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品牌。
行業復蘇,確實不是全民狂歡,兩極分化更加明顯,茅臺的一騎絕塵和賺得盆滿缽滿主要是引領了行業、提升了品類,和大家有點關系,但基本沒直接關系。去年的行業數據表明,品牌的高度集中化愈演愈烈,就像手機、汽車、電器等行業,這才多少年的洗禮,就大浪淘沙,讓我們很難再數出一個行業十個以上的品牌。白酒行業的明天會不會也是如此?有多少企業和品牌敢理直氣壯地講,今天在,明天在,后天還在?
拿茅臺鎮來說,這十幾年來單就業外資本,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資本不可謂不大,背景不可謂不強,來時勢頭不可謂不小,但作為見證者,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實踐證明,銷量可以做乘法,品牌看來只能做加法,對于茅臺鎮的正宗醬酒來說,資本的實力確實要通過耐力來體現。
國臺酒業是由我國現代中藥領軍企業—天士力控股集團精心打造的政府授牌、行業認可、社會公認的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至今已累計斥資30億元歷經19年。
四是稀缺。
無論人類社會怎么發展,無論人們的認識水平如何提高,樸素的才是經典的,經典的才是永恒的。價格即便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本質上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老話說的物以稀為貴,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2017年,貴州全省用占行業3.8%的銷量實現了12%的銷售和35%的利潤,就算茅臺酒銷售了3萬噸,也僅占1198萬噸的0.25%。權威說法,茅臺的上限可能就是5.5萬噸,這樣的占比,茅臺怎能不漲價?
有茅臺的想方設法尋思增點量,沒茅臺的千方百計找茅臺,全面小康了,老百姓偶爾也要嘗嘗茅臺,但茅臺確實沒有那么多,同樣具有稀缺屬性、同樣具有品質基礎、同樣具有成長潛力的品牌,也不失為經銷商的次佳選擇。我真的不是給國臺打廣告,但這樣的企業一定包括國臺,這兩年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茅臺不好買,買國臺的多了,茅臺不夠賣,賣國臺的多了。
五是共享。
共享才能共贏,大到國與國,小到廠與商,特朗普覺得吃虧了,就要打貿易戰,廠商無論哪一方覺得不合適,合作都走不下去。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為經銷商創造財富,廠家才有未來。我們去年搞了個“廠商聯盟·股權激勵”項目,100多個行業大商優商加盟,踐行了今天是合作伙伴,明天是股東一員,讓經銷商既從銷售市場獲得利潤,更從資本市場獲得回報。
隨著國臺2020年主板上市的壓實推進,這些經銷商即便眼下還不能享有茅臺經銷商一樣的榮光,但誰又能保證3年以后、5年以后、10年以后的輝煌呢?選產品就是選企業,選企業就是看老板,舍不舍得和經銷商共創共享,共有共贏。這個問題很重要,這是戰略問題、方向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就這個道理。
以上說的品質、健康、品牌、稀缺、共享是經銷商選擇產品及合作廠家的關鍵維度。下面我們再說說行業。
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中國白酒既然從歷史中走來,也必然要向未來走去,但這條路怎么走,我們認為,秉承傳統不泥古,系統創新不離宗,推動中國白酒由傳統的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走向以人為本、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新型工業。
從不夠持續的自然生態、不夠規范的商業生態、不夠正向的社會生態向產業新生態提升變革。
自然生態上,要環境友好可持續,涵蓋整個產業鏈廠、商、供應商、經銷商、物流商、消費者,一個都不會少,一個都跑不了,你不愛綠水青山,就沒有金山銀山。
商業生態上,誠信包容、和諧共生,行業內的開放相擁茅臺及領袖企業作了表率,廠與商、廠與廠、商與商、廠商與消費者,誠為乾、信為坤、共創共享為太極的生態圈。
社會生態:能量正向、形象正面,就業、稅收、美好生活貢獻度,擁抱真善美,遠離假惡丑。我們的夢想是推動建立釀酒人、賣酒人、喝酒人的集體人格尊嚴,即便不能享有老師一樣的榮光,起碼可以持續提升行業的尊嚴。
經銷商轉型的目標、基本原則和用力方向
目標就是給消費者提供好東西、占便宜、很方便、多回報、受尊重的消費體驗,基本原則就是基于自身實際,不盲從、不追風、不趕時髦、不炒作概念,一切從實際出發,理性創新,哪怕是微創新也值得鼓勵。
前幾年,商業領域的一些折騰,不僅是酒行業,包括共享單車等,如廠家劍走偏鋒似的產品創新,各種預調酒大多不了了之,商家各種概念似的營銷炒作大多曇花一現,豬即便被吹起來還是飛不起來,回歸本質、尊重規律、合理利潤、老老實實地為消費者服務再次成為喧囂后的共識。
始終恪守商業本質,要么降低成本,要么提高效率,要么拓展服務,要么共創共享,這是轉型升級的用力方向,除此,一切都是浮云。
關鍵是干,把握趨勢、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苦干實干,轉型不是說出來的,我們行業的一切成績,都是干出來的。有了認識論、方法論,重要的是實踐論,干字當頭,廠商同心,干出實打實的新業績,干出行業公認的好品牌,攜手并成就優秀的經銷商,扶小商變強,助大商更優,這是行業使命,更是我們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