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三次(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回顧和總結了2015年中國酒業,并對中國酒業的十三五發展的規劃指導意見做了說明。
2015年行業呈現弱復蘇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的企業,完成的總量是7429.33萬前升,比上面同期下降了1.73這里邊把他分開,一個飲料酒的量641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2。還有發酵酒精的量是1016,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23。
行業在經歷了2013年、2014年需求和市場的深度調整的振動期之后,中國酒業的調整成效已經初步先顯現,整個行業及市場發展趨于平穩并有所回升,企業產品組織渠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步伐明顯的加快,對市場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間,整個飲料酒產業下降2.62,其他酒種下降不大,保持在平穩的期間。已經基本上行業摒棄了過去以來盲目擴張,擴產取勝的行業思維,以需求定規模,以市場定產品得到重視。在銷售收入看,全行業總體增長了5.34,白酒,啤酒銷售略微增長。葡萄酒黃酒,其他酒增幅回升,都保持了兩位數以上。說明市場需要更加豐富消費選擇呈現多樣化,差異化狀態。
同時說明,企業調整逐步合理,更加重視酒類產品的養生保健功能,適應大眾消費的中價位產品需求,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在增長速度上,長期被公務消費支撐的到金字塔類的結構得到調整,比如茅臺的公務消費已占總銷售的1 %。
從利稅看,白酒行業總體保持了上升勢頭,其他酒各酒種略有增加,說明消費習慣,也在發生結構性的傾斜,市場需求正在回歸理性,企業的利潤率,正在向附加值較高的健康型產品轉移,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高端產品依然活躍,中端和中低端的發展良好,銷量和價格相對穩定。
從虧損情況看,各酒種虧損面和虧損額都有增長,規模以上的虧損額增長了18.8%,優勝劣汰的格局是逐步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正在發揮作用,行業呈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兩者分化狀態。
從2015年的下半年起,特別是今年的一季度,行業生產發展和市場的消費,是非常明顯的向骨干企業和優勢品牌集中。這在白酒和葡萄酒的行業里邊反映更加明顯。白酒業經過調整和優化基本上完成了觸底期。簡言之,白酒行業現在穩定了,或者是到了底部了,觸底期調整以后,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現在白酒開始回升,開始復蘇。行業規模得到控制,產品結構更加清明。骨干企業效益反彈,區域優勢企業出現指標回暖,優勝劣汰的兩句分化格局越發明顯,部分中小企業去庫存壓力依然嚴峻,僵尸企業將逐步的被淘汰。
2015年中國酒業發展的形勢和市場的特點
一、中國酒業的發展形勢
第一,絕大多數生產企業,觀望型和僥幸的心理逐漸改善。
第二個就是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導向,積極的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大眾消費的品質。這個針對市場變化,酒類生產企業是主動的對接大眾消費需求,重新的設計產品體系,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以需求定規模,以市場定產量,加大了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和消費市場和產品創新,形成增長點。
第三是積極探索新型的營銷渠道,主動的創新營銷模式,應對市場變化。隨著市場深度調整,快銷品的模式正在發生改變,酒類行業的生產和流通企業,我們加大了銷售的變化,積極的建立直銷體系,下沉銷售網絡,壓縮中間環節,實施互聯網+創新,實現分銷渠道的和調整。
第四,優化釀酒產業布局,現代產業集群和特色經濟區域生態圈基本形成,而且現在的領袖企業已開始業內的重組并購、聯合等等。
第五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理性的新文化消費觀已經深入人心。長期以來釀酒行業一直致力于構建文化體系建設,通過對中國酒文化的挖掘,樹立,傳承創新,揭示釀酒行業的精神價值,提升釀酒行業的認知,承擔中國酒業的社會責任。
二、中國酒業的市場特點
一個是消費總量趨于穩定,增速將自然回落。酒類消費與家電汽車等消費品類似,酒類人均消費也存在S型的消費趨勢,就是日常的消費品,他確實有個周期性的客觀的規律,確實它有盤旋式的,或者是緩進的過程。
目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高點,此后將呈現逐年的下降趨勢,農村居民消費處于穩定狀態,因此總的來說,酒水需求大幅增長的空間有限,市場需求增速自然回落,去庫存的行動不可放松。
第二是主力消費群體轉換,趨向個性化和多元化。
第三購買渠道多元化,營銷模式逐步發生變化。
第四,產品價格區間區域集中,市場競爭擠壓區域空間。
這基本上是行業客觀的情況,政務消費的份額銳減,商務消費和大眾消費成為主流。高端產品為了適應市場,紛紛調整價格,價格的天花板有所降低。
三、酒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第一個社會關注度高,預警機制亟待健全。這是酒業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個務虛的,但這個務虛的對行業來說太大了。酒類產品的質量安全,關系到生產企業的命脈,關系到整個釀酒產品的健康發展,特別是酒類行業,輿論關注度高,公眾美譽度亟待提高,面對行業熱點和誤讀,我們行業在欠缺快速的應變能力和有效的公關能力。有效組織和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強化社會的責任意識,樹立行業正面形象,努力營造行業的良好形象。
第二個就是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市場運作能力滯后,行業高速發展時期,企業產能大量增加,國內外的資本大量引入,加上我們地方政策性的鼓勵等等,加劇了我們整個規模的擴張,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后,產能增長有庫存壓力,這個不是說我們的產品庫存,我們的規模也可以叫庫存,壓力擴大。
第三個是利潤有所下降,影響企業的發展后勁。按照現在需求的要求,包括我們自身經營也罷。我們是繼續提高我們的質量,穩固我們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我們產品消費的安全,這是你不容置疑的。那么現在消費呢,他要求你要有好質量的東西。
第四,創新能力不足,現代工業進程緩慢。這是兩個概念,或者是創新觀念不強。有關現代工業進程緩慢的這個,在這個里邊呢,這一段里邊給大家都寫了,我們的啤酒、葡萄酒,我們的白酒,黃酒,大家都知道這兩年,咱們中國酒業協會一直在創造條件,我們白酒四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而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現在真正到信息化,智能化還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酒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中國酒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即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穩增長的基本思路。我們是這么一個加大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出創新驅動,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基本上是基礎了穩中求進,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文化先行,倡導提醒飲酒,提升公信力,轉型升級,依靠科技突出創新驅動力。然后質量為本,優化接受,提升綜合競爭力,從這四個方面,提出我們發展分享。到2020年,我們全行業預計實現釀酒總產量8960萬千升, 銷售收入達到了1萬2900多億,比2015年增長40%,年均復合增長率是6.99,利稅是2658億,增長42.04,年均是7.67,而白酒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是3.77。
從產業的大盤上來看,十三五釀酒行業將保持持續,穩中有增的態勢,在各酒種小幅增長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管理,提高效率,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等等,提高價值創新,保持利稅總額等經濟指標良好表現。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從增長方式上,實現銷售增長和利稅增長超過產量增長的良性循環,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