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工程實驗室教授、國家級白酒評委、國家級白酒技術委員、中國白酒3C項目計劃技術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健康酒專業委員會主任、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兵先生,在醬香新力量群體中,為大家分享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特別是近五年來在國家工程實驗室,與美國密歇根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聯合研究的科學成果。以下是李教授的交流:
大家好,我是酒匠禪夫李小兵,有幸與諸位相識在此,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不能缺乏美酒。今天從中國白酒的美學機制、快感機制和釀造機制三個方面,與諸位交流。
中國白酒的美學機制
中國白酒的美,中國白酒的美學,都有機制。面對一杯美酒,我們如何感知其美呢?酒體的美,是和諧共生的體現,是酒體所含有成分,以其結構形態呈現出來的層次美、結構美。
中國白酒要有的路,就是美酒之路,善酒之路。酒體美是因其善,是因其真,因其真美。一杯酒,我們首先要感知他的純凈,還有平衡、協調、柔和自然。
美學機制是什么?為什么美?怎么穩定的呈現美?
從我們與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來看,中國白酒的美學機制,源自結構的層次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出分子質量設計,也在尋找酒體美學機制。大家都知道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表現,酒體呈現出來的美,源自酒體的結構形態。
傳統白酒世界認為,酒體的美源自組成的成分,比如醬香型的吡嗪類化合物、呋喃類化合物等等。其實酒體是一個整體,組分很重要,但還不能決定酒體的屬性。
所以,中國白酒的美及其美學機制,是酒體的結構形態決定的。我們都知道好酒是越陳越好,為什么呢?從十年研究來看,陳年中國名酒,都具有穩定的結構形態,比如有的酒體納米形態是雪花型,有的是五棱型,有的是三棱型,所有的陳酒都具有穩定結構。
劍南春總工徐占成先生在十年前做過類似的研究,酒體的品質優劣,源自酒體納米形態,當歲月不足,各種組分之間游離態,呈現出來的就是刺激和暴躁。當歲月修煉之后,酒體的組分之間按照某種形態結構了,沒有游離態,成為聚集態了,也就是成為某種納米形態了,這個時候,酒體醇厚細膩,幽雅悅人,所以,中國白酒的美學機制,就在于優美的納米結構形態,這就是中國白酒走進科學殿堂了。
如何實現這種優美的納米結構形態呢?我們和國家工程實驗室、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北大養生中心等聯合研究,首先要讓酒體從無序到有序,從有序到結構,從結構到形態圖譜,這就涉及到波譜和形態間距的測定,所以中國白酒的美學機制,源自美的納米形態,而這個機制呈現出來的,就是美學十二指標。
中國白酒的快感機制
為什么好酒能夠讓人迷戀呢?能夠讓人陶醉呢?這就是酒的快感機制作用的結果。好酒的快感機制源自兩個方面,一是刺激了中樞神經的快感指令;二是調節了腦神經的磁場強度,核心來自好酒的納米結構形態,激活了人體細胞能量,這種激活就是當今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生命信息學。
好酒攜帶的信息,優美的納米形態具有的信息,能夠進入細胞膜的蛋白質通道和磷脂空穴。這就是好酒為什么讓人愉悅的機制。
中國白酒的釀造機制
那么,中國白酒為什么具有美學機制和快感機制呢?這就是中國白酒的釀造機制所決定的,中國白酒的釀造,是天人合一的尤物精靈。
三年前,我們的團隊總結出釀酒十字訣,就是天地人時水曲料窖藝藏。酒不是我們釀造的,是一方水土的生態生物代謝出來的,就如牛奶不是養牛人所生產的一樣。
中國白酒的釀造機制,源自中國白酒的五大理論體系:包括了:
天地九合道法自然;
道地屬性;
生態生物多樣性;
獨域理論;
構象養生科學。
這套理論體系,是中國白酒作為百藥之長,作為生命之水的根基,也是中國白酒釀造機制的內核。
中國白酒的釀造不僅僅是解決代謝成分的問題,本質是解決酒體結構的問題。研究生命科學或者中藥的都知道,構效是決定性的,而量效是輔助性的,所以中國白酒作為百藥之長是以其構效出發在釀造的,比如東北野生人參的功效比人工種植人參要好很多,就是構效決定的;比如類黃酮,有四千多種,我們就要清楚那種結構是對人體健康有效果的。
中國白酒的釀造機制就是要從酒體結構出發,實現有效結構的酒體。這種機制,我們的國際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定義為:構象養生科學導向釀酒方法。西方哲學與科學的邏輯是量效,而東方哲學與科學的邏輯是構效,如果中國白酒要完成國際化,一定要走自己的科學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構效這個橋梁,不然中國白酒走不進主流人群。
中國白酒的美學機制、快感機制、釀造機制,都是酒體從無序到有序,從有序到結構,從結構到形態的過程,所呈現出來的。這個過程,就是大家熟知的石墨和鉆石,它們組成一致,因為結構不同,就有了石墨和鉆石的性質~價值。
中國白酒需要新的科學理論、新的方法論、新的工具論,打開新世界,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產品標準的消費交互。如此,中國白酒才能實現國際化,才能實現萬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