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201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京東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一語驚人:(未來五年)風口可能不是在互聯網而是在傳統行業。比如服裝鞋帽行業應該可以做出來中國人喜歡的快時尚品牌;在食品行業,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這個行業未來五年也能夠涌現出一批令消費者放心的食品品牌。
放眼酒水行業來看,電子商務繼續如火如荼,但是著名互聯網觀察家王冠雄則撰文稱:互聯網行業的超級紅利正在消退,越來越多的互聯網越做越重;而那些轉型成功、掌握了互聯網的工具、方法論和價值觀的傳統企業,正在爆發出勃勃的生命力。這放在當前的酒水行業,也很適用——茅臺、洋河、瀘州老窖等傳統企業正在用互聯網手段改造出品牌、產品和企業運營模式,而至少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來看,這些傳統企業的生命力,已經呈現出來。
今天,小編就結合劉強東的觀點,總結下傳統酒水行業的風口會在哪里?
風口一:優質大單品
所有人都認同,中國正在發生一場舉世矚目的消費大升級,錢袋子鼓起來的中國消費者從對低價低質產品的追求,轉變為高價高質產品的追求,每年中國消費者海外采購可達六七千億,到日本商店買馬桶蓋這樣的例子說明,中國消費者“買買買”的目標已經從在意價格,轉移到在意品質。
白酒行業也一樣,在經濟下滑,行業調整的大背景下,茅臺的銷量不降反增就說明了消費者對高品質酒類產品的需求依然存在,今年以來瀘州老窖全面實行大單品戰略,也是將運營中心和資源向著國窖1573、瀘州老窖特曲、頭曲等產品傾斜,除了品牌訴求更清晰外,也能集中精力將這些產品做得更好。
正如劉強東所言:未來五年,令消費者放心的高品質的食品品牌將會站上下一個風口。這其中也一定會有高品質的白酒品牌,并且成為行業中的超級大單品。
風口二:服務型終端
消費者除了對產品品質有更高的要求外,對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是企業服務,還是公共服務,都并不盡如人意。
無論是zara還是優衣庫,在國內的店面開了一家又一家,深受中國年輕人的歡迎,除了產品本身性價比高之外,服務和體驗是銷售門店最重要的競爭力所在。
對于白酒來說,過去的專賣店、零售終端僅僅是賣酒,但是未來則一定是服務,2012年左右,茅臺高層在其內部的經銷商溝通會上就曾反復強調,茅臺專賣店要轉型,強調對客戶的服務和品牌體驗,由此凝聚消費者。近期茅臺提出的云商戰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合線下專賣店和經銷商,為本地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內容,并由此建立消費者大數據庫,為企業進一步提升營銷和服務做數據支撐。
風口三:效率型渠道
劉強東認為,“我想,最后的推動力一定還是來自于生產效率提升的變革,包括零售模式從過去的小商品市場到超市到連鎖店到今天的電商,所有背后的推動力都是來自于供應鏈成本的下降和供應鏈效率的提升。” 互聯網+不是顛覆,而是融合,當互聯網連接紅利下降之后,還是會回歸到商業的本質,生產效率的提升。
從白酒行業來看,長期以來高額利潤建立在白酒低效的銷售渠道和供應鏈上,互聯網或者電商對白酒行業的沖擊,實際上就是效率和非效率上之間的沖突。白酒行業未來的風口不一定是電子商務,但一定是以互聯網手段改造和提升的效率型渠道,如易酒批,就是以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手段整合了渠道的產品流通效率,而易酒批成功完成B輪融資,目前估值超過10億元,也正是資本市場對效率型白酒銷售渠道青睞的表現。
風口四:體驗型營銷
劉強東說:“我覺得,當時移動互聯網出來以后都說會改變一切,但是回過頭來走到今天再看移動互聯網,目前也還是新聞、資訊、社交、電商、游戲。這跟PC時代相比,并沒有出現超級巨大的、徹底的革新性改變。”
當互聯網的紅利慢慢消退,大家會發現,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能夠給用戶帶來體驗的依然只有新聞、社交、游戲和部分服務功能,產品和品牌本身的體驗,還是需要依靠線下完成。酒類行業的體驗式營銷從品鑒會、核心消費者盤中盤模式就已經開始,改變的只是——過去的體驗營銷以權力為核心紐帶,而現在的體驗型營銷則需要圍繞普通的消費者進行。
目前來看,勁酒做的“健康之旅”就是體驗式營銷的一個典型案例,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篩選參加勁酒的健康旅游線路,其中包括了參觀勁酒生產環節,讓消費者對產品生產過程和品質有更直觀的感受,對勁酒的健康品牌訴求有切身的體驗,從而建立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體驗式營銷在某種程度上為勁酒2015年銷售突破84億元提供了消費層面的保障。
小結:
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代表之一,劉強東敢于提出未來五年中國的風口在傳統產業,是有一定風險的,但是正如近期許多商業領袖開始反思電商和實體經濟轉型一樣,傳統產業是真正創造商品、創造社會財富、也創造就業機會的產業所在,這一次整個經濟的轉型,并不是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轉型,而是互聯網作為新的生產力工具出現后,傳統產業利用新工具的自我改造和轉型,從這個角度來看,白酒行業的企業、渠道商和終端商,只要對互聯網工具使用得當,在未來五年極有可能站上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