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一帶一路”中國名酒文化高峰論壇暨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年會在宜賓市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宜賓市經信委、宜賓五糧液集團共同協辦,主題為“名酒同攜手 共香新絲路”。中國酒業協會和宜賓市領導以及五糧液、古井貢酒、汾酒、茅臺等名酒企的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并做了相關的演講。論壇由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王琦主持。
王琦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白酒是世界蒸餾酒的鼻祖,中國酒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其中白酒市場是絕對的主力,但是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程度與其它酒種相比較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白酒國際化還有漫長的路程。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為世界認識中國白酒提供了機遇和路徑,為世界釀酒業提供了一條學習、互惠互利之路。2014年成立的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就是要致力于團結全產業鏈的力量,對世界酒業和中國酒業傳統、新文化的梳理、挖掘,共同研究酒文化的歷史發展和傳承,共同促進酒業文化的創新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以文化為媒 借船出海助力白酒國際化
隨著時代和社會進步,酒類產業上了一個新臺階,與國際上著名的烈性酒品牌相比,中國白酒在國際化推廣進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步伐仍然很緩慢,如何有效推進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已經成為關乎中國白酒未來事業的重要課題。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對于白酒國際化做了全面的剖析。
王延才表示,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化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環境下,白酒以文化為媒推進其國際化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時期。
第一,在產品體系定位方面,白酒應該堅守基本風格基礎,同時也要去做一些適應性的調整。比如酒精度是不是調整?風味是不是可以更加優化或優雅?關鍵看你怎么去宣傳、疏導,怎樣去讓消費者認識你。在技術基礎上,應該注重中國白酒標準建設,制定適應國際貿易的標準體系。
第二,在市場定位層面,白酒走出去要以主流社會接受為目標,借勢而發,整合多渠道支撐。產品和品牌的國際化程度,取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認可的廣泛程度,對于酒類產品更是如此。所以,借勢和整合多渠道支撐勢在必行,通過遍布全球的華人圈渠道,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推廣途徑,但是中國白酒應該更加主動去借勢跳出這個圈子,比如國外有475個孔子學院等。通過這種借船出海的方式擴大中國白酒的國際影響力,達到不同文化背景消費者認知和認可的目標。
第三,應該完善中國白酒現代文化體系建設,構建全面的文化支撐。酒類產品作為同時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需求的產品,世界各國的酒種都與本國、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緊密相連。讓國際社會熟悉中國,了解中國白酒,接受白酒文化,是白酒走向國際的重要支撐。因此,白酒要注重現代文化體系的建設,這方面白酒應該向洋酒學習,比如白蘭地、威士忌等,它們有著完全完整的現代管理體系,并且還有一些法律體系等。
第四,搭建共同拓展國際市場的平臺,建立切實可行的對外合作機制。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白酒要充分融入進去,面對未來,白酒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要以開放的姿態、包容的心態,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高度,構筑中國白酒在世界酒文化中的優勢,樹立中國白酒的國際地位,推動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國:發揮中國白酒橋梁紐帶 講好中國故事
論壇上,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國發表了以《發揮中國白酒的橋梁紐帶作用 擴大中國白酒的世界朋友圈》為主題的演講。
劉中國指出,如何發揮好中國白酒這一橋梁紐帶作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是整個白酒行業當下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他結合五糧液的國際化運營思路分享了三點心得。
首先,要在全球布局營銷網絡,強化國際市場的定位。近年來五糧液強抓“一帶一路”歷史機遇,加快了全球營銷網絡布局步伐。目前五糧液在“一帶一路”沿線近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布局了營銷網絡,五糧液的系列酒已經進入全球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市場,公司多元化產業也走向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
其次,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白酒文化。對于白酒產業而言,文化是打破地域限制走向全球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作為中華文化最佳載體的中國白酒,最不缺的是文化,最缺的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國際表達。所以,白酒國際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白酒文化勢在必行。
第四,推廣中國白酒濃香五糧液。品牌的打造、文化的輸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創新,也需要有耐心,新時代賦予了中國白酒產業信的職責與使命。長期以來,五糧液深入研究世界優秀酒類文化,挖掘中西酒文化之間的切合點,學習紅酒進入中國市場的經驗,以全球化的思維、國際化的表達向全球講述中國白酒濃香五糧液的故事,傳播中國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