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演講實錄
白酒產區的形成源于風土,那就是酒業地域生態的條件,一杯酒可以用天、地、人、和來做詮釋,成熟產區的風味,是這個產區的核心。研究和推動白酒產區的概念,有利于中國白酒消費的認識,也有利于加快消費白酒的國際交流和推進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
川酒的概況
有這么幾組數字,2014年中國白酒產業實現1257萬千升,其中利潤近700億,四川規模以上酒廠有377家,但是四川擁有許可證的廠家是1300多家,這337家累計生產白酒350萬千升,占全國總產量的27.89%,主營業務完成了1837.8億元,占全國總產值的34.9%。而2014年整個四川的食品工業產值6300億,占全國總產值的,整個四川酒業占到四川食品工業總產值的近三分之一,這是川酒的一組數據。
第二,川酒最典型的特征是多種香型并存,濃香百家爭鳴,名優品牌聚集。川酒有五朵金花,四朵是濃香為主,還有一個是郎酒的醬香。但是在品位風格上各有千秋,形成了濃香百家爭鳴,名優品牌集聚。除了濃香這個中國濃香地主的發源,川酒的代表,還有現在已經發展起來的醬香型白酒,還有四川的小曲清香型白酒。
四川產區酒重的特點,就是多香型共存,濃香百家爭鳴,名優品牌集聚。這樣豐富的香型完善了川酒的品類,為川酒的工藝變革和酒體設計的創新提供了更多的物質基礎。那么川酒的品牌形態是什么呢?第一,品牌的國家名優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的瓶裝酒。第二,就是川酒的優勢進行貼牌瓶裝酒全國的銷售。第三,也是川酒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那就是四川的全國的大流通。也就是說川酒的這種地域的風味、資源也分享了兄弟產區,兄弟廠家,也注入了他們新的風格的形成。
生態和川酒風格之間的關聯
川酒所在的產區具有獨特的水源、土壤、空氣、氣候以及生物的多樣性,概括為風土,以及原料的優勢、酵池的優勢和不斷代技藝的優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在全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蒸餾白酒的地區,這種典型的釀酒優勢鑄就了川酒的風格。
第一,川酒的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微生物的繁殖,是川酒獨特風味的根源。概括起來說,什么是得天獨厚的川酒優勢呢?那就是水土氣生,水質、土質、氣候、空氣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天府之國地處中緯度,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空氣溫和濕潤,日照量少,常年的溫差小,特別適合釀酒微生物的繁衍,早上的溫度和晚上的溫度,全年四季分明,溫差小,日照小都利于釀酒微生物的生長。所以說在長江上游,以四川盆地為主的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形象地把四川盆地比喻成一個釀酒的大酵池。
第二點,釀酒原料的優勢,有兩大釀酒原料的優勢。第一,川南的小紅高粱,淀粉含量高,而且出酒率高,曲體比較綿軟。第二,軟質小麥是四川制曲的重要原料,這個軟質小麥更有利于生料釀制的需要。給釀酒帶來了發酵所需要的釀酒動力的酶類。四川的平板區,四川的包包區,四川的高溫曲,在同等入池情況下,發酵更加透徹,發酵結束后,曲更加泡氣,重量相對于入池量差更大,這也是川酒曲料方面的優勢。
第三,四川的鑄窖,為什么古人會想到要挖窖池呢,古人在中國酒的釀造過程中,由原來的小壇,小缸到大缸,不滿足酒的產量,要滿足更多人群的飲用,就地挖酵池,解決了一個大容器釀造的問題,后來發現長期和酵池接觸四周的泥和底部的泥發生了很奇妙的變化,特殊的釀造環境當中形成了特殊的微生物,利于釀酒的香氣成分的生成。為什么發源于四川呢?四川的黃泥比較細膩,含沙比較少,經過長期的發酵,富集在酵泥的微生物,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四川的優勢。在川酒金三角地區,其中100年以上的老酵池有200多口,形成了瀘州老窖以及四川成都為核心周邊的酵池群,也得益于四川的黃泥優勢。
第三點,川酒的人和優勢。依托于天地,依托于地域的優勢,川酒的工藝,就是的人,用人演藝的川酒工藝,在不斷代的傳承過程當中,形成了濃香型技藝的傳承。所以說川酒的人才優勢,鑄就了川酒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川酒發展當中,不斷的,的企業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從六十年代到目前,取得了國家部級和省級的科技進步獎若干,建立起了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釀酒重點工程中心,各級的企業也建立了企業自身的工程技術中心。擁有龐大的品酒師,釀酒師,杰出釀酒專家國家評委。在這樣一個人才梯隊的支撐下,支撐了的川酒不斷地向前發展。
第二個方面就是政府的支持,四川政府知道,川酒是四川食品工業的核心產業,以川酒為核心的食品飲料工業,溝通著一產、二產和三產,統籌著城鄉的經濟發展,促進了農產品的增值轉化,解決了三農問題。所以說四川各級政府,再貸款融資、財政補貼、技術改造、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產業政策傾向方面,多為白酒行業和企業添磚加瓦。另外,隨著四川省白酒產業的壯大,逐漸集聚了一批,圍繞著白酒產業的配套產業,集聚了配套的紙箱、塑膠、印刷、玻璃以及簡稱了初具規模標準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形成了川酒較為完整的配套優勢和川酒的產業價值鏈條。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要感謝的糖酒會。糖酒會落戶成都時間非常長,糖酒會的春季一般都定在川酒,打通了四川盆地在酒業這個板塊當中,和全國的溝通和互聯。
新時期下川酒如何發展?
