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啤酒企業紛紛發力高附加值產品
青島啤酒推出了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純生等高附加值產品;華潤的中高端產品包括,雪花純生系列,高端品牌“雪花臉譜”,以及更高端的晶尊系列;燕京普通酒以清爽為代表、中檔酒以鮮啤為代表、高檔酒以純生為代表,中高端系列包括純生、原釀白啤等。
應對個性化需求,中國精釀啤酒有望迎來較快增長
精釀啤酒其英文名稱為 Craft Beer,相對于工業啤酒(Industry Beer)而言。從制作工藝來看,精釀啤酒不僅沒有麥芽替代品,而且啤酒花、酵母、麥芽的種類極其豐富,各種香料、辛料、瓜果蔬菜等也都用在釀造當中,采用各式的木桶和多樣方法,像締造藝術作品般的釀制出來,顏色各異、口味豐富。
美國啤酒行業在80年代以后,啤酒人均消費量逐步下跌,啤酒集中度不斷上升。但美國大型啤酒廠商普遍采用工業化的同質啤酒,啤酒種類較少。80年代以后美國居民對于產品品質的需求不斷提升,這催化了以小型、獨立以及采用傳統或者創新工藝的精釀啤酒得以發展。美國精釀啤酒廠商從1994年的537家逐步增長到2015年達到4225家,占美國啤酒銷量的12.2%;從銷售額來看,2015年精釀啤酒銷售額達到223億美元,占美國啤酒銷售額的21.1%。
精釀啤酒需要啤酒文化的長期積累和沉淀,我國精釀啤酒市場目前處于起步階段,一方面精釀啤酒廠商數量較少且雜,同時精釀啤酒較高的品質和相對較高的價格,目前階段的受眾群體也較小;對比美國80年代,我們認為中國精釀啤酒萌芽已現,隨著我國中產階層數量的增長以及對于高品質、個性化啤酒的需求升級,啤酒文化的逐步積累,我國精釀啤酒有望迎來春天。
2016年進口啤酒增長20.07%
2016年進口啤酒64.64萬千升,大致占全國消費量的1.5%左右;2016年進口啤酒量同比增長20.07%,但較前幾年連續60%以上的增速有所放緩;進口啤酒的噸酒價格遠高于國內啤酒的噸酒價格,2016年平均為7107元。
進口啤酒的較快增長一方面反映了啤酒消費的升級需求,另一方面考慮到啤酒的產品屬性,以及美日啤酒行業的發展經驗,進口啤酒并不是影響國內啤酒市場格局的關鍵因素。
國內啤酒行業格局:破局在于CR5向CR4,甚至是CR3變化
我國啤酒行業過去的三個階段,正在進入新階段
90年代以后到2014年國內的啤酒行業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受不同的推動因素所影響。
1990-1996年主要是區域性擴張階段,以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開始走出省外,向所處核心省份之外進行擴張;
1996-2010年可以說是行業的市場整合階段,以外延擴張/并購為核心驅動力,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成功融合并實現協同效應、渠道的滲透和擴張以及產品質量、運營效率的提升。得益于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在這個階段的大量并購,市場集中度迅速提升,2008年時國內啤酒行業前四家企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所占市場份額已達到53%,華潤雪花成為行業龍頭,華潤啤酒的發展史無疑是一部啤酒并購史,2006年華潤產銷量超過青島啤酒,并從此保持行業產銷量第一。
2010-2014年則進入了優質化階段,包括產品的優質化和品牌建設,規模優勢推動經營杠桿效益,同時對中小啤酒商進行持續的并購整合。到2015年,已經形成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5家龍頭公司,CR5已經達到73.7%,CR3達到58.2%。
2015年以后,中國的啤酒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隨著國內啤酒低端消費的大幅下滑造成行業整體25個月出現產量負增長,另一方面雖然CR5已經接近75%,但區域競爭仍然激烈,凈利率一直壓制在低位,噸價價值以及盈利能力與國際同行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與此同時,外部環境也在發生變化,2016年百威英博(ABI)以約1055億美元收購世界排名第二啤酒企業的薩博米勒(SAB Miller),新的全球啤酒巨無霸誕生,新公司坐擁全球啤酒行業約46%的利潤和27%的銷量。百威英博放棄了薩博米勒原持有的華潤雪花49%股權,由華潤啤酒完成收購,華潤雪花啤酒成為華潤全資子公司。
