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釀網團隊
科技創新是重塑企業競爭力和決定市場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隨著數智科技的進步,傳統白酒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變革浪潮,國臺作為醬酒智能釀造領域的先行者,一直以來備受矚目。
10月23日重陽節,以“傳承經典·智釀未來”為主題的“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國臺2024年度質量誓師大會”在貴州茅臺鎮舉行,大咖云集,論道研討,共同探討白酒行業的智能釀造發展方向。
會上,國臺公布了“醬香型白酒發酵過程微生態調控及品質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科技鑒定成果,并且重磅發布了《國臺智能釀造標準體系》,為白酒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之路增添新動能,也為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一份重要力量。
從“守正”、“創新”到“標準先行”
國臺的智釀領先之路
中國白酒的釀造歷史悠久,傳承至今已經歷了數次技術迭代。
從酒曲的出現,帶來了獨一無二的“復式雙邊發酵法”,塑造了“酒之骨”;到蒸餾技術的發展,讓酒從顏色、澄清度、口感、香氣等各方面都產生了“質”的飛躍,賦予了“酒之魂”;到如今,智能釀造的技術升級,可以說讓白酒釀造工藝進入了第三次技術革命,讓傳統的中國白酒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酒是智物,縱觀白酒產業的發展史,就是與時俱進的科技進步史。如今,白酒產業智能釀造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在活動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指出:“中國白酒產業一直秉承著傳統的釀造方式,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何融合傳統釀造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成為了業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 宋書玉
技術的更新迭代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國白酒品類中,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最復雜,由此也注定了這類白酒的智能釀造產業化之路十分艱難。國臺智能釀造產業化,迄今20余年,其呈現的探索與創新精神難能可貴。
國臺智能釀造的探索與研究有著明確的方向。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國臺堅持守正創新,用科學手段探索醬酒生產未知領域,用數字化解秘傳統釀造技藝,打開過去做‘糊涂酒’的‘黑匣子’。國臺在創新發展、在智能制造和智能釀造、天人智釀的道路上已經邁開了堅實的一步。”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 閆希軍
縱觀國臺的智能釀造產業化之路,歷經了“守正”與“創新”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創業之初,國臺通過十多年的“學藝”,深度學習與解析茅臺鎮正宗的大曲醬香型白酒工藝,不斷積累各個關鍵生產技術環節的工藝參數,做到正宗業實。
第二階段,從2011年開始,國臺在充分積累的基礎上開展了再創新工作。正如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前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所說:“國臺之所以短時間內可以在茅臺鎮上千個酒業當中脫穎而出,核心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創新精神。”按照“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把“一切模糊的清晰化,一切清晰的數字化,一切數字的標準化,一切標準的流程化,一切流程的體系化,一切體系的法規化”,以智能化釀造提升傳統產業,探索醬香型白酒產業新型工業化。
從理解傳統工藝,到用智能釀造精準傳承傳統工藝。國臺堅定不移的在“傳統國臺—數字國臺—智能國臺—數智國臺”的道路上前行,在智能釀造領域占領了先機,為行業的新型工業化提供了一條清晰的可借鑒路徑。
歷經10余年探索研究和6次技術創新迭代,國臺不僅在智能釀造的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不斷突破,還提煉濃縮出了《國臺智能釀造標準體系》。
據悉,這套智能釀造標準體系包含了7個部分,534個標準文件,全面系統的規范了技術標準、質量標準以及包括科研管理在內的管理標準,對于保障產品質量優質恒定、提升工藝質量穩定性、完善質量管理與可追溯性、助力知識經驗的精準傳承、支撐國臺智能釀造升級與完善、驅動釀造工藝不斷優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在此體系中,國臺提出了國內第一套醬酒智能釀造工藝標準,對于整個白酒行業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這意味著國臺無論是在技術創新方面,還是標準制定方面,都走在了行業的前沿。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 閆凱境
在活動上,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閆凱境表示,“我們堅持標準先行,明確智能制造在空間標準節約、產能標準實現、效能提質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量化目標,并努力推動成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以智能釀造搶占發展制高點。”
