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成都全國糖酒會期間,《四川白酒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作為中國第一部針對白酒行業的第三方常態性研究報告,《報告》提出,發展腰部產品是飲鴆止渴,小酒戰略是杯水車薪,電商難以撼動傳統酒類渠道,酒企轉行轉產不明智等多個新觀點。
這樣的觀點顯然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當下腰部戰略、發展小酒、倚重電商已經成為諸多企業的現實選擇,若這樣的新思維是歧途,那么對于酒類企業來說,發展的正途到底在哪兒?
腰部產品飲鴆止渴?
在這份報告中,很重要的一個觀點認為,川酒企業發展腰部產品戰略,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飲鴆止渴。
2013年7月,以五糧液為代表的名酒企業紛紛開始推進腰部戰略,不少川酒紛紛加快布局“腰部產品”市場,推出多種中檔白酒產品,以期用中檔白酒的銷量和利潤來穩定企業各項業績指標。
針對這種現象,《四川白酒產業發展報告》主編、四川社科院金融與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酒道研究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柳表示,發展腰部產品,對白酒企業來說是飲鴆止渴——川酒超一線白酒企業進入“腰部市場”,無疑將在一定程度上擠壓郎酒、劍南春、沱牌舍得以及其他地方名酒和次高端白酒企業的產品。從市場供求上來說,供給加大的同時,需求本身變化不大,這無疑會使“腰部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川酒超一線品牌一直以來都肩負著給川酒設定高度的使命,它們塑造了“川酒”的高端形象,而如今大規模地加入“腰部市場”的爭奪戰,將產銷重心放在中檔產品上,將逐漸降低“川酒”在國人心中高端的形象,降低“川酒”本已獲得的在消費者心智認知上的高度。
實際上,早在這份報告出臺之前,就有部分業界人士表達了對于腰部產品的異議。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丁敬波認為,在高端酒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名酒很難將腰部產品上升到戰略高度,一旦高端基本面好轉,名酒仍然會回歸高端而置腰部于不顧,名酒的中心還是在高端,現在的調整多為業績使然,彌補高端酒業績下滑的不足。
從茅臺的相關數據可以說明這一論斷。2012年年報顯示,按產品分,茅臺酒營業收入240.33億元,占比約90.84%,系列酒24.23億元,約占9.16%,“系列酒”主要指茅臺的中端產品,數據顯示了茅臺中端產品業績貢獻的微弱,明顯的“頭重腳輕腰無力”。
其后,茅臺加大中端產品的傳播力度,漢醬、財富、仁酒、王子、迎賓等系列產品輪番在央視轟炸。但細究之下,茅臺多年前就推出王子和迎賓酒,為什么一直不溫不火?
在丁敬波看來,名酒企業是在市場遇冷的情況下,企圖依靠中端酒放量。名酒不擅長短兵相接的陣地戰也被看作是軟肋,名酒企業的總部在營銷策略層面很難下沉到市場一線,從而對腰部產品投入力量相對不足。
這種認識不清首先體現在產品系列規劃上的認識不清,比如需要幾個中端酒系列?因為全國的消費水平不一樣,不可能一個中端價位的產品通吃全國,需要廠家做深入市場研究后,再做規劃。其次是營銷資源投入認識不清,名酒企業習慣了高舉高打的方式賣高端酒,但現在大眾品類對分銷網絡的要求非常高,企業通過分銷網絡建設并維系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做好下游客戶各環節的服務工作,但名酒企業顯然在這個層面并不擅長。
而市場表現則是腰部產品最大的試金石——2014年度,各大名酒企業中低端新品銷售額,依然較小,與主力品系相比,其占比偏低。
小酒戰略杯水車薪?
2013~2015年度,在部分青春小酒的帶動下,諸多企業紛紛推出新的小酒產品,意圖以小酒占據市場,并以此作為新的戰略產品。
《四川白酒產業發展報告》提出,企業的小酒戰略,帶來的銷售額、利潤上的增長對一個白酒企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小酒產品“小”的特質決定了其只能作為一般場合白酒消費的一個選擇,而不可能出現在正規場合,也不可能作為中高檔“品質白酒”的良好載體;另一方面,小酒產品面對的是年輕消費群體,不可能給白酒企業提供穩定、大容量的消費市場。
實際上,中國市場上白酒小酒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80年代,牛欄山二鍋頭與紅星二鍋頭就有面向終端的小酒產品,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湖北勁酒有限公司將小酒效應更進一步放大了,其推出的200ml勁酒產品風靡中國市場。隨后,貴州酒中酒霸集團推出了酒中酒小酒產品,在白酒消費氛圍濃厚的湖南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進入到新世紀,名不見經傳的河北三井酒業通過推出小刀酒引起了行業高度關注。近年來,重慶江津老白干酒業“江小白”系列小酒出位的概念訴求,非主流運營方式,體驗式動銷手段以及特定消費人群傳播,大大顛覆了人們對白酒的傳統認知。
在青春小酒的帶動下,諸多名酒企業紛紛涉足小酒領域,小貴賓郎酒、五糧液干一杯小酒、瀘州老窖瀘小二、西鳳酒小酒等紛紛上市。
諸多酒業專家認為,小酒之所以風靡并受到名酒企業的青睞,關鍵是首先迎合了80后、90后的年輕消費群體。其次是新興小酒其市場的營銷推廣策略顛覆了傳統渠道的手段,企業更多地選擇了接近年輕群體的電子商務作為新的推廣、銷售渠道著力點,實施更為有效的信息傳導和產品售賣。
河南省酒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張成貴表示,在小瓶酒扎堆上市的過程中,不論企業能否實現預期的銷售目標,一個可以預見的情況是,小瓶酒的價格從過去的幾塊錢一瓶提高到了10多元一瓶,無形中提升了這類酒的均價。
重慶市酒類管理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高懷昌介紹,重慶小酒市場近年發展迅猛,2012年實現30%以上增長,銷售突破2億元。隨著小酒需求增大,品牌及香型也開始逐漸增多。尤其是現在對白酒普遍比較陌生的年輕人,小瓶裝淺酌慢飲,恰到好處。
營銷專家白玉峰則認為:小酒市場獲得高速增長是因為年輕人認為喝大酒容易醉,而喝青春小酒沒壓力。青春小酒長遠發展要考慮到利潤空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