世界在變,酒也在變,在新常態下競爭在加劇,川酒也在積極謀劃自身的發展。雖然蘇魯豫皖板塊的快速崛起,川酒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做了這幾個方面的應對。
第一,提出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川酒,以國際化的視野定位川酒。中國白酒金三角的定義,是與長江上游瀘州、宜賓和赤水河,這個白酒最集聚的地方作為三角地帶,根據國際慣例,根據我國地理保護產品標志,依法申請了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內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和原料生產基地,在國際國內市場樹立保證高品質、高純正的蒸餾酒的產地形象。通過標志產品,中國白酒金三角川酒系列標準,以及中國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辦法,強化了川酒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原料基地的保護和釀造基地的保護,這種以國際化視野的方式定位川酒產區,走在了前列,這也對國內其他白酒產區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思考。
第二,主動加強和兄弟產區的協作,促進川前白酒產區的共同發展。今年6月份,四川省經信委和貴州省經信委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兩省積極搭建支持產區建設的長效服務平臺,統籌兩省區域白酒產業發展的規劃,在土地金融、財稅等方面,研究制定產區發展的政策,支持名酒企業發展,并拓展海外市場,在區域品牌的打造,國內外市場宣傳,市場策劃,以及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方面,取得協同行動,相互支撐。
第三,強化管理,促進川酒規范發展。我剛才說了一組數據,川酒擁有許可證的1300多家企業,但是真正規模以上進入統計口的只有337家企業,眾多的中小企業和作坊企業,也在加強監管。今年5月省經信委出臺了《促進川酒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另外,在今年10月1號,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經過修訂正式頒布執行,要求在年份酒生產當中,應當在配料表當中注明儲存年份及釀品關系,不得虛假標識,要嚴格執行固態酒、固業酒和業態酒的國家標準,強化白酒生產環節的監管,四川省食藥監局,制訂了白酒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的監管指南,我正在牽頭制定四川省白酒的監管手冊,這些方面,在進一步的推動,的監管力度的下壓,也進一步推動的企業按照新的食品法要求,促進川酒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第四,緊跟市場的需要,在傳承當中創新川酒的風格。經常說到川酒,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個字,得天獨厚。但是得天獨厚不能成為靠天吃飯的這樣的一個口實。川酒一定要在新的時期當中要奮進,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源于市場,回到市場,持續改進,勇于創新,以酒體研發為例,以前酒體設計一般是自下而上,一群人,一幫人,一個大師的口感,有可能去代替一個市場一個區域的口感,這種研發思路是錯誤的,酒體研發思路應該是自下而上的,應該是源于市場,回到市場,不斷改進源于創新,這才是的未來,這才是市場的導向,這才是消費者的關注。
另外,也發現川酒是以滋味濃厚、香氣濃郁為特征。在新的時期下,要做優雅酒體的創造者,什么是優雅酒體呢,就是中國白酒的五度,什么是中國白酒的五度呢?溫香的優雅度,落口的純和度,以及低醉酒度,這是中國白酒優雅香型的發展方向。第二,要引導消費者,引導理性健康的喝酒,說,在座諸位是給懂酒的人釀美酒,為好久尋找懂酒的人,認為不論技術創新做的再好,白酒的文化再這么精神,再怎么高大上,如果消費者對白酒的識別率很低級,白酒帶給消費者的感受也僅僅是低級的感官刺激,需要讓消費者了解白酒的品質內涵,引導消費者用白酒的五度六觀的方法去判定白酒質量的好壞,把白酒說清楚,講明白,明白喝酒,喝明白酒。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做好消費者的品位引導,構建消費者選酒、鑒酒和品酒的能力,這是技術營銷的一個核心和關鍵。
與此同時,川酒的產區和的兄弟產區一起,共同堅決的抵制不科學、不文明、不健康的飲酒風氣,廠商和媒體要共同傳播舊的文化和行業的正能量,倡導科學、文明、健康、適量的飲酒,文明的不是拼酒的,而是熱烈的尊重酒的酒桌文化,健康是遵循以存在身體當中的代謝客觀規律,飲酒當中重視質的品行,削弱量的比拼,要學會品酒,而不是拼酒,酒的調整,酒的深度調整任重道遠,產區的概念正在國際化,讓共同努力,為中國白酒的持續的健康發展做出一份產區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