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您所認為啤酒行業的最后一戰是怎樣的?
侯孝海:行業只剩下五家巨頭,中小企業競爭者越來越少,這種大背景下,國際品牌都開始進入中國,在啤酒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變革時代,啤酒行業醞釀著未來10年左右的一個決戰期,其實是我們這幾個啤酒企業在市場之間的能力比拼,最后看輸贏,這個決戰實際上是讓行業能夠推到更高的層面,這個行業將來不會通過粗放式并購就能整合成一個非常好的行業,或者變成市場競爭度很高,這就是行業大變革。
未來的10年為什么叫大決戰呢?就是真正的能力決戰,而不是資本的決戰。過去是資本的決戰,我有錢我收購;第二我有整合能力,雪花整合能力比較強;第三是市場操作能力;第四是大品牌,就是我們是做大品牌,也就是廣義的全國性品牌,我這個巨量的啤酒品牌能夠打敗你中小品牌,這是過去的模式。
當下是外資啤酒企業在中國迅速發展、全國消費升級的狀況,全球啤酒企業不斷整合的背景下,產業升級換代,資本不是最重要的,品牌是重要的,但是有價值的品牌、有獨特能力的溢價品牌才有更多的話語權。品牌是用來打仗的,消費者的選擇放到終端品牌之間就是競爭關系,就是競爭能力,光有品牌、光有一個大品牌不是目的,雪花在各個細分市場都要有競爭能力很強的品牌,才是未來啤酒決戰的第一要素,這就是我們提出品牌重塑的原因。所以未來就是,強者之間的較量是比誰的短板少,誰的優勢強,所以我們第一個決戰期的比較就是強者更強,弱者會被淘汰或者落后。
除了消費和終端市場比較外,還有企業內部的成本和效率,我覺得第一個就是品牌。第二個就是效率和成本,成本和效率有什么關系嗎?當然了,你的所有成本最低你就強,那么為什么說成本跟以前同樣重要呢?現在的成本是在高質量發展下的成本,所以現在的成本要求用整合式的方式去解決成本的問題,用精益的方式、用新的技術、用新的智能制造去解決。
問:五大啤酒巨頭占據中國啤酒市場近80%份額,您覺得未來的巨頭競爭模式會有什么變化?
侯孝海:我覺這個份額占比還會更多,因為越往上走中小企業越難做,實際上很多小企業復活是因為低價聽裝和農村低價啤酒抬頭。一些小企業說我成本低,我就做一些便宜的,但是首先就是渠道成本導致生存艱難,第二就是它跟消費升級是配套的,所以往上走做不到,上面的企業不需要并購和合并,本身份額就在增加,所以大家會看到2017年雖然行業整體下降,但是大啤酒企業都在增長,就是很明顯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