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白酒,連不喝酒的人都會說,走下坡路咯。單是看一眼茅臺,就知中國白酒行業的“冷暖”。
“必須打破傳統白酒的經營套路,我摸索出的路是:休閑旅游+陳釀。”天子窖總經理童必建,1994年入行,至今,沉浮中國白酒行業20年,在“忽冷忽熱”的市場中,從一名普通酒代理做到固定資產2億元的商業大亨,讓天子窖坐享西部第一窖的美名。
在如今冷淡的市場下,他要如何走出下一步?
1994~1998年
酒代理的黃金年代已去
創業做自己的白酒品牌
1994年,童必建開始步入白酒行業。那時,他還是觀音橋農貿市場一名品牌白酒代理商。
“那時的觀音橋農貿市場就位于現在的觀音橋步行街,大大小小2000多家商鋪,算得上重慶的商貿閘門之一。”童必建回憶,1994年,是酒類代理的好時代,因為傳呼機、座機都算比較少見的,所以行業資訊封閉,因此酒類代理有獨一性,競爭小。
一直到1998年,時代就變了。酒類代理也不像以前這樣容易。“因為通訊方式的改變,想要做代理的人,很容易就能溯源到酒廠,代理價格等方面也不再是秘密。這就涌入了很大一批的擾局者,廠家也借此壓低價格違約發貨,代理行業的美好就一去不復返了。”
童必建說,這是促成他首次創業的動因。是年,他投入100萬元在鴛鴦鎮租賃廠房,開始生產自己的白酒品牌——天子窖。“我當時的想法是做白酒產業的源頭,不再被貨源問題卡住脖子。”
1998~2004年
做白酒 幾乎5年沒業績
用保健酒開辟新市場
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童必建的首次創業就面臨者夭折的風險。
“創業之初到2003年底,公司幾乎沒有銷售業績。”童必建說,那幾年,國內的白酒業十分熱,當然競爭也十分激烈。全國各種白酒品牌蜂擁而出,即使是低劣的勾兌酒,只要包裝華麗,價格適合,也不愁賣不出去。
這種行情之下,童必建因為自身產品知名度不高,又以純糧食釀造,價格居高不下,始終比市場平均價高100~200元。所以,他只能靠陸陸續續代理30多個白酒品牌獲利來維持自主品牌的經營。這也讓童必建的創業,前路未卜。
2004年,童必建一次出游到渝北鹿山農業觀光示范村。“當地的枇杷園吸引了我,加上那個時候,國內保健養生行業大行其道,那我何不搬遷至鹿山村借助當地枇杷,出產具有保健功能的枇杷酒?”
就在當年,這成就了童必建第一次轉型。
“因為是國內首家做此類保健酒的,所以市場反響很好,”童必建說,枇杷酒成了廠里的主打,每年銷售額呈1~2倍增長,市場覆蓋國內十幾個省份,甚至遠至西藏也小有名氣。
2008~2012年
市場轉冷 另類發展
做有白酒味道的生態旅游
就在新產品發展壯大時,國內白酒市場開始轉冷。2008年,酒廠所在的鹿山村地區也面臨開發搬遷的問題。每天讓童必建燒腦的是: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
“后來琢磨出結合酒文化的休閑生態旅游,既能轉型,也為自己的老本行業開拓了新市場。”童必建說,因為周末休閑度假的興盛,游客購買力增強,他把目光瞄準了統景溫泉每年上百萬的游客,在主城區到溫泉的道路中段(古路鎮興盛村)扎營生根。
截至目前,天子窖已經投入近1億元在興盛村打造了一個占地456畝的蟠桃園生態區,建有羌族風格的碉樓,布局水果、餐飲、住宿、會議中心等多種業態,每年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
“這不但讓酒廠有了自己的原料產地,也帶動起白酒產品的銷售和推廣,其附屬的休閑產業也成為了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童必建透露,目前除蟠桃園外,天子窖還布局多個酒文化館,并且在玉峰山也有千畝葡萄園。
2012年至今
辦個“白酒銀行”
發展私人定制窖藏酒
近年來白酒行業不景氣,傳統白酒銷售受阻,再加上對假酒安全擔憂,陳釀純糧食酒成為市場新寵兒。童必建也瞄準此類市場,從2012年開始第三次轉型,做私人定制窖藏酒。
但純糧食釀造成本高,陳釀積壓資金壓力大,如何突破?童必建選擇開辦“白酒銀行”,向消費者“融資”。“所謂白酒銀行,就是消費者可以購買天子窖白酒交由天子窖窖藏;另外我們支持存酒客戶做酒類交易,根據存儲年份增值獲得投資收益。”童必建介紹,客戶首次購買白酒后,可交由天子窖代為窖藏,每年1.5元/每斤的維護費,而客戶通過白酒銀行交易增值的酒品,天子窖分成60%~70%。消費者可以從這個過程中擁有窖藏陳釀年份升值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以75元原酒來說,2年窖藏以后可增值到1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