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糖萬商領袖大會盛大開幕,期間舉辦的“中國酒業品類發展論壇暨優秀成果展”吸引了300多家經銷商的關注和參與。包括國臺在內的眾多知名企業大咖到會參加,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酒業品類的未來發展。
作為會議重要環節——醬酒品類如何堅持創新發展,國臺酒業總經理張春新博士做了關于《新時代白酒行業暨醬香品類發展的幾點思考》的精彩演講。他從新時代對中國白酒行業的總要求出發,冷靜并客觀地分析了目前醬香品類的“好環境”、“好品類”,提出企業要練好內功,并指出在這個過程中“人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總結出“白酒行業要創建基于集體人格尊嚴的命運共同體”的行動。
在正式演講前張春新坦言,國臺并沒有品類創新,國臺這些年做的工作是如何做好醬酒品類,而做好醬酒品類的方式就是無限接近茅臺的工藝和口感,向茅臺學習,做與茅臺高度同質化的正宗大曲醬香國臺酒。而在酒說看來,國臺的做法就是對品類的最大尊重和傳承,這是醬酒得以逐漸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堅實舉措。
張春新的現場演講激情澎湃,高屋建瓴。這是他站在行業高度的又一次觀點新穎、思考深刻的酒業發展觀,在醬酒二次爆發之際,張春新的思考和理論體系為酒行業從業人員帶來了獨特見解和新思考。我們整理了張春新博士的演講摘要(原汁原味),以饗讀者。
(一)、新時代對中國白酒行業的總要求
新時代對中國白酒行業的總要求是什么?我們從企業看產業,從宏觀看經濟和政治。目前最大的政治就是十九大,十九大對中國將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對世界來說也是大事件,具有重大意義。十九大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新時代,一個是美好生活。改個開放的前四十年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新時代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由此給白酒行業帶來的啟發是:美好生活離不開好酒,就如中國改革開放”先富帶后富“的邏輯一樣。以我的從業經歷來總結,中國人喝酒也遵循同樣的邏輯:喝酒——喝好酒——一部分人喝好酒——大家都要喝好酒,這就是新時代對白酒行業的總要求。
問題在于什么是好酒?
什么是好酒,誰說了算?消費者。孩子都是自己的好,但自說自話不算,老板說了也不算,甚至專家說了也不算、“掏錢買酒、喝酒下肚”的人才是真正的消費者。
消費者憑什么說你是好酒?不考慮品牌、價格等外部因素,就其本質而言,可不可以說這三方面:“口感好、體感好、長期飲用好”。說白了,就是喝著好,喝完了好,長期喝也好。這三好,就是消費者心中的好酒。
跟香型、產區有沒有關系?有,肯定有,不能說沒有。但坦率地說,對一般的大眾消費者而言,“弱相關,絕不是強相關”。
所以,無論你是哪個香型,無論你是哪個產區,釀好酒都是廠家可以實現的目標,更是新時代加快發展的基本前提和用力方向。
對經銷商而言,不論過去如何,也是同樣的道理。新時代,賣好酒才有可能發展,不賣好酒一定沒有未來。
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廠家還是商家,真正回歸本質,認認真真釀好酒,老老實實賣好酒。既是干這一行的基本要求,也是起碼的自律。
(二)、客觀看待“好環境”“好品類”
2013到2015年是行業深度調整期,這兩年最大的特點是:茅臺很好,好的出奇;一線名酒好,好的預期。
大多數是沒有人家好,市場炎涼,是冷暖自知。茅臺確實對行業做了大貢獻,同時也對醬香品類做了大引領。國臺歷來都是老老實實地學習茅臺、發自內心地感謝茅臺。
但是,茅臺對行業做了大貢獻那是茅臺和行業的事,對醬香品類做了大引領也僅限于引領。準確地說,茅臺給醬香品類營造了好環境,但也僅限于好環境。
茅臺好,醬香品類有好的可能,是或然,并不是必然。環境只是外因,企業的基本面是內因,內因才是決定因素。
兩個事實:過去的黃金十年,茅臺同樣好得很。茅臺鎮甚至整個貴州的醬香品牌脫穎而出的也是鳳毛麟角。資本倒是去了不少,三年的深度調整期,死了多少、撤了多少?茅臺今天同樣好,但除了艷羨和學習,有幾個品牌敢說享有類似的部分體驗?
我們是醬香型,不錯,一定是個好品類,而且有個好環境。這絕對是事實,但是,醬香品類不等于茅臺,這絕對更是事實。
所以,既要志存高遠,更要腳踏實地。抓機遇、練內功,兩手抓、兩手硬,優勢才可能化為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