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25日,96屆全國糖酒會在成都召開。白酒專家、山東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對記者表示,白酒價格的走勢與供求關系有關,未來的中國白酒將進入結構性復蘇過程,有性價比、掌握核心技術的區域酒企將獲得長足發展。
肖竹青對記者表示,中國酒業市場正在從渠道驅動,轉變為消費者驅動。八項規定以后,高端酒消費陷入停滯,渠道信心不足紛紛拋貨,造成了白酒價格的走低。如今,自飲消費和商務宴請需求逐漸承接了原來的高端酒市場,巨大的市場份額讓渠道看到新的信心和希望,也促進了白酒價格的回升。
“大家覺得茅臺價格還會漲,就會囤貨。那么這么一囤貨,就造成供求關系不足。此外,中國酒業上市公司很多是職業經理人管理,為了完成目標,就會往渠道壓貨,造成偽業績增長,進而導致供過于求,那么價格就會跌了。”肖竹青還表示,白酒包材、酒瓶價格近年來持續上漲,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都為白酒漲價提供了“動力”。
在白酒漲價的壓力和動力面前,肖竹青認為,區域白酒企業并購和小酒廠的消亡將會接踵而來。未來的白酒行業將分成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面子酒,價格越貴,越能代表面子。另一類,是像山東的溫河大王、湖南湘窖等區域龍頭名酒企業,依靠物美價廉的特點,用中端酒的價格喝到高端酒的品質。
而在鄉鎮市場上,隨著農村群體消費能力的提升,包括婚喪嫁娶等場合的白酒消費也逐漸轉向50-100檔次,這在促進上述區域名酒銷售的同時,讓地方小酒廠失去生存空間,被淘汰和被收購將是這類酒企的最終結果。
肖竹青還透露,目前溫和酒業正在洽談準備收購一家西藏的酒企,發展青稞酒產品。他表示,企業除了要對消費者新的健康白酒消費需求有所行動,還要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選擇西藏地區,收購青稞釀酒也在為提高當地的農民收入提供幫助。
整個白酒產業,是農業產業化鏈條的組成部分,農民所種植的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麥、青稞等雜糧都是釀酒的原料,而白酒產業還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工人勞動力。作為臨沂市的政協委員,除了通過幫助農民提升農作物種植收入,肖竹青還建呼吁國家重視白酒生產企業對帶動就業的重要性,出臺更務實的減稅和減負政策,支持白酒產業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