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的一項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考古研究人員稱,他們發現了在至少5000多年前古代的中國人或許已經開始釀造啤酒的證據。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26日報道,這些研究人員在中國北方一處名為米家崖的遺址發掘并發現了一個始于5000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釀酒傳統。
這篇學術文章的第一作者、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王佳靜接受了《華爾街日報》“中國實時報”欄目記者的電話采訪。采訪過程的摘要如下,內容有刪節。
1)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成果是什么?
正如我們這篇文章的標題所說,我們的研究發現,古代的中國人在仰韶文化晚期即開始釀制啤酒了——也就是說,距今約5000年前。我們還發現了大麥糟。此前的發現成果是中國人從公元前1000到公元前2000年開始種植大麥,我們發現事實上要早得多,應該是從公元前3000年就開始了。最后,酒總是與社會地位和宗教息息相關,這意味著早在5000多年前,不同的社會階層就已經存在了。
2)你們是在哪里發現配方的,又怎么能夠斷言這是一張古代中國的啤酒釀制配方呢?
我們的發現有三個主要內容。第一,我們研究了淀粉顆粒的殘留物,發現很多有明顯的缺坑(和通常發生在啤酒釀制過程中的情形相仿);這與我們之前的發現相符。第二,我們還發現了小米和大麥。第三,通過化學分析,我們發現這些殘留物中包含著草酸,我們認為其可能來自于草酸鈣——也被稱作“啤酒石”——是釀制啤酒的一個副產品。
3)最初你是為何決定研究古代中國的啤酒釀制的呢?
對于酒的研究事實上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無論是在人類學領域還是在考古學領域,這都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酒能夠與生活的各個方面聯系起來。與此同時,其他一些研究人員發現了很多陶瓷漏斗,他們宣稱這些器皿必定與酒有關。但是他們并未提及這些漏斗的具體用途。我們對于這項研究很有興趣,認為這些漏斗可能跟釀酒有關。我們的導師說,米家崖遺址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采樣地點,所以我們去年夏天就去了那里,并且從陶器中找到了殘留物。
關于古代中國人可能掌握了啤酒釀制技術的假設已經存在了一段時期。首先,那里的農業已經發展得非常先進和穩定了。其次,3000(多)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有啤酒了,因此我們認為同時期的中國可能也有會類似的東西。但是當時我們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展開研究的方法。最后,我們決定做這項殘留物研究。檢測這些殘留物要比研究(生產)工具直接多了。
4)從那時人們使用的工具,你能夠判斷他們釀造的啤酒的口感如何?
說實在的,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我們沒有一個獲得含糖量的方法,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這種啤酒是什么味道,我只知道其使用的原材料。還有人讓我比較超市賣的哪種啤酒跟這種古代的啤酒味道接近,這真的很有意思。但是,我相信,根據生產流程再次釀造出這種啤酒是可能的。事實上,一家私人啤酒廠已經聯系過我;他們希望得到這個配方,能在今天釀造出這種酒。這真是太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