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板塊進入業績快速釋放期。2018年華潤、青啤、重啤、珠啤均實現高個位數收入增長。從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看,華潤剔除關廠帶來的員工安置及固定資產減值的增加部分,增速接近30%;青島啤酒(49.110, -1.60, -3.16%)剔除關廠帶來的一次性費用和減值,增速約20%;燕啤、珠啤、重啤均實現較快增長。2019Q1啤酒企業利潤端延續了2018年快速增長的趨勢,青啤、重啤、珠啤均實現20%以上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增長。
2018銷量企穩,2019Q1銷量超預期。2018年行業產量止跌企穩,青啤、重啤、珠啤、百威英博均實現銷量正增長,華潤和燕啤由于提價幅度較大,銷量出現一定下滑。2019Q1受益餐飲增速回升及春節氣溫偏暖,啤酒行業產量增長3%,尤其是1-2月春節旺季增速達到4.2%。2019Q1青啤和燕啤銷量加速明顯,重啤保持5%左右的穩定增長,均高于行業增速,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噸酒收入持續提升,結構升級拐點驗證。受益提價+結構升級,2018年啤酒行業收入增長7.08%,其中價格提升約7%。2018年華潤和燕京的噸酒收入大幅增長12.3%和9.0%,青啤、珠江、百威英博有5%左右的噸酒收入增長。2019Q1青啤噸酒收入呈現加速的趨勢,公司仍會分產品分地區提價,未來提價有望常態化;重啤2019Q1噸酒收入上升約4%,也快于2018年增速。2018年是行業結構升級的拐點,中長期看結構升級將持續推動噸酒收入提升。2018年華潤、青啤、燕京、重啤、珠啤的中高檔銷量增速均快于整體銷量增長。2019Q1青啤高端銷量增長10.5%,高于主品牌的8.5%,更高于整體的6.6%。
2019年包材壓力趨緩,關廠推動降本增效。瓦楞紙價格2018H2同比下降,預計2019年保持同比下降趨勢;玻璃期貨價格2019年回落,成本壓力顯著弱于2018年。雖然進口大麥價格出現兩位數上漲,但僅占啤酒成本的10%左右。總體來看,2019年原材料成本壓力比2018年減弱。同時啤酒企業加快產能優化,2018年華潤、青啤、重啤各關閉13、2、1家工廠,產能利用率上升節約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2019Q1啤酒企業噸酒成本仍然上漲,但增幅比2018年收窄。
2019Q1毛利率加速提升,銷售費用率保持穩定。2019年啤酒行業受益提價滯后+補提+結構升級,噸酒收入仍會保持較快增長,同時成本端壓力比2018年減弱,剪刀差擴大后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019Q1青啤、重啤、珠啤的銷售毛利率提升比2018年更快。同時行業從低端價格戰轉向高端化,2018年除華潤外銷售費用率均持平或下滑。2019Q1燕啤和重啤銷售費用率下降,青啤和珠啤銷售費用率上升,主要系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助力消費升級,并非進行低端價格戰。
2019Q2起增值稅下調加速利潤釋放。2019年4月1日起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6%降至13%,減稅對于利潤率偏低的啤酒行業貢獻的利潤彈性十分顯著。以2018年財報數據為準,當增值稅下調3個pct時,燕京啤酒(7.280, -0.18, -2.41%)、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珠江啤酒(6.490, -0.12,-1.82%)、重慶啤酒(37.170, -1.27, -3.30%)的凈利潤理論上將增長83.9%、50.9%、22.9%、16.3%、13.6%。
投資建議:啤酒行業人均銷量變化不大,而消費升級、噸價提升將是未來啤酒行業發展需求端的核心驅動力,格局優的標的有望持續受益。國內啤酒行業正在進入新階段,CR5有望逐步向CR4甚至是CR3變化。若五家變四家甚至變成三家,或者份額拉開,無論是國際經驗還是國內區域市場主導企業的盈利能力都證明了行業格局改善后競爭趨緩費用存在下降的可能,盈利能力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按照現有的格局推演,我們認為行業受益的先后順序分別是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嘉士伯(重慶啤酒)等。
風險提示:因不可抗要素帶來銷量的下滑;市場競爭惡化帶來超預期促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