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三季度經歷利潤下滑近7成后,牛欄山母公司順鑫農業(0008960.SZ)繼續加大了在白酒業務上的投入。日前,該公司發布公告稱,為提高白酒產能,公司擬成立牛欄山酒廠山西呂梁生產基地。
這是牛欄山在河北香河和四川成都成立生產基地后,第三次在北京大本營之外設立生產基地。不過與上述兩大基地不同的是,山西歷來是清香型白酒的重要產地,也是另一清香型白酒知名品牌汾酒的所在地。此番殺入汾酒腹地,順鑫農業到底想干嘛?
苗頭
今年4月,在山西呂梁市的文水縣,牛欄山就與山西杏花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達成項目合作,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下同),擬打造牛欄山在文水的白酒基地。
2018年3月,文水縣人民政府也在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抓住呂梁被評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和建設全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的機遇,引導白酒企業規范、融合發展。支持龍泉、鳳來香、宗酒等與國內知名企業結盟聯營,爭取把文水打造成牛欄山二鍋頭西北地區生產基地。
而京系二鍋頭品牌聯姻山西產區也并非個案。早在2001年,紅星二鍋頭就在山西省祁縣成立了紅星六曲香分公司,借此與北京、天津第分公司協同支撐其全國化戰略布局。
根據官方數據,呂梁市目前共有釀酒企業72家,白酒產能17萬噸,完成產值11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8家,產能10萬噸,白酒產量占山西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對于牛欄山在山西地區設立生產基地的原因以及日后將如何與當地政府及白酒企業進行合作等問題,記者致電順鑫農業,但截至發稿對方尚未給予回復。
獲利
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創領家平臺的創始人韓亮11月21日接受采訪表示,牛欄山、紅星二鍋頭等布局山西呂梁,或許是看中當地豐富的清香酒資源和生產環境,再考慮到當地政府在稅收等政策上的傾斜,也便于其開拓北方市場,推廣全國化戰略。同時,廠家也可以借助當地豐富且相對低廉的白酒資源,降低自家產品的成本。
根據順鑫農業此前發布的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0.62億元,同比增長20.19%,凈利潤為6.65億元,同比增長23.93%。不過在第三季度,公司的凈利潤僅為1666.43萬元,同比下滑了69.71%。
在白酒業務層面,牛欄山二鍋頭一直主打低端路線,毛利率并不算高。根據順鑫農業的年報,2016至2018年,公司白酒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2.59%、54.86%和49.63%,呈下滑趨勢。而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白酒的平均毛利率為76.86%。
隨著三季度公司利潤的大幅度下滑,進行白酒高端化、提高白酒的利潤也成為牛欄山的當務之急。為此,牛欄山在近期提出了高端化戰略,并相繼推出珍品、陳釀系列和經典系列等中高端產品。
在白酒專家孫延元看來,呂梁地區的清香型白酒企業眾多,基酒量大且優質,這有利于牛欄山布局高端產品。他告訴記者:“從酒類來說,北京只能稱得上清香白酒的分支,而山西地區才屬于清香白酒的正宗產地,其基酒質量高,有利于牛欄山推出高端產品。”
抱團
但不可否認,踏入清香型白酒的大本營也讓牛欄山與汾酒等當地眾多的清香型白酒品牌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韓亮認同這一說法,他認為,汾酒品牌在山西的知名度根深蒂固,其地位難以撼動。孫延元也表示,在山西市場,同屬于清香型白酒的牛欄山會與汾酒以及其他地方酒企有一定的產品和市場重疊。
但孫延元也指出,相互抱團活下來,擴大清香型白酒的基本盤,讓各個廠家集體獲益,才是目前整個清香型白酒企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整個白酒板塊,清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比在10%到20%之間,依然屬于小品類,且該品類除了汾酒和牛欄山之外,尚無具有領導力的品牌。抱團求生,謀求共同發展才是企業最重要的任務,競爭反倒是次要的”,孫延元說道。
正如孫延元所說,放眼整個白酒行業,除了二八分化、市場向名酒和高端酒集中之外,產區和品類的集群效應也在逐漸顯現。
以四川省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1至8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3990.24萬千升,同比基本持平。從省區來看,河南、山東、安徽、貴州等白酒產量靠前的省份則紛紛出現負增長。四川成為唯一呈現增長的省份,增長率達7.7%。而四川省統計局前不久發布的生產數據也顯示,截至今年10月,四川省累計生產白酒292.7萬千升,其中第10月產量為32.3萬千升,幾乎均占到了全國的一半。
這其中便離不開四川當地酒企抱團帶來的集群效應。近年來,四川省白酒業不斷共同招商引資,在吸引更多資本聚集的同時,還加強了產區的品牌形象建設,釋放出當地的原酒優勢。
對于清香型白酒來說,山西地方政府在培養汾酒等本土品牌的同時,采取引入牛欄山、紅星二鍋頭的“養狼”政策,可能同樣也是寄希望于借助自身的產區優勢,獲得集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