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在中國糖酒食品經銷商“論道轉型”峰會上,關于經銷商為何要轉型,在轉型期選擇產品及合作廠家有哪些關鍵維度,白酒產業轉型的方向在哪里,經銷商轉型的目標、基本原則和用力方向是什么等問題上,國臺酒業總經理張春新做了精彩分享,為轉型期的經銷商指點迷津,得到在場經銷商的極大認同,以下是演講全文分享。
破題經銷商轉型
會議的主題是經銷商轉型,先說轉型,我理解,轉型的基礎是改變,但又不是一般的改變,把握趨勢、擁抱未來、提質增速的系統升級,可能才稱得上真正意義的轉型。再說經銷商轉型,作為連接廠和消費者的中間環節,目前仍然是大多數產業價值鏈的重要環節,盡管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消費場景、交易方式的變化,對經銷商地位和作用的傳統認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不可能完全替代,永遠不可能,特別是對酒類食品產業,經銷商仍不可或缺,并居商業鏈條一定程度的主導地位。
主導很重要,但不等于決定,經銷商直接受到上游廠家、下游終端及消費者的直接影響,而廠家、終端、消費者的變化,不僅深受行業影響,甚至離不開國家經濟、政治乃至世界大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產業—經濟—政治—中國—世界彼此依存、相互影響的發展邏輯。所以,討論經銷商轉型必然繞不開我們所處的行業及國內外的重大變化。
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白酒行業也在變
本世紀特別是近10年來,世界已經發生并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一極獨大的多極化狀態是否遇到了挑戰,美俄關系是否降至冰點,中美貿易戰是否不可避免。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普京4.0時代的開啟,中國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宣告、大國關系的角逐將如何影響世界的走勢。
不僅如此,如敘利亞和平之路的迷茫,朝鮮韓國由劍拔弩張到至少是春風拂面的急劇反轉等等,就算一些區域性問題,其影響也遠遠超過亞馬遜雨林蝴蝶翅膀的振動。我們僅僅看到了一角,看不到、聽不到的永遠是水下的冰山,世界的變化必然影響著中國,既是深刻的,也是具體的,中國芯就是個例子。即便酒類食品行業目前還沒有切膚之感,但要勵志、立鴻鵠志的中國民族產業不可不察。
再說中國,最大的變化就是時空轉換到了新時代,政治生態清明、經濟生態創新、商業生態共享,最直接的追求目標就是美好生活。主要矛盾的改變、未來30年兩步走的戰略、近幾年的年度盛事都要求中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之消費貢獻度的不斷提升,新時代主要不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顯然,“好不好”是對“有沒有”的轉型升級,大到國家戰略,小到個人的職業選擇、投資取向、事業發展,都要拿“好不好”來對對標。凡是可以解決“好不好”問題的,更有市場和前途是大概率,相反,只是著眼于解決“有沒有”問題的,困難和挑戰會更多些。
拿白酒行業來說,近幾年的數據一再表明,發展好、賺錢多的白酒企業和經銷商,無不是圍繞著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好品質、好品牌、好模式,才有好發展。所謂順勢而為,才能乘勢而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扶優去劣,不僅包括產品、品牌、模式,同樣包括企業和組織,不被大浪淘沙,唯有鳳凰涅槃。
把握消費趨勢,滿足消費需求是轉型的起點
一是品質。
不管是酒還是食品,首先得是好東西。拿酒來說,廠家要認認真真釀好酒,商家要老老實實賣好酒,這是憲法。不管你過去第一桶金如何得來,未來想賺錢,持續地賺錢,就必須無條件地遵守這第一大法。問題是,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但自說自話不算,經銷商選擇產品,廠家怎么說,你認真聽,重要的是聽消費者怎么說。
不考慮品牌、價格等外部因素,單就產品本身而言,可不可以說這三句話,口感好、體感好,長期飲用好。說白了,就是喝著好,喝完了好,長期喝也好,或者說口感好、負擔小、相對健康這三好,才是消費者心中的好酒。例如國臺國標酒,就是真實年份、品質誠信。
二是健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是國家戰略。美好生活既要吃得放心,當然更要喝得放心,不僅放心,還要有益才好。我們都說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飲什么酒?怎樣飲酒才能健康?如何讓飲酒成為全民共享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這是我們廠商都要深入思考并著力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們倡導每天可以喝一點,每次喝得少一點,但要喝得好一點。如何做到最廣大消費者的認知、認可、認同、踐行?單有廠家的力量是不夠的,經銷商既有責任,也可以大有作為。比如,如何與廠家一道,把簡單的交易平臺賦能為體驗品鑒平臺、文化傳播平臺、消費的教育引導平臺,超越簡單地賣一瓶好酒,給消費者創造倍增價值。這個價值,對消費者和廠家是吸引力,對經銷商是競爭力,品質是基礎,健康導向一定是風口。
國臺酒業副總經理徐強,是醬酒一代宗師李興發大師嫡傳弟子,在茅臺酒廠工作近30年,盡得大師真傳,匠心鉆研醬酒勾調工作已逾43載,此外,國臺還首創三級質量控制體系、智能品酒系統品評,提升國臺美酒批次質量、口感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每一瓶國臺美酒,從投糧釀造到上市銷售,至少需要5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