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白酒的發源地,大大小小的企業不計其數。
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我國的白酒企業有兩萬余家,上規模的企業不足一千家。以600元價格帶來劃分的高端白酒分界線,主要以茅臺、五糧液、夢之藍、國窖1573占據,次高端市場以郎酒、習酒、水井坊、劍南春等酒企所占據。
中國的白酒消費依托于酒場文化,是一種商務消費,也是一種面子消費,兼具快消屬性和奢侈品屬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比以前更“精明”了,在注重價格所帶來的面子問題的同時,更聚焦在企業對其品牌打造、產品質量、包裝規格等商務層面的建設,這就體現出了現階段中國高端白酒的“馬太效應”。簡單說,就是品牌效能越強勁的企業發展態勢越強,反觀,品牌弱勢的企業則更難生存。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減少,證明了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加大,效益進一步向優勢產區和企業集中,再向名優品牌集中。在品牌格局“馬太效應”顯著的當下,想要躋身高端賽道的酒企,在資本入局的背景下,自身不僅需要具備產品基礎,以及不斷創新的營銷能力,在打造品牌的同時,更要有經得起消費者考驗的產品品質。
據悉,疫情之前,白酒行業已經開始兩極分化,今年上半年疫情更是進一步加劇了分化速度,未來白酒行業將呈現“頭部酒企向好,中小酒企承壓”的趨勢。相比頭部酒企層次清晰的格局,中小酒企將面臨銷售不旺、渠道受擠壓等問題,一部分中小酒企會在競爭中退出。
所以,白酒企業除了產品品質上發力之外,還需要通過不斷地營銷提升品牌溢價能力。而銷售費用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和品牌黏性成反比。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中小酒企倒閉現象加劇;另一方面新增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市場對白酒行業市場前景依然看好。(原標題:高端白酒未來的發展格局:品牌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