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后,白酒行業百廢待興。新時代的白酒釀造專家和科技研究者們以其終身付白酒,勵精圖治、苦心孤詣,才有了白酒今天的繁榮。國慶佳節,糖酒快訊人物專輯,向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中國白酒做出卓越貢獻的專家們致敬。
在他 47 的白酒生涯中,科研成果豐碩, 名酒工程師中難有出其右者,不僅是他的驕傲, 更是劍南春的驕傲、 國釀酒界的驕傲。無論是在釀酒技術和理論上的五個突破和六個創新, 還是 “酒體設計理論”及“秒持值衡定評酒法”,在中國釀酒業均屬首創,并被業界一致認可, 堪稱一代酒魂。
站在世界蒸餾酒文化之上審視劍南春,我們可以發現劍南春的六大世界之最,而其中最嚴苛的技術標準、 最先進的科研力量都與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中國名酒劍南春的締造者和創始人——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徐占成。
作為中國白酒界著名釀酒專家、國家級釀酒大師,徐占成從事釀酒技術工作至今已有 47 年, 總計完成了30 多項科研成果, 并均應用于實際生產;同時,依靠全面的釀酒、發酵、嘗評、勾兌的專業技術知識,他還對整個濃香型曲酒的工藝技術進行了科學的總結和大膽的改革創新,發現并解決了困擾釀酒行業的諸多技術難題,在釀酒技術和理論上實現了五個方面的突破和六個方面的創新,享有“中國酒體風味設計學之父,中國酒體形態學之父” 盛譽。
突破白酒傳統嘗評方法
徐占成說:“白酒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把好嘗評、勾兌和調味關。”而他對白酒界的貢獻首先是從嘗評開始的,而這一成績的取得,與他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
1969年8月,四川輕化工學校畢業的徐占成挑著簡單的行李,踏著古老的青石板路來到了綿竹劍南春酒廠參加工作。“在車間一呆就是5年,這5年間,渾身上下變得和工人師傅們一樣健美、孔武有力,而在老技師的言傳身教下,整個生產工藝也已銘刻于心。”在車間的這段寶貴歲月,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形成了“技術研究要靠真抓實干,不能根據理論推演代替實踐”的思想。
1975年徐占成被調到酒庫工作。在酒庫工作的8年間,他遍嘗了劍春酒的酒,這為日后成為釀酒大師積累了深厚而扎實的基礎。“這時的我正處于風華正茂、口感靈敏的時期,又有機會全面、細心地觀察劍南春不同季節、不同批次、不同窖池酒的風味差異,于是我就開始收集、整理、記錄劍南春各種酒的動態數據。”
說到在酒庫當保管員、“把脈” 劍南春的那段歲月,徐占成說自己是幸運的。不僅可以挑著酒桶到劍南春的每個車間去摘取各段樣酒,然后守在酒庫里一口一口地嘗評、分類,反復地用鼻、舌,去捕捉劍南春酒中香與味一絲一縷的微妙釋放,然后去構想色、香、味的諧調盛宴; 還有許多寶貴的機會到各地名優酒廠交流、研討不同風格流派的酒、不同的工藝技術、 各門派釀酒大師的不同心得體會。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博采眾長,功夫不負有心人,徐占成首創的秒持值衡定評酒法,突破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評酒師個人水平式的傳統評酒方式,與當時法國科學家研發的“時間強度食品鑒定法” 異曲同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簡單來說,秒持值衡定評酒法就是酒進口之后持續拌嘴,按節奏一秒拌一下,體驗其味道 3—5 秒,感受其余香可以保持 7—8 秒還是10—15 秒,看其味是短淺還是幽長,從而可做到評酒的數據化和標準化。”徐占成說該評酒法重點雖是考量品評對象回味濃不濃厚,余香幽不幽長,卻改變了過去品評酒行業沒有一個科學化、 數據化和標準化的工具和概念, 規避了人為因素的影響。
締造中國名酒劍南春
1979 年改革開放,全國白酒行業掀起了創名牌、創新優的新風潮,而 “文革”后第一次國家名酒評選也在這一年舉行。
“領導找到我,說我們的酒這么好,甚至遠銷日本、香港、澳門等地,卻沒有得過國家級名酒稱號,你要想想辦法哦。”隨著劍南春名酒締造計劃提上日程,臨危受命的徐占成開始全權負責劍南春酒樣的制作和產品參選,而他對白酒釀造工藝的改革也由此拉開序幕。
“我必須給全廠的老少爺們兒一張滿意的答卷! ”面對千斤重壓, 徐占成硬是咬牙挺了過來,“其實除了不服輸,心里還是有底的。”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博采眾長,他早已把劍南春酒各種風味變化的具體情況摸得清清楚楚,不僅掌握了劍南春酒質量動態變化規律,還提出了“一長二高三適當”提高濃香型酒質量的關鍵技術精髓,科學地建立了種類齊全的調味酒庫,使劍南春品質提高、風格穩定有了強有力的保障。