中國的啤酒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破局在于CR5向CR4,甚至是CR3變化。
我國啤酒行業CR5達到73.7%,龍頭競爭激烈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的統計,到2016年6月我國規模以上的啤酒生產廠商共有460家;其中僅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前五大啤酒廠商(CR5)占據了73.7%以上的市場份額,CR3達到58.2%;而對比國外CR3,我國啤酒廠商集中度與英國持平,低于日本、臺灣、法國以及美國等市場,與成熟市場相比行業集中度仍有一定差距。
同時,從我國前五大啤酒廠商市場份額來看,前三大啤酒廠商優勢明顯占比均達到15%以上。近年隨著受宏觀經濟影響啤酒行業銷量下滑,啤酒廠商之間業績差距較大,小型啤酒廠商面臨虧損,啤酒行業巨頭之間有望實現持續整合。對比國外,我國啤酒行業巨頭之間的整合將加劇,未來有望實現從CR5逐步向CR4甚至是CR3的轉變。
我國啤酒主要廠商及各區域情況
從主要廠商來看,全國龍頭品牌(華潤、青啤、百威英博)布局全國,一線廠商(燕京、嘉士伯)布局著力優勢區域并伺機擴張,區域優勢廠商(珠江等)則深耕省域市場,中小廠商不斷被兼并整合。
全國性龍頭品牌:
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英博三家一線龍頭產品布局全國市場,其中華潤市場分布最為廣泛,在全國25個市場都擁有生產基地,下轄的雪花啤酒系列在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華潤啤酒強勢區域在遼寧、四川、天津、山西、安徽、貴州、浙江、江蘇等地。
青島啤酒則采取青島和嶗山雙品牌策略,搶占全國市場;青啤強勢區域在山東和陜西(漢斯啤酒),在上海、廣東、河北、江蘇、福建等市場擁有相當的份額。
百威英博擁有豐富的品牌資源,利用國際品牌優勢,構建全球品牌(百威等)、國際品牌(貝克等)、全國品牌(哈爾濱等)和本土品牌(陸續關廠)構成產品矩陣;百威英博的強勢區域在黑龍江、吉林、福建、湖北等地;
一線廠商:則布局優勢區域,適度開拓新市場。
燕京啤酒以1(燕京)+3(漓泉、惠泉、雪鹿)品牌策略深耕華北、廣西和內蒙等市場,在北京、廣西擁有85%的市場份額,在內蒙市場份額也超過75%;
嘉士伯則深耕西部市場,在西部市場占有率第一,強勢區域在西南的重慶、西藏,西北的青海、寧夏、新疆、甘肅等地;以嘉士伯、樂堡主攻中高端,以重慶啤酒、風花雪月、西夏、烏蘇、大理、黃河、山城等區域品牌主攻區域市場。
在上述3+2之外,區域性優勢品牌如珠江啤酒(002461)等,主要是深耕一兩個省市,在重點區域具有較高的占有率。
除上述企業外,目前我國啤酒企業還有400多家規模以上啤酒企業,這些啤酒企業普遍規模較小,銷售區域較小。未來隨著我國啤酒消費量增速的放緩和行業持續整合,中小啤酒廠商將逐步淘汰或者被兼并。
我國啤酒行業凈利率低的原因何在?是否有可能提的上去?
國內啤酒龍頭的噸酒價格普遍在2500-3000元左右,青啤的噸酒價格稍高一些,2015年為3209元,重啤在嘉士伯接收后提升迅速2015年達到3217元;華潤和燕京都不到2500元;對比國際巨頭百威英博的7070元,嘉士伯的5207元差距較大?磧衾室嗍侨绱耍瑖鴥绕【破髽I的凈利率常年在5%左右,盈利能力顯著低于百威英博15%左右的凈利率水平。
問題的關鍵在于行業格局。
燕京在廣西區域(桂林漓泉)的凈利率常年在10%以上,高點時接近15%,遠高于燕京啤酒整體5-6%的凈利率;這和國際啤酒巨頭在核心市場的盈利能力也接近了。從噸酒來看,燕京在廣西區域(桂林漓泉)的噸酒價格2015年為3044元,高于燕京啤酒平均噸酒價格2450元。
嘉士伯接手重慶啤酒后,聚焦主業,剝離虧損產能,其噸酒價格也遠高于燕京和華潤,在2015年達到3217元/噸超過青島啤酒的3209元/噸,而在2011年重慶啤酒噸酒價格只有2384元,遠低于青啤的3187元。我們預計2017年重慶啤酒凈利率有望超過10%。
同樣在華潤啤酒市占率最高的四川和遼寧市場,華潤啤酒的凈利率也可以達到兩位數(2015財年整體的凈利率僅為4.7%)
這里說明兩個問題,第一為什么能這么高,是因為漓泉在廣西的占有率高達近85%,重啤在重慶市占率高達85-90%,他們在區域市場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競爭格局優異還是主因;第二也揭示了只要在區域市場能夠占據主導地位,競爭格局改善后費用存在下降的可能,價格存在提升的潛力,盈利能力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不是不可能,燕京的廣西漓泉、嘉士伯的重啤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國內的啤酒行業只要競爭格局改善,是可以做到區域市場10-15%的凈利率的,類似于百威英博在美國的情況。
