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春節旺季的臨近,白酒行業再掀漲價潮。
劍南春、水井坊、酒鬼酒等企業均傳出漲價消息,這也是繼上半年酒企密集提價后,又一波酒企趕在旺季前漲價。
究其原因,白酒行業的馬太效應加劇、收入降速的大背景下,高端以及次高端勢能綻放,機會凸顯,酒企均在搶入賽道,以便搭上末班車。
年內二次漲價潮:區域名酒為主
據市場消息稱,2020年1月1日起,劍南春旗下水晶劍及金劍南K6將分別提價20元/瓶。
無獨有偶,水井坊也正式下發《關于調整部分水井坊產品建議零售價的通知》,從即日起,擬對52度水井坊典藏大師版、臻釀八號、臻釀八號禧慶版和52度鴻運裝這四款產品的建議零售價進行調整。其中,52度水井坊典藏大師版建議零售價每瓶上漲60元,提價后建議零售價1039元;另外三款產品的建議零售價每瓶都上漲20元。
酒鬼酒方面傳出消息,2020年1月1日起,52度500ml內參酒配額內戰略價上調50元/瓶;湖南省內52度500ml內參酒暫停供貨;自2019年12月1日起執行2020年合同配額。
此外,瀘州老窖(000568.SZ)也繼續提價,自12月10日起對河北區域經銷商客戶52度國窖1573經典裝計劃內配額結算價格上調至850元每瓶。
事實上,這已經是今年白酒第二波漲價潮。
今年上半年,隨著飛天茅臺的價格一路看漲,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郎酒已經相繼跟漲過一波。
其中,五糧液以推出第八代經典五糧液為由順勢提價。瀘州老窖則在近年來頻繁提價,在今年上半年也秉持一貫的跟隨策略調價。一向采取“小步慢跑”策略漲價的洋河,上半年則邁開步伐,對其核心產品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雙鉤珍寶坊等提價,供貨指導價的最高漲幅超過20%。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對記者指出,上半年的第一波白酒漲價,主要是高端名酒企業在茅臺帶領下的價格卡位;則第二波漲價潮大多是區域名酒提價,更多表現為缺乏漲價基因的酒企伴隨著控貨,人為制造稀缺性以達到渠道增值的目的的控貨保價。
白酒營銷專家晉育鋒對于上半年的漲價也持同樣看法,他表示,第一次漲價是茅臺引領的漲價風潮,其它名酒企業為了保持競爭格局和牌位的一種措施。
同時他指出,這波漲價也有多重因素影響,首先是結構性復蘇的行業調整期下的不同品牌共性的成長紅利;另外,由于產量受限,在高端白酒上的供需矛盾需要漲價來化解;第三是白酒企業對自身品牌力、美譽度和影響力話語權的考慮;此外,白酒企業基于競爭角度的思考,跟隨行業漲價。
增速持續放緩:布局高端謀增長
眾所周知,白酒行業在2012年進入深冰期,大部分上市酒企業績腰斬,核心單品價格下滑,即使是如今價格“飛天”的茅臺,當時的渠道價也一度低至800元左右,直到2016年開始行業才逐漸回暖,不少白酒企業業績由此反彈,行業進入快速增長道。
轉瞬三年時光已過,白酒行業發展呈現新的趨勢和特點
據中國酒業協會1-5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納入國家統計局范疇的年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從2018年底的1445家凈減少到了2019年5月的1175家,凈減少了270家。即馬太效應在這個行業的演變正在加速,市場正在越發向頭部企業集中。
此外,從1季報來看,19家上市白酒企業的收入增速從2018年Q1的30%放緩到19年Q1的22%,增長放緩明顯。綜合來看,分化和降速成為白酒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這種情況下,高端酒和次高端的吸金能力格外被酒企看重。從今年3季報來看,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今世緣、老白干酒、水井坊、舍得酒業、酒鬼酒的營收和凈利潤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而上述企業的共同特點則是均以高端和次高端為主。這意味著白酒行業在高端以及次高端板塊仍然存在發展的機會,同時這也是白酒企業涌現漲價潮的根本原因。
瀘州老窖在近期的投資者關系管理檔案中指出,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高檔酒生產商逐步放量,高檔酒價格明年可能不會再具備前幾年那樣的快速上漲機會,更大的可能性是價格穩定為主,小幅上揚。
水井坊也在2019半年報投資者交流會問答中表示,白酒行業的銷售增長并非完全是銷量的同步增速,而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價值增長。意思是量的增長不會很高, 主要是價值的增長。在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的格局下,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品牌影響力的、具有強大的渠道管控能力、對銷售網絡實施精細化運作的名酒企業可以持續贏得市場。
蔡學飛表示,酒企的漲價可能會使產品銷售脫離原有價格帶,進入新的價格帶,使產品原有消費者流失。而從白酒行業的發展來看,明年分化仍將持續,高端酒企業的機會確定性最強。從渠道反饋來看,酒企產品不斷升級調價后,動銷率下降,線下渠道呈現萎縮趨勢,除個別產品外,渠道的進貨壓貨意愿下降,白酒渠道將步入新的調整周期,在此情況下提價更加考驗企業的實力。
可見,如果品牌力不強,強行漲價,不僅帶來原有客群流失,新的客群也難以獲得,最后反而會弄巧成拙。
晉育鋒則指出,明年白酒行業的平均價格將持續上揚;結構性復蘇的行業調整期下一線紅利仍將持續,但是增幅下降;另外,結構化分營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