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年前,中國有一條商貿之路,將文明與文明連接起來……
隨著現代經濟建設的需要,也作為帶動地區發展建設,中國有能力也有義務的帶領大家重走這條“道路”,“一帶一路”的基本概念隨之被提出。在過去的三年中,以中國為核心,周圍輻射的國家越來越多,國家與國家,區域與區域之間共享著這條“財富之路”所帶來的利益。
當“一帶一路”的升級版本再開“拓展包”,針對中國企業發展建設所提出設立的“中國品牌日”成為關注熱點,作為一帶一路中心主旨的受益者,酒企業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不能慢下腳步。
那么,為什么設立“中國品牌日”?
這應該是一個時代下,中國產業所凝聚的形象概念。我們都知道,兩千年前,中國的“品牌”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的“品牌”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國的“品牌”是茶葉;而今天,中國的名片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實際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明品牌,已經成為了擺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面前的重要課題。而此次設立的“中國品牌日”,正是順應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于品牌建設的迫切需要,擴大自主品牌影響力,培養消費者自主品牌情感,樹立自主品牌產品消費信心。同時,一個國家品牌,是成就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作為傳統的釀造行業,中國酒企業作為一個歷史傳承的產物,在這個向上的階段中無法被忽視。“中國品牌日”的確立也為更多植根優質產品,具有悠久歷史的酒類品牌提供了發展的新機遇。
目前,包括中國酒企業在內,我國雖擁有800余個老字號品牌,但在世界品牌當中仍落后于發達國家。中國的品牌如何在全球范圍內贏得尊重,中國制造如何成為優質的代名詞,直接關系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之路,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企業形象、企業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和實力,作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企業的品牌意味著市場份額,意味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這樣的使命面前,中國酒企業沒有理由不緊跟步伐。
打造酒業品牌競爭力,酒業有話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漆云蘭面對國家設立“品牌日”分析指出,品牌最重要、最本質的特性在于品質,品質的保障對于品牌而言至關重要。而良好的辨識度與知名度會使得企業品形成差異化,從而產生穩定的市場占有率。全面實施品牌戰略是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載體,更是民族企業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必經之路。唯有首先打造卓越品牌,占領在國內市場,才能走向國際,分享國際市場的高額附加利潤。
作為企業與市場接觸的重要環節,品牌的建設與企業長期以來的市場戰略密切相關。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差異化是企業品牌價值與性格的直接體現,并能夠提升消費者對于自身品牌的忠誠度。他表示,茅臺多樣化的產品布局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和消費主題的需求。差異化的產品戰略也為茅臺的品牌推廣提供了新的路徑。
同時,差異化也成為了中國自主品牌在國際化道路上的發展新思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中國酒企業的品牌在海外獲得較高贊譽。例如青島啤酒,作為在海內外保持著高品質及高定位,這與青島啤酒在海內市場長期以來的差異化定位密不可分。品質、口味和特色的差異化,與高識別度的企業宣傳相結合,從而在海外培育了青島啤酒自身良好的品牌影響力。
隨著消費者群體的不斷更替,關注新生代消費者也成為了酒類企業在品牌建設和國際化當中不容忽視的環節。一款酒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新生代消費者在產品選擇上會同老一代消費者有所區別,品牌的推廣方面更需要結合目標消費群體,令品牌和市場產生共鳴。品牌不會是固化的,市場在變化,品牌也應該動態變化,符合市場需要。這也是在品牌日,一帶一路建設上,中國酒業人的心聲。
可以看到,隨著酒類行業調整和復蘇不斷走向深化,越來越多的優質酒類品牌得到市場認可,并逐漸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的新亮點。在未來,植根于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酒類產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下,還將孕育出更多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引領行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