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年輕化”一直都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但不論如何,從著眼于長遠戰略的角度出發, “年輕化”、“新生代”都已成為各大酒企在行業“復蘇期”關注的焦點。實質上,我們關注的白酒的“年輕化”首先針對的是消費者的培育問題,這是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消費端的表現形式;但在這個“表面”之外,白酒行業內部的“年輕化”變革早已緊鑼密鼓的進行著;而這種內部機制優化反映著企業內生動力的強弱和戰略水平的高低,更值得我們品味和關注。
外在:產品和營銷的年輕化
白酒行業最顯而易見的年輕化即是外在的年輕化,最明顯的體現就是產品和營銷這兩方面的年輕化。而具體則表現為新產品、新度數、新飲用和新場景這“四新”。
1、 產品年輕化:新產品+低度化
根據近兩年行業的動作,有專業人士指出:產品年輕化主要表現在生產研制更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新產品和將原有產品進行降度處理這兩方面。
在這方面,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酒企都有著多項動作。以五糧液為例,其在低度白酒、白酒雞尾酒、白酒預調酒等創新單品以及其它新生代酒品也都進行了探索。同時,瀘州老窖也相繼推出新生代產品,超體雞尾酒、桃花醉等產品無不在市場上引起一番轟動。
在低度方面,2017年五糧液集團承辦“2017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圍繞“低度白酒品質技術提升”和“低度白酒與理性健康消費”,對低度濃香白酒進行科學闡述。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降度是讓更多年輕人接受白酒的有效方式之一,而這一技術難關也正在被攻克。
2、營銷年輕化:新場景+新飲用
在新場景方面,整理發現有瀘州老窖多次舉辦“七星盛宴”,五糧液舉辦“四川新生代酒品戰略麗江推介會”等。“各大酒企通過這些方式使得白酒進入到了新興的場景當中。讓白酒進入到以前‘不敢進’‘不想進’的地方,與年輕人更多的接觸。” 有酒業人士說到。
而在在新飲用方面,名酒企通過一次次的實驗,讓白酒有了更多符合年輕人消費習慣的引用方式。如國內首個新生代酒品超級調酒大賽——“五糧液杯”2017中國白酒新生代酒品超級調酒大賽,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瀘州老窖協辦的瀘州老窖“百調杯”中國白酒雞尾酒世界杯賽等。
內在:企業“身體機能”的年輕化
“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是企業內部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不管是產品方面的年輕化還是營銷方面的年輕化,這些外在的年輕化都是企業內部年輕化的反應。而企業內部的年輕化,最主要的表現在于企業人才等管理者的年輕化和企業決策者的年輕化。
1、“軀干”年輕化:二代經銷商和企業人才
在“軀干”年輕化方面,酒企一方面注重自身領導團隊的年輕化,另一方面也注重經銷商的年輕化。
在經銷商方面,“茅二代”“五二代”被大家廣為所知。李保芳2017年的全國經銷商聯誼大會上就表示,要把”茅二代“當寶貝,茅臺要走在行業前列,更要有特色。
白酒企業除了在經銷商二代上下功夫而外,還在自身的管理層級進行年輕化的工作。茅臺設立茅臺學院,五糧液集團與四川理工學院合作共建白酒學院,從源頭上開始培養人才。同時,各大企業都還不定期進行人才招聘,五糧液還提出了“千百十”人才工程。
2、“頭部”年輕化:管理層更加“年輕”
在領導決策層方面,白酒企業也是在逐步的年輕化。在傳統酒業中名酒多數是國企的背景下,70后掌舵仍被視為個別現象。不過,在酒業變革期內,越來越多70后高管登上酒業大舞臺,瀘州老窖的“淼鋒”組合、從天洋跨界而接掌舍得酒業的劉力、有海歸背景重歸豐谷的馬斌、甚至還有青春時尚酒標桿的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
相比于50、60后,作為一個企業的核心決策者之一,年輕的70后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在企業頂層設計層面也不遑多讓;尤其是在品牌、渠道、產品、營銷等方面給酒業注入更多“年輕”的元素。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分析提醒:“企業人才結構年輕化是一種趨勢,但企業是多層結構化的,各種年齡段的管理者都需要,不能盲目片面追求管管團隊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