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選秀風潮四起,綜藝中“爆梗”頻出,今年最出圈的梗要算“世界的參差”!秳撛鞝I2021》開播后,作為導師的鄧超表示,“賽制制定的很好,讓你們看待世界的參差。”一時被視為高情商發言典范,其背后所表達的是各選秀學員的實力存在一定差距,參差不齊。
如今,“世界的參差”同樣在各酒類上市公司的年度業績中得到了真切呈現。
2020年是場“拉力賽”——在疫情來襲的背景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愈加激烈的競爭形勢,行業又來了一輪洗牌。如今,隨著2020年的塵埃落定,各家上市酒企也紛紛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或業績預告。
微酒統計了酒類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里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上市股東凈利潤及其增幅(白酒13家、啤酒6家、葡萄酒5家、黃酒2家、保健酒和預調酒各1家),以饗讀者。
白酒:韌性良好
首先,凈利潤普遍增長。從公布的數據來看,13家白酒企業中的茅臺、五糧液、洋河等10家企業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山西汾酒(57.75%)、酒鬼酒(51.92%-65.28%)增幅最高。需要注意的是,金種子酒上市股東凈利潤的大幅增長并非營業收入所致,主要原因系政府征收所屬宗地獲得補償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收益)。
其次,“頭部”營收增長穩定。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今世緣和金徽酒的營業總收入均實現了同比增長。目前,山西汾酒增幅最高,達到17.69%。 再次,高端產品是增長主要動力。在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的10家企業中,主銷產品為高端酒或包含高端酒的企業占據大半。
最后,分化再加劇,產品結構性升級才能提升賺錢能力。除了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擁有高端品牌的企業力利潤增長穩定外,金徽酒和迎駕貢酒均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原因之一是產品結構得以優化,高檔產品銷量占比大幅增加。
2020年,白酒產量同比下降4.33%;截至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較2019年減少了136家;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10.26%;累計完成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53%,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96%。 根據以上數據,白酒行業表現出兩大特點:
其一是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減少,行業集中化加劇,資源逐漸向優勢產區和企業流入,效益進一步集中;
其二是白酒產量下降,利潤上升,隨著白酒消費水平的上漲,產品在不斷升級,企業持續向中高端發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4.0%。2020年在全國居民收入嚴重放緩的同時,全年最終消費出現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負增長。
外界干擾對白酒頭部企業并未產生太大影響。相反,多家實力強勁的企業在疫情期間持續提升品牌價值、優化產品結構,積極布局中高端市場、調整和完善營銷體系建設,實現了逆勢增長。白酒行業在消費低迷的大環境下,表現出良好的韌性,持續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啤酒:“量跌價升”的時代來臨
在營收方面,下滑是主流。但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分別為314.48億元和277.6億元,遙遙領先。 在利潤方面,兩位數以上增長是常態。青島啤酒、重慶啤酒與珠江啤酒的營業利潤均出現了20%左右的增長。而蘭州黃河的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則出現了大幅下降,下降幅度為304.73%-285.54%。 在銷量方面,珠江啤酒2020年完成啤酒銷量119.94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4.65%。蘭州黃河也表示,受新冠疫情和二、三季度降水明顯偏多影響,公司屬地市場啤酒消費需求較去年繼續下降,其啤酒產銷量均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下滑。
概括而言,啤酒表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一、產能逐步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全國啤酒產量就開始逐年下降,至2019年總跌幅達24.43%。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約下降7%; 二、產品結構化升級,利潤穩步增長。華潤啤酒2020年總體銷量下降2.9%,但次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增長11.1%,產品結構的提升,帶動了平均銷售價格的上升。青島啤酒、珠江啤酒、ST西發也在業績說明中提到:2020年,銷量同比下降,利潤卻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是——聚焦產品創新、加快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持續提升中高檔產品銷量占比。
從外部宏觀環境來看,除了疫情的影響,商務部裁定自2020年5月19日起,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征收反傾銷稅(73.6%)和反補貼稅(6.9%)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澳麥的價格,使啤酒生產成本有所增加,低端啤酒進一步受到擠壓。結合上面的數據來看,啤酒產能銷量下降的同時,利潤空間正在逐步得到釋放,啤酒產品的結構化升級時代或將來臨。
葡萄酒:持續低迷
據目前統計數據,5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股東凈利潤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其中ST威龍、ST中葡和ST通葡的虧損面還在大幅度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披露,2016-2019年,葡萄酒產量由117.3萬千升持續下降至45.1萬千升,2020年1-8月,中國葡萄酒產量繼續走低,僅為1.68億升;消費量則由2016年的180.5萬千升下降到2019年的111.3萬千升。 在上述企業的業績預告說明中,業績虧損大致歸結為兩個原因:
其一,葡萄酒消費需求降低,導致國內葡萄酒企業主營業務受到較大沖擊;
其二,運營成本增加導致利潤空間收窄。
對比國內葡萄酒消費量和產量來看,近年來,進口葡萄酒仍然占據很大一部分市場,對國產葡萄酒造成了較大壓力。
2020年,在葡萄酒消費市場低迷,流通環節受限、下游需求不振的大環境下,中國葡萄酒上市公司的業績一片慘象。2020年,對葡萄酒行業來說是命途多舛的一年,持續考驗著國內葡萄酒從業者的耐力與信心。 2020年,隨著《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的廢除以及商務部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啟動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政策,國產葡萄酒或將有所作為。3月9日,微酒發布【國產葡萄酒再創“低點”?止損回暖或需三年】,文中提到,葡萄酒行業要實現止跌回升,或需三個時機:
一、國際局勢趨于平穩;二、中國市場新秩序的構建初具雛形;三、多數葡萄酒企業完成組織變革。
其他酒種:參差不齊
此外,在預調酒市場,上市公司百潤股份2020年度上市股東凈利潤為5.11-5.56億元,同比增長70%-85%。百潤股份表示,主要系公司預調雞尾酒業務及香精香料業務銷售增長情況良好,經營利潤和凈利潤相應增加。 在黃酒市場,金楓酒業2020年度上市股東凈利潤為0.12-0.15億元,同比下降49.4%-58.57%;但會稽山2020年度上市股東凈利潤大約為2.93億元,大約同比增長76.21%。
在業績說明中,會稽山表示:其中包含因政府拆遷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損益(收益)1.51億元。會稽山2020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其上市股東凈利潤僅為0.48億元?梢,黃酒企業仍然沒能過好這一年。 在保健酒市場,得益于 2020 年酒類產品升級開發、經銷模式的改變及渠道創新,ST椰島2020年度上市股東凈利潤為0.2-0.28億元,同比增長107.64%-110.45%。
微酒點評
近年來,“寡頭時代”、“品牌集中化”、“馬太效應”等代名詞詮釋了業內競爭的激烈與殘酷。優勢資源進一步流入頭部企業,面對頭部企業的擠壓,中部和底部企業的承壓逐漸遞增。
總體而言,2020年,白酒表現出良好的韌性,啤酒升級時代或將來臨,預調酒(百潤股份)表現突出,黃酒業績不佳,葡萄酒持續萎靡不振。
大浪淘沙,風卷殘云。
在“十四五”期間,白酒企業大概率會持續調整結構、優化渠道、布局高端;啤酒及預調酒企業可能在產品創新和結構優化雙驅動力的加持下繼續推進產品高端化戰略;黃酒因受眾范圍相對較小,或將致力于穩步擴大市場;而葡萄酒行業因消費者基礎并不牢固、渠道建設尚不完善、抗干擾能力較低等因素,可能還需深耕市場,培養忠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