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西博會上,幾內亞現任總統在逛展館時,看到了瀘州展館內擺放的幾內亞首任總統與毛澤東品嘗瀘州老窖的照片,他對這種酒非常感興趣。參展商還將當年的同款酒作為禮品送給了他。今天下午,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專訪,暢談傳統白酒業如何與國際、時尚接軌。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
記者:本屆西博會上,請問瀘州老窖在會展中做了哪些準備?
王洪波:這次我們主要想通過西博會平臺展示瀘州老窖的企業形象、瀘州老窖的品牌形象。西博會是個國際平臺,作為白酒行業的排頭兵、老字號國家級名酒的瀘州老窖,在西博會這種開放的舞臺上,我們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展示我們開放的姿態,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引起國際酒業對瀘州老窖品牌的關注。
所以,在本次西博會中我們主要展示了兩個方面產品,一是傳統的五大單品,包括國窖1573,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瀘州老窖特曲、頭曲、二曲。二是我們一個初步探索的成果,就是將白酒與時尚、國際相結合,這次展出了已經基本成型的雞尾酒。
在本次西博會上我們收獲很大,在開展第二天,四川省長尹力就參觀了我們的展館,對瀘州老窖雞尾酒的創新很關注,詢問了多款產品后稱贊說:這就對了。而且,這次我們的展館緊鄰歐盟展館,很多外國人過來品嘗雞尾酒后伸出大拇指稱贊,這也堅定了我們將白酒與時尚、國際接軌的信心。
目前我們的雞尾酒還處在拓展和嘗試階段,主要以成都為基地,選擇了四家酒吧進行聯合推出成熟的雞尾酒產品,同時我們也在北京、紐約、洛杉磯都設有瀘州老窖雞尾酒的試點,初步反響都很好。
記者:您怎么看待中國白酒國際化?
王洪波:在我國,白酒行業是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傳統產業,這個優勢讓它在新的時代取得了巨大發展,而且其發展速度快、規模大、經濟貢獻率高,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雖然中國白酒產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并且擁有一批有影響力的白酒品牌和企業,但遺憾的是,白酒這一傳統產業,長期以來都是“墻內開花墻內香”,沒有像綢、瓷器那樣被國外認可與接受。這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系,中國白酒文化在國外的影響力還十分有限,導致白酒品牌在國外市場的知名度不高。而且中國白酒行業間的競爭、內耗嚴重,無法實現一致對外和“抱團發展”。在質量和技術方面缺失標準,特別是沒有建立起符合發達國家和地區要求的質量技術標準,導致中國白酒在國外市場始終無法破局。除此之外,中國對白酒文化與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宣傳推廣也缺乏統一戰略措施。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走向深入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的今天,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迎來了重振輝煌、邁向世界的機會。我們計劃要從“三個三”方面著手,主要體現為“三個依賴”,即依賴中國國力提升、依賴中國制造崛起、依賴中國文化傳播;“三個轉變”,即白酒銷售思路轉變、白酒產品風格轉變和白酒質量技術轉變;“三個著力”,即著力品牌塑造、著力渠道建設、著力宣傳推廣。
我們堅信,融合了東方文化、科技和藝術的中國白酒產業,一定能肩負起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歷史重任,并逐漸被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
記者:瀘州老窖具備哪些走向國際的優勢?
王洪波:中國白酒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生命力旺盛,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特有的傳統產業。這一點,在素有“中國酒城”之稱的瀘州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堅守,奠定了瀘州老窖“濃香鼻祖”的神圣地位,也讓瀘州老窖成為了中國最古老的 “四大名酒”。
但當前,中國白酒依舊面臨著內部挑戰,這些挑戰主要來自消費轉型、技術透明和產能過剩的相互交織。消費者對健康、安全、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更期待了解甚至參與產品生產過程。所以,瀘州老窖一直堅持“讓中國白酒質量看得見”,努力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有機產業鏈,建設了有機高粱基地,將國窖1573打造成為了濃香型白酒中首個有機品牌,使中國白酒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躍。
在信息化方面,瀘州老窖首先在中高端產品采用了二維碼技術,初步實現了生產溯源、物流追蹤、產品防偽和消費者互動等功能。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瀘州老窖正在加快推進3000畝“瀘州老窖釀酒技改項目”,總投資超過70億元,將在項目中努力實現白酒釀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瀘州老窖正在探索一條中國傳統白酒產業與現代科技交融互促的道路。
記者:瀘州老窖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王洪波:近年來,國外洋酒在中國越來越常見,很多中國白酒企業認為中國白酒毫無還手之力,但實際上,中國白酒行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杏花村等名酒企業也都在為中國白酒國際化路徑做出努力。
2011年,由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遠、招商局集團及港中旅集團在香港合資成立了瀘州老窖國際發展(香港)公司,成為瀘州老窖出口銷售和國際品牌推廣的平臺。目前,瀘州老窖的海外銷售區域已達40個國家及地區,是海外分布最廣的中國白酒品牌之一。除此以外,瀘州老窖還進入了14個國家中至少68個國際免稅店,合作的國際免稅集團基本涵蓋了除歐洲外的主流國際免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