但也只有定位于中低端的瀘小二等小酒有一定銷量。
在走訪市場中,快訊君也明顯地感到:在號稱十人中有九人都在做與酒有關工作的貴州,三五步一個酒水專賣店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除了琳瑯滿目的地產酒外,確實很難看到外來名酒。唯獨在夜市小吃店、路邊燒烤店、大排檔等大眾聚會地,除了雪花、青島、哈爾濱等外來品牌的啤酒外,江小白、歪嘴郎、瀘小二、勁酒、二鍋頭等小酒銷售還算不錯。
不難看出,在茅臺、習酒難以完全覆蓋的小酒市場上,外來品牌生生地在鐵桶上撬開的一絲縫隙,雖然體量不大,但仍頑強地生存著。
備受關注的“習郎大戰”,在貴州習酒雖已占得絕對優勢,但郎酒仍攜其拳頭產品紅花郎、青花郎、小郎酒布勢各個渠道,大有拼殺到底的決心和意志。據快訊君實地調研發現,青花郎、小郎酒的渠道穩定,在各商超、酒店均有鋪貨,經銷商的信心也很足,想嘗一嘗試下鮮的消費者也不少。在全國市場已悄悄吞下百億蛋糕的郎酒,對作為醬香靈魂的貴州市場,以汪俊林的個性,應該也是早已規劃在藍圖之中。
另外,葡萄酒版塊已經成為外來酒進攻貴州市場的“新陣地”。隨著健康飲酒的逐漸成為消費主流,葡萄酒已成為社交消費、商務宴請的重要酒種之一,尤其一些年輕消費群體和女性消費者,這種現象在貴州市場也沒有例外,在一些重要婚宴、商務場所,名優白酒與葡萄酒已成為常態,而且選擇喝葡萄酒的人數變得越來越多。
3、醬香“鐵桶”下的裂縫與隱憂
貴州白酒在本土市場獨大的地位,一時無人能撼動,這種“水潑不進來,針插不進去”的市場業態,已成為中國酒界較為獨特的存在。
不可否認,貴州消費群體與生俱來的醬香酒情懷,讓地產酒獨步貴州市場,但這仍然不能成為其高枕無憂的資本。眾所周知,“黑色2012”就將醬酒品類從大熱狀態被打回了原形,教訓至今仍猶言在耳。
雖然貴州市場排外特點顯著,五糧液、老窖、劍南春、汾酒等外來名酒,仍在貴州市場進行“小刀割肉”式的進攻,雖目前效果仍不明顯,但都是思路清晰、有備而來。尤其是鍥而不舍的堅持,讓業界看到了“外來勢力”那顆不甘的心。
除了外來酒企的伺機而動,快訊君走訪貴州市場還發現,在醬酒“二次提速”的熱浪中,中小酒企急功近利、集體浮躁的現象又有抬頭之勢。此前網絡上爆出的“陳靜替父賣酒”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警醒。
同時,還有三個現象值得關注:
1、“大樹”下只顧乘涼。茅臺這棵“大樹”,讓乘涼的中小酒企日子滋潤,但也容易失去奮斗的初心?煊嵕J為,目前,貴州白酒茅臺一枝獨大,是好事也是壞事,貴州白酒的長遠發展需要群狼并進。這一點,與五糧液引領下的川酒“六朵金花”形成了鮮明對比,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水井坊、舍得的保駕護航,既促進了五糧液向更高維度跨越,也拉動了其他金花的轉型升級。
2、捧著“金飯碗”要飯。“貴州兩大寶,茅臺與董酒”,這句耳熟能詳的順口溜,道出了神秘董酒曾經黃袍加身的輝煌。但董酒卻在“失去的十二年”中掉隊了,直到蔡友平掌舵董酒重新開啟復興之路。而有“異地茅臺”之稱的珍酒雖取得了整體銷售額幾乎翻倍的好成績,但高速增長的背后,也映射出其曾經“失落”的過去。董酒與珍酒本可成為貴州白酒版的“金花”,如今苦苦為10億而戰,難免讓人感嘆世事無常。
3、“青年軍團”的乏力。2018年9月9日,在茅臺鎮重陽祭水大典上,99名醬酒傳承人集體宣誓接捧大旗。讓業界看到了醬酒“青年軍團”的新希望,但仍不得不面對老人釀酒的現實。李保芳曾指出:茅臺的年輕人要有超越季克良的勇氣。在新老更替上茅臺屢出新招,難道這只是茅臺所獨有的憂慮?
已在遠方,仍問路在何方?
著名白酒專家萬興貴指出:2017年,以茅臺為代表的貴州白酒產業增速達10%,實現利潤總額420.3億元,居全國首位。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也顯示,貴州白酒增速達4.8%,實現銷售收入706.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77億元?梢,在茅臺的帶動下,貴州白酒發展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難看出,雖有外來勢力的“小刀割肉”,以及“習郎大戰”下的隱憂,但貴州白酒最大的問題仍在自己。
如何破解?
茅臺作為龍頭企業,其實早已察之毫厘,提出“文化茅臺”建設,更是在醬酒新起點上的大戰略。正如李保芳所言:靠短缺制勝,非長久之計,茅臺一定不能有“短缺依賴”;只有做文化、做服務,才有生命力、競爭力;不管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將文化建設與服務提升當成市場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文化引領發展,以服務贏得市場;把文化做得更深。
可見,對于存在的隱憂,茅臺一直都有很深的認識。這些方面,貴州其他白酒企業也紛紛跟進。
金沙酒業對金沙回沙酒品牌進行了重新定位,確立了“國香典范·醇柔醬香·醉美金沙”的品牌戰略,力爭躋身中國白酒前十強。
國臺準備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投資30億元用于技改擴能,爭取把產能提高到2萬噸。預計到2030年左右,年銷售量可達到1.6-1.8萬噸,銷售額會突破百億元,利潤將達到30億元。
黔酒股份也通過“致敬黔酒大師”活動,大力推廣其默默無聞堅守質量的匠心表達,“黔酒一號”也正以優異的品質,贏得更多消費者。
仁懷市政府2017年底提出 “再造一個茅臺”,也是貴州白酒的未來之路。但這顯然不是再建一個茅臺酒廠,而是助力除茅臺之外的其它貴州酒企發展,最終實現茅臺和貴州白酒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實現“雙輪”驅動“雙千億”市場。因此,“大樹”底下的小草,也是未來貴州白酒的生力軍。
對于貴州白酒未來之路,北京戰略咨詢公司董事長田卓鵬深刻指出:必須聚焦核心產區,聚焦核心市場,聚焦核心單品,貴州白酒發展才有未來。
而“另一個茅臺”建設,必須在品牌和品質上著力,走好差異化之路?梢哉f,“文化牌”是貴州白酒的特色牌,也是未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