終于,以身體健康為代價,由他親自設計勾兌調味的劍南春在 1979 年舉行的“酒林盛會”上過關斬將, 以濃香型酒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首次摘取中國名酒的桂冠。緊接著的 1980 年,四川恢復白酒評委考試制度,他又以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被聘為四川省白酒評酒委員,被譽為酒狀元。這位從生產到嘗評勾兌的釀酒全才,終于成功躋身酒林一流高手之列,并與身懷勾兌絕技的五糧液總技師范玉平在全國首屆名優酒勾兌調味學習班同臺講解和表演。
1982 年,僅33歲的他被提拔為綿竹劍南春酒廠副廠長、總工程師,以自己扎實的工藝基礎與敏銳的嗅覺、味覺捍衛著劍南春的榮譽。1984 年,他又成為了四川唯一一位國家級評酒師。
1985 年,徐占成將傳統的勾兌嘗評技術提升為系統科學,在全國率先提出酒體設計理論, 并無私地將自己的研究貢獻出來,這又為“濃香天下”的形成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而利用這套先進理論與技術,他還于 1986年設計開發出了38%vol劍南春。這款酒,被普遍認為是最成功的低度酒且至今不衰。1989年徐占成輔佐劍南春第三次評上中國名酒,1990年完成劍南春工藝大調整,根據消費者口感變化實行新的酒體設計方案,使劍南春口感更符合消費者心意,掀起全國熱銷潮,促使劍南春價位迅速突破百元大關。這款由他親手打造的“劍南春”也連續三屆榮獲國家質量金獎并蟬聯國家名酒稱號,成為中國高端白酒三足鼎立中的重要一足,而其親手打造的“綿竹大曲”等產品也聲譽日高、銷量大增,實現了系列產品全優目標。劍南春酒廠也因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愛,供不應求,市場價格持續上揚,獲得了國家撥資擴建, 進入發展黃金期。
開創白酒分子形態學
1989 年,國家徹底取消統購統銷政策,同時因廉政建設需要,限制公務活動消費國家名酒。名酒企業面臨向市場經濟猛然轉軌的大變動,尤其對劍南春這樣的高檔酒沖擊較大。
“這是我生命的事業,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它陷入危。”徐占成再度臨危受命出任劍南春酒廠廠長,全面主持工作。他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質量和市場,攜手時任劍南春酒廠副廠長兼劍南春酒類經營公司總經理喬天明 (著名白酒營銷與品牌戰略專家, 現任劍南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劍南春靈魂人物之一)迅速向市場經濟轉軌,與茅臺、五糧液形成中國最知名的“高檔酒鐵三角”,同時也使劍南春酒廠走上了科學管理的軌道。
在企業情況轉好之后, 徐占成集中精力著眼于酒類質量、風味特征及與健康相關的應用基礎前沿性科學研究, 確保劍南春科技創新與質量領先:“酒廠搞好了,我也該集中精力再去搞我的科研,因為只有不斷增強劍南春酒的核心競爭力才是一個企業決戰市場的關鍵。”
為研究劍南春, 徐占成相繼引進了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能鑒定出 2000 多種微生物)、原子力顯微鏡( AFM )、 氣相色譜-質譜( GC-MS )、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 GC.GC )等世界上先進的酒體科研設備,使劍南春科研機構——“名酒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全國設備最先進的酒體科研機構之一,并組建了全國一流的科研隊伍,帶著他們研究全國所有名酒,檢定出各名酒中 100 余種有益成分并成功運用到劍南春的酒體質量標準控制中來。“我們研制出的質量控制指標多達 100 余項,使劍南春成為質量控制最精確的名酒;我們還開發出數字式聚類分析軟件, 能對全國所有名酒各項品質指標自動、快速進行分類,隨時掌握其最真實的質量變化。”
對于發現劍南春納米圖譜與“健康因子”的事跡,他至今難忘,“以前是到全國各地講課,這次是到全球各地講課。”他表示,通過采用原子力顯微鏡對包括劍南春在內的多個國家名酒進行“微觀非均相性分布現象”研究,發現每支中國名酒都存在特殊的納米級形態特征,并由此開創了白酒分子形態學。“這是世界酒類史上的一大創舉,它對于酒類風味特征的鑒定意義重大,無疑又增加了一套獨特、直觀的酒類風味特征的鑒定方式!”
2006 年, 徐占成的研究發現再度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以 ω-3 脂肪酸 (具有降低膽固醇、抗癌、免疫調節、延緩衰老、抗過敏、促進毛發生長等功能)為代表的劍南春五類 “健康因子”,并且具有清晰、穩定的納米圖譜(形態)的分子越多,“健康因子”的附著也越多這一重大科研成果, 再度震驚世界酒壇。
徐占成說:“水 + 雞精不等于雞湯,魚湯 +羊肉湯卻能成為鮮湯。科研永無止境, 但不能由理論來推演實踐,而要根據企業存在的問題以現代科學精神推動技術的提升。”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并終生為之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