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特色的商品,一定是要堅持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一定要保持我們中國白酒的特色。”瀘州老窖集團董事長張良的一句話,道出了中國白酒登上國際舞臺的關鍵。
白酒在中國有著古老的歷史,在如今的國際化浪潮中,如何實現民族品牌的輸出,向國際市場展現中國的產品和文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這其中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尤其重要。
日前,2017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在瀘州舉辦,來自國內及海外眾多酒類品牌登陸這一展示平臺,白酒作為國內重要酒業品類而備受關注。
酒博會現場,在談及中國白酒“走出去”這一話題時,張良認為首先要敬畏法律,因為不同的國家在法律要求方面是有規定的,這是基礎也是必然。其次是文化自信,“現在我們可能關注多較的是中國白酒怎么去改,改了讓國外人適應,我覺得這個是值得商榷的。”
張良舉例說:“沃特噶進到中國來,也沒有改變自己的風味,是把俄羅斯的酒真正的引進中國。德國的啤酒起先進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喝不習慣,覺得那個味道像潲水的味道,如果他們改成我們習慣的口味,可能他就不是啤酒他就沒有生命力了。”
因此,在張良看來,中國白酒要輸出到海外,同樣無需做迎合性的改變。“文化有我們產品本身的物理屬性在里面,當然也有我們本身的情感屬性在里面。我們說中國白酒要走出去,機會已經來了。”
那么如何在機會面前實現中國白酒的海外市場布局,還需要一種有效的方式。在張良看來,現在中國國力已經強大了,“但是靠單個企業走出去推廣白酒是太難的事情,所以要靠國家的力量把中國的白酒做個統一的符號走出去。同時通過講我們自己的故事,讓外國人接受我們的產品。”
具體做法上,張良分析認為:“應該統一中國白酒的形象。‘中國白酒’應該就是四個字,是一個符號,沒有必要把他翻譯成其他的英文。整體的符號就應該這樣輸出出去,這一符號就代表我們中國最古老的飲品。”
總的來說,中國白酒國際市場的路會很寬,未來值得期待。不過,無論是做傳播和推廣也好,做企業轉型也好,最主要的依靠過硬的產品。為此張良提到了瀘州老窖的新產品嘗試,就是去年開始做的雞尾酒項目——“白調”雞尾酒,已經做過一些消費者體驗和落地推廣活動。目前的銷售狀況非常好,第一期的產品已經售完,第二期產品也在籌備。
創新產品的成功并非巧合,為此張良表示:“一個產品要有生命力,還是她的品質,就是我們說的一個百年老店能夠走過來,質量是最關鍵的。而瀘州老窖作為百年老字號企業,質量一直是企業成功最重要的元素,所以把質量視為自己的生命,在這方面我們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