“標準先行”對于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技術標準的更新和完善,一方面可以促進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簡明技術的學習與傳承,另一方面還可以梳理規范技術語言,加強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國臺從原料到消費的全流程工藝標準、質量標準和管理標準的提出,不僅為國臺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還為醬酒產業的新型工業化筑牢了根基,展現了“中國新名酒”的責任與擔當。
從堅持技術的“守正”與“創新”,到引領行業的“標準先行”,國臺的智能釀造產業化之路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可行性樣本,也為白酒數智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天人共釀”到“天人智釀”
國臺的全產業鏈升級
悠久的歷史賦予了中國白酒強大的生命力。隨著科技的創新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從業者與消費者加深了對于智能釀造的了解,更加期待新的白酒釀造方式和關注酒的品質。國臺“天人智釀”美酒品質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與欣賞。
國臺的創新并不是空中起樓閣,它根植于傳統的“12987”工藝,以傳統醬酒文化為魂,以數智科技為軀,打造了卓越的“強化體”。
據了解,在十數年的探索研究中,國臺用數字化解析傳統釀造工藝,將“12987”傳統工藝細化為 30 道工序、 269 個環節,并提煉出 1071 項工藝指標標準,建設了種植溯源、制曲、釀酒、存儲、包裝智能生產管理等九大系統,并以九大系統為支撐,建造了貫穿從高粱種植、機械制曲到智能生產等269個環節的智能化釀造產業鏈。
國臺的智能釀造全產業鏈升級對于提升品質、提高效率、集約環保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提升品質方面,國臺秉承“智能釀造要做出像傳統釀造一樣的好酒,而且標準更加清晰,風格更加穩定,質量更加恒定”的初心,將人工經驗轉化為精準數據,達成“天人智釀”。
比如在上甑環節應用了紅外測溫技術,在基酒質量評價環節應用了智能品酒系統等,相較于傳統工藝模式質量更恒定,減少了對于人工經驗的依賴。
在提高效率方面,智能釀造相比于傳統釀造更是擁有斷層式優勢,如今國臺的智能釀造人均年產能提升60%,基酒合格率100%,讓更多人從繁復、基礎的基礎勞動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創新性工作中。
在集約和環保方面,立體化的工廠和酒庫布局,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據統計,國臺智能體系的應用,可節省土地資源60%,節水78%,節省天然氣17%。
佳釀網了解到,國臺由于環境友好、生態環保出色,入選了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度綠色工廠”,被評為“全國安全文明建設示范企業”、貴州省首屆“4A生態釀酒企業”、貴州省“履行社會責任五星級企業”,為醬酒產業的綠色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重現的解決方案。
▲新華社總經理室副總經理、新華社民族品牌辦公室執行主任 潘海平
新華社總經理室副總經理、新華社民族品牌辦公室執行主任潘海平對國臺的智能釀造表達了高度肯定:“國臺基本構建了智能釀造的系統集成體系,推進傳統釀造向智能釀造轉變,探索醬香白酒產業新型工業化,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路徑。”
國臺的“天人智釀”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對于智能釀造技術的探索與研究也從未止步,2021年,貴州省工信廳遴選了29個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應用案例,國臺是入選的唯一釀酒企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原校長 孫寶國
日前,國臺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醬香型白酒發酵過程微生態調控及品質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通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原校長孫寶國院士領銜的專家組鑒定。據悉,該項目解析了不同品質釀造過程中風味物質的變化差異,建立了國臺酒釀造功能微生物菌種,優化了封窖工藝,提升了基酒產量和品質,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在活動上指出,“科技創新是中國白酒發展的永恒動力,中國白酒的智能釀造時代已經開啟。未來是品質消費的新時代,更是科技引領的新時代。”而在智能釀造領域,國臺早已走在行業前沿,在下一輪技術轉型浪潮中,國臺已經扎穩根基。
▲仁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久毅
仁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久毅評價道,“國臺在智能釀造和新型工業化探索方面率先取得突出成果,為產區新型工業化轉型提供了實踐方向。”
10月23日為重陽佳節,是醬酒新生產年度的開始。國臺2024年度下沙總投產2萬噸,其中智能釀造投產突破1萬噸,在“產能決定規模,噸位決定地位”的醬酒領域實現了新的跨越,夯實了“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的產區地位。
在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國臺2024年度質量誓師大會。這是國臺連續第6年舉行質量誓師大會,在重陽下沙新生產年度的起點,國臺希望以此形式,彰顯國臺的品質匠心和高質量發展恒心。
▲國臺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
國臺此次“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國臺2024年度質量誓師大會”的圓滿落幕,昭示了國臺已經駕穩了“堅守品質”和“智能釀造”的雙駕馬車,在走向中國新名酒的道路上勇毅篤行,千里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