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場合都在提到國際化,國際化已成為舉國上下追求的一個目標。而中國白酒要走向國際,就必須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表達方式。
2014年,在中國酒業協會主導之下,聯合了瀘州老窖、花冠集團等國內數十家知名白酒企業成立“中國白酒酒莊聯盟”,旨在通過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建立完善白酒酒莊制度,樹立中國白酒酒莊的整體形象,以保護中國白酒歷史文化遺產,推進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
白酒酒莊?一直以來我們都一貫性地將“酒莊”視為葡萄酒的專有名詞,幾乎不與白酒聯系在一起。這些白酒酒莊與葡萄酒莊一樣嗎,又有什么不同?
1、酒莊選址
國際酒莊選址一般遵循兩類條件,一個是3S原則,,即酒莊的所在地有大海(sea)、沙灘(sand)和陽光(sun),這種觀點主要服務于酒莊的旅游功能;另一個是要在適合釀酒原料生長的地方建立酒莊,這種觀點主要服務于酒莊的釀酒功能,目的是通過高質量原料來釀造優質酒品。
中國白酒酒莊選址同樣依水而建,同時也要適合釀酒原料生長和窖池適應的地方建立。水質對于白酒釀造來說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赤水河成就了大名鼎鼎的茅臺,長江流域哺育了經久不衰的瀘州老窖與五糧液。當然還有窖泥,窖乃酒之魂,自然成熟的老窖通常經過數年至數十年不等才能形成,因此當地的土壤與氣候是否有利于窖池的培育,也成為重要參考因素。
2、釀酒原材料供應
國際酒莊釀酒原料通常以葡萄、大麥、水果等為主。傳統酒莊一般都擁有自己的種植園,酒莊占地面積大,酒莊依靠家族成員管理或雇傭酒農來負責葡萄采摘與日常打理工作。當然,也有酒莊會在當年葡萄收成不好、不能滿足釀酒需求的情況下向其他酒莊和葡萄種植園收購釀酒原料。
國際酒莊酒的要求更為嚴苛,必須符合三個要素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酒莊酒,否則只是概念上的酒莊酒:一是在適合種植葡萄的地域擁有屬于自己的葡萄種植園;二是所種葡萄不是以商品出售,而是自用釀酒的原料;三是釀造、灌裝過程都是在自己的莊園中進行。
中國白酒酒莊的原料通常以高粱、青稞、小麥、稻米為主。由于土地制度和土地成本構成不同,中國白酒酒莊大多沒有自己的種植園,幾乎都是向周邊農戶收購而來。
中國莊園級白酒,有區別于工業釀酒模式下出品的白酒產品,是對中國白酒傳統釀造標準的堅持和升華,也是對中國白酒品質級別的全新定義。
莊園級白酒也要遵循幾個核心標準:
一是原產地標準,酒產地的自然氣候、土壤、水質等因素,直接影響原糧種植、釀酒和藏酒環境;
二是生態種植標準,有機農耕可以保障釀酒原糧的生態健康;
三是純糧酒品標準,只出品純糧好酒,不使用酒精添加工藝,保證莊園級白酒的樸素品質;
四是質量追溯標準,每一年份、每一批次、甚至每一瓶莊園級白酒的出品,經過嚴謹的分類記錄,都可與原糧來源、釀造窖池、發酵周期、緩存陶壇容器、調酒師等核心要素一一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