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給出了“遇到的問題是中長期的”“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等解讀。當然,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并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于酒業而言,恰恰是要在這一時期“強基礎、練內功”,激活產業鏈的上下游,夯實產業基礎、帶動一方經濟,形成新的品質力和品牌力,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做好準備。
01、實現規;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產量3245.70萬千升,同比下降2.68%。其中,白酒產量376.53萬千升,同比下降8.68%;啤酒產量2120.02萬千升,同比下降8.57%;葡萄酒產量14.70萬千升,同比下降29.07%。
結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
數據還顯示,食品煙酒類價格7月份同比上漲10.2%,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約3.07個百分點。其中,酒類價格同比上漲1.8%。
結合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在解讀“2015~2019年中國酒業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指標”時所說的,“5年來,規模以上酒類企業數量減少了437家,酒業市場集中度逐年得到提升;產銷量基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相比5年前減少了1686.3萬千升,降幅為25.6%,體現了市場供需關系和消費需求的變化;利潤水平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累計增長679.5億元,增幅達72.6%,單位產品利潤增幅高達132.0%,表現出酒業由量變向質變的過程,間接體現出的是消費者‘喝少一點兒,喝好一點兒’的消費訴求。”
在新的發展格局下,中國酒業向優勢產能、優勢品牌、優勢產區集中的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開展智能釀造解放勞動力、提升工作效率,走差異化的規;偁幹罚穷I軍企業布局新一輪發展機遇的基礎所在。
早在年初之時,行業觀察者、自由策劃人白玉峰就指出,酒企在2020年上半年比的是現金流,同時,酒企業也不得不提前面對一個原本就存在,但幾年后才全面爆發的問題:用工荒!所有的酒企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智能化解決傳統釀酒重體力、重經驗的勞動力問題!
如同此次疫情影響下暴露出的全球糧食問題一樣,中國的農村人口約有5.6億,但80、90后多在外打工,相關人士就提出,“可以通過智能化、機械化、科技生產的加持,解決糧食生產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提升生產效率。”
2020年是茅臺“基礎建設年”,按照生產性、基礎性項目年內“應開盡開”的原則,早在2019年12月24日,茅臺集中開工12個項目,總投資158億,分布在全省5個市、區、縣,涉及生態環保、生產設施、上下游產業、民生工程等多個領域,建成后,將實現茅臺酒、系列酒產能兩個5.6萬噸、習酒產能5萬噸,包裝、倉儲、物流、原料等配套保障能力空前提升。
五糧液方面則在“2019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經公司2019年度股東大會審議同意,已將募集資金原投入“信息化建設、營銷中心建設及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變更為“成品酒包裝及智能倉儲配送一體化”“勾儲酒庫技改工程”項目。
中國酒業的結構性繁榮長期存在,在提到白酒產業的長期發展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指出了四個方向,“一是推動產業向優質、優勢名酒產區和美酒特色產區發展;二是明確產業技術創新導向;三是提升品質和品牌價值;四是國際拓展。”
當前,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領軍企業仍在夯實原酒生產基礎、儲備基礎等建設,實際上就是在為品牌、品質價值的釋放做基礎工作,也是為其今后在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做準備。
02、啤酒產業的規;
在告別價格戰的今天,啤酒產業要走的是“繼續進行結構提升,進行差異化的結構調整,繼續發揮產能的規模化效應。”
2017年以來,啤酒產業經過大約三年的調整期,在此期間,經過了低端產品的持續下降,中高端產品的持續增長,如今,啤酒行業的利潤增長更多是靠模式的增長。當然,“啤酒行業要有好的盈利水平,必然要走差異化的道路,實現規;男б妗”
以青島啤酒為例,年初以來,青島啤酒在擴品類、推新品等方面動作頻繁,加速產品結構升級與品牌建設,并不斷拓寬消費群體、完善渠道布局,實現加速發展。另外,青島啤酒還結合數字化轉型,實現產能的持續優化升級。
有分析指出,“青島啤酒在穩定當期經營的同時布局長期發展,啟動了包含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等10個投資項目。”其中,3月,青啤平度百萬千升啤酒擴建項目開工,新增一條5萬瓶生產線和21座釀酒發酵罐,產能預計達100萬千升。5月,德州平原年產40萬千升升級改造項目啟動,6月正式投產,在產能提高3倍的同時,較大地提升了產品品質和口感,持續推動產能優化升級。
今年一季度,啤酒行業承壓較大,但是,隨著二季度經濟基本面的好轉,行業效益向龍頭集中,向品牌和品質集中的態勢不會改變。正如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董廣陽分析提出的,“每一輪經濟不好的時候,誰把管理做好了,誰把基礎做牢了,做得細致了,在經濟好的時候,就會帶來新的轉機。”
03、規;l展,消費升級的需要
“在2012、2013年,酒業進入到‘劉易斯拐點’,消費進入到一個升級的時代,而不再是靠拼量的時代。經過2013~2016年的調整,2017年,整個經濟進入到回升時期,帶動了白酒、啤酒的結構升級,形成了以需求結構升級下的價格升級、品牌升級、產能擴容。”就啤酒行業而言,董廣陽分析指出,“自2019年開始,食品行業龍頭公司、小的食品龍頭公司迎來了包裝升級、價格升級,利潤持續增長,其股價實現了持續、翻倍的增長。食品小品類的幾塊錢價格帶的產品,包括雙匯火腿腸在內都開始了持續的提價和結構升級,這就傳導到啤酒在內的十元價位以下為主的產品價格帶,迎來了可以‘結構升級、走差異化、可以提價’的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不是疫情能阻擋得了的,而是可持續的,將形成從2016年到2025年,長達十年的一個周期。”
在說到白酒產能擴容時,著名白酒專家權圖就指出,白酒產業處于頭部企業高度集中的階段,行業競爭壓力非常大,生產企業數量由10年前的1萬多家,到如今規模以上企業集中到1000多家。最近5年,前10名企業銷量、體量在快速地以數十億級增長、數百億級增長,意味著諸多中小企業被淘汰出局。“中國白酒品牌會進入快速集中發展階段,多看看白酒以外的產業,如大宗消費品的家電、汽車、房產等行業基本進入到‘寡頭競爭’時代,市場經濟已經走過了40年,行業的集中度發展是繞不過去的。”
無論是董廣陽預判的啤酒產業10年的升級周期,還是權圖指出的“白酒行業的集中度發展是繞不過去的”,產能擴容、智慧基建的背后,有消費升級的動力引擎,更有經濟發展規律的無形之手在推進,滾滾向前,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