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是2017年的大風口,所以在2017年一整年,老田很多次給大家談到新零售。新零售”如今更多地表現為電商平臺與線下實體零售業態展開多元化的消費場景融合,多種新興技術與全供應鏈之間產生協同。未來,線上線下將充分融合,“全渠道”將會逐漸取代“電商”,成為“新零售”落地的重要途徑。那么2018年,新零售有哪些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電商平臺向細分領域滲透,流量向去中心化演變
電商巨頭將繼續高舉高打,將“全渠道”落實到更多零售實體業態,包括全渠道營銷、個性化定制、多元化配送、無人便利店等各種形式,與實體零售一起創新消費場景,提升消費體驗,促使中國經濟完成這一輪的“消費升級”。
電商平臺的流量中心化逐漸開始向去中心化演變,這源自于微信的普及和微信對基礎設施搭建的基本完成。商家和品牌商可以用公眾號、小程序等構建自有平臺,為線上線下提供統一服務,實現會員、營銷、交易等業務的無縫連接,并且通過有條件的獲取各自的流量和粉絲,實現獨自運營。
無論在哪個行業處于什么發展階段,更多商業價值一定將從大數據應用出發,直至為全產業鏈上下游提供多元一站式服務,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供銷效率,落實供給側改革,最后重構整個生態圈,這才是“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真正的價值體現。
2、供應鏈服務將逐步實現去中間化、數據化、產品化
去中間化、數據化和產品化是供應鏈服務的根基,在此之上才能延伸更多增值和智能化服務。雖然網購的盛行令今年刮起了一陣物流公司的“上市潮”,然而這并沒有改變中國整體產業鏈不完整、供應鏈效率低下、中小企業管理粗放等現狀。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協同化、服務化、智能化”,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從上下游不同環節上的改進和創新,比如向下游渠道和次終端提供標準化的管理工具和服務,將他們的業務數據化、工作流程標準化,改變以往憑經驗和“拍腦袋”式的經營模式。
3、全渠道的信息化支撐服務大有可為,且會至下而上,倒逼上游傳統信息服務提供商革新
全渠道的信息化支撐服務和產品將貫穿產業鏈每一個環節,并會進一步從下游向上,倒逼上游傳統信息服務提供商進行產品的SaaS化、智能化等優化升級。傳統的信息系統無論從底層結構還是從產品邏輯上來看,都已經無法解決企業全渠道訂單處理、實時異常處理、跨渠道商品交付等新型問題。同時,傳統的信息系統會導致各應用場景割裂,容易形成數據孤島,企業無法將寶貴的內部數據進行流通共享和二次利用。
因此,我們不僅會看到這些信息化支撐服務提供商通過更先進的底層架構和產品設計,將“全渠道”產品在流通領域逐步落地,還會看到在將信息和數據在全產業鏈流通起來以后,下游終端、次終端以及渠道等與上游一起產生的巨大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