關停并轉低效工廠去產能,有助提升盈利能力優化行業格局
2015年開始,隨著啤酒龍頭企業50萬噸、百萬噸大廠的陸續投放,各主要啤酒企業開始出現關停并轉小規模、低效率、高成本工廠的現象。關閉低效工廠有助于減虧增效,優化產能網絡,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去產能也是行業格局優化的一個方面。
嘉士伯2016年在中國關閉17家工廠,旗下重慶啤酒2015年以來已經關停或者轉讓11家工廠。珠江啤酒也于2017年3月關閉生產普通低端瓶裝啤酒的汕頭工廠。華潤啤酒也在15年關停3家,16年估計關停6-7家。
2017年啤酒行業迎變局
行業目前處于巨變前夜,行業存在格局改善的巨大契機,2017年將是啤酒行業精彩紛呈的一年。2017年開年伊始,啤酒行業可謂非常熱鬧,朝日啤酒總裁小路明善(Akiyoshi Koji)1月表示,朝日啤酒將重新審視其在中國的投資,其中包括所持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19.99%的少數股權。一石激起千層浪,啤酒行業下一步格局的變化或將是影響行業運行的關鍵線索。
朝日目前持有青啤2.7億股H股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9.99%,當初的持股成本為6.665億美元。朝日于2009年8月27日與青啤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朝日有權分別提名一位非執行董事和一位監事進入本公司董事會及監事會;同時朝日承諾在收購和處置本公司股份時須遵守若干限制性條款,包括:5年內不得轉讓股權,5年后不得向競爭人士出售股權,也不得在出售后使得接收方超過19.99%股權。
我們認為有多種可能性,包括華潤青啤聯手、嘉士伯青啤聯手、百威青啤聯手(考慮到政策風險,可能性不大)、青啤集團或者上市公司自身回購、產業外資本進入;若是華潤青啤聯手,對于行業競爭格局的影響將是深遠的,雙方在東部(上海、江蘇等)、華南(廣東、湖南等)、華北(北京、河北等)等競爭交織重疊區域有望聯手提升份額降低費用,在對方的絕對優勢區域(如青啤的山東陜西,華潤的遼寧安徽四川等地)有望強化優勢降低消耗;當然從歷史經驗來看,華潤較為積極強勢,與青啤的磨合或需要時間;
燕京啤酒是國內唯一一家沒有外資背景的中國啤酒企業,北京國資持股比例較高達57.4%。
燕京董事監事會換屆進程已拖延近一年;同時根據之前承諾,燕京控股股東將積極推進公司業務骨干和管理層激勵計劃,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并承諾在2017年6月30日前提出激勵預案。燕京后續的混改或是激勵值得期待。
投資建議
啤酒行業一方面需求回暖及消費升級,另一方面行業目前處于巨變前夜關注行業格局的變化。
啤酒在連續下滑后自16年8月來產量保持正增長,需求有所回暖;同時啤酒升級趨勢顯著,啤酒行業的消費結構變化、消費升級、單價提升將是未來啤酒行業發展需求端的主要驅動力。
更為重要的是,行業目前處于巨變前夜,行業存在格局改善的巨大契機,啤酒行業正在進入新階段:破局在于CR5向CR4,甚至是CR3變化。2017年將是啤酒行業精彩紛呈的一年:朝日持有的青啤19.99%股權后續進展,燕京的換屆和激勵承諾,華潤對于未來并購的期待。目前華潤、青啤、百威、燕京、嘉士伯五大巨頭酣戰,各區域強逼圍爭奪份額導致盈利能力低下,若五家變四家甚至變成三家,或者份額拉開,行業格局將發生巨變;無論是國際經驗還是國內區域市場主導企業的盈利能力都證明了行業格局改善后競爭趨緩費用存在下降的可能,價格存在提升的潛力,盈利能力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同時行業開始出現關停并轉低效工廠去產能,有助提升盈利能力優化行業格局。
啤酒行業看好:一是行業格局或將巨變帶來的投資機會,看好燕京啤酒(后續催化劑較多,董事會換屆推遲,承諾17年6月底之前提出激勵方案)、青島啤酒(關注朝日19.99%股權后續進展)、以及港股的華潤啤酒(行業龍頭,后續并購動力強);二是產品升級、盈利能力提升、后續有嘉士伯中國資產注入預期的重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