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上,蘊含著營銷人士、策劃專家的典型特征,似乎與職業經理人偏重“執行力第一”的特點有所不同,作為智庫分子、企業智囊團成員,其對于產品的卓越見識、對于市場的前瞻性預判能力更受企業重視。
這種見識與前瞻性思維,來源于營銷人知識的積累、實踐的沉淀。作為知名營銷專家,曾任某傳媒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某大型公司市場總監、品牌總監的楊海軍,同時兼任《全球品牌網》、《品牌中國網》、《第一營銷網》專欄專家,在多年積累的實踐基礎之上,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
導入啤酒新概念
在楊海軍看來,作為一個合格的營銷人,既需要有著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也要有前瞻性眼光。這種眼光,來自于市場基層知識與經驗的積累,也來自于對市場潮流準確預判的眼界。
從廣告傳媒公司的創意總監,到某生物制品公司的品牌策劃,再到某大型生產企業的市場總監,直至升任某專業營銷策劃公司市場總監,楊海軍屬于一步一個腳印的沉穩派,躋身于一線營銷專家陣營。
1999年,時任“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策劃一職的楊海軍提出了“低聚糖雙歧因子” 概念,期望將其應用于食品、酒類飲料領域。
在國外,雙岐因子在食品、飲料領域應用廣泛,其中的有效成分可改善人體內微生態環境,有利于雙歧桿菌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調節胃腸功能,增加維生素合成,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因此,雙岐因子作為一種食物配料被應用于乳制品、乳酸菌飲料、雙歧桿菌酸奶、谷物食品和保健食品中,尤其是應用于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品中。
楊海軍坦言,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概念,源于國外啤酒科技的啟發。國外流行在啤酒中引入雙岐因子,獲得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睞。但在國內,當時并無此種工藝與技術應用的實例。
1999年的中國,最為焦點的話題之一就是入世。但是加入世貿組織后,參與國內外的競爭,這對不少企業來說,沖擊是異常激烈的。楊海軍認為,隨著入世的到來,我國各啤酒企業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準備迎接新的挑戰。雖然中國入世后,對啤酒行業沖擊較小,但應當做好防患于未然的準備工作。而提升國內啤酒企業競爭力的手段之一,就是引入先進的技術,引入先進的配方與理念,使國產啤酒保持創新與核心競爭力。
“國內啤酒行業尚無采用雙岐因子技術與配方的成品,為此,我們積極提倡這個概念,期望國產啤酒業能夠盡快與國際保持一致。”楊海軍說,提出這樣的創新概念,也與國內酒行業的背景有關。在他看來,國人對于啤酒情有獨鐘,啤酒有液體面包之美譽,但過度飲用不僅對身體健康有所影響,也對身材產生“修飾”作用,日久天長“將軍肚”悄然而至。基于上述原因,他在國內第一個提出,用低聚糖開發雙歧因子啤酒的思路。
楊海軍認為,啤酒不止是一種酒精類飲品,更應該體現出其功能性價值——添加了雙岐因子之后,啤酒不止可以保持風味,更有益健康。這正是酒類、飲料行業所追求的發展方向。
2000年,內蒙古某啤酒企業正式推出了雙岐因子啤酒,在市場上廣受歡迎。其后,各類雙岐因子概念的啤酒、飲料產品層出不窮,成為了楊海軍首倡概念的市場實例。
專注互聯網時代營銷模式
互聯網的崛起,電商的發展,被普遍認為是傳統酒業的一次挑戰,也被認為是一次機遇。楊海軍更為注重互聯網條件下酒業營銷模式的演變,探索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核心。
“工業品營銷在社會高速發展時期究竟能否搭上互聯網化、移動化的快車?目前尚無定論。”楊海軍認為,酒類產業雖然很傳統,但是究其實質,依然屬于現代工業的一個分支,酒在文化上屬于傳統產業,但是作為商品,具備現代工業品的屬性。因此,研究酒類工業品營銷在互聯網條件下的新模式,在當前大調整期中顯得尤為重要。
2013∼2015年間,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一再刷新“雙11”零售奇跡。這不僅撼動了傳統零售業,而且對包括酒業在內的工業生產領域產生極大沖擊。在楊海軍看來,酒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就是如何求變,應對這種渠道形態的改變。
楊海軍將中國電商風云人物馬云的說法奉為圭臬——任何一次商機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任何一次財富的締造必將經歷一個過程:“先知先覺經營者 ;后知后覺跟隨者 ;不知不覺消費者 ! ”
“這實際上仍然是需要一個前瞻性的預判與應變。”在楊海軍看來,零售業固然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變革,代表著這鏈條末端的零售業變革。實質上,零售業與傳統工業以及傳統商業息息相關。鏈條末端的變化必然傳導到上端,帶來傳統企業轉型。
傳統的企業要轉型,傳統的營銷模式要改變,昔日曾經輝煌的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楊海軍認為,企業要想持續發展,要做出二次選擇,經歷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這個過程被楊海軍以鷹的蛻變來形容——鷹必須要在一生中某個階段經歷150天漫長的蛻變。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鷹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后,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個月以后,鷹重新開始飛翔!
“互聯網時代的買賣關系從被動接受到愛屋及烏,從高端大氣上檔次到細致入微關愛有加。”楊海軍認為,互聯網最為重要的,就是變單向關系為雙向、多向關系,從而帶給人們思維模式的改變,進而帶動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的改變。
在他看來,互聯網思維其核心就是包容、分享、關愛和互動。
“微信朋友圈的內容發布代表著分享,實時信息的推送代表著信息需求的更新。”這就是一種互動模式,是一種不同于單向推廣的新思維和新模式。楊海軍認為,互聯網條件下這種信息的豐富與流動,實質上指向了企業對于客戶需求的理解,對于客戶需求的互動,心系客戶、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以此類推、舉一反三,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下的營銷模式。
新理念引導新變革
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時代,傳統的酒業面臨的市場生態日益復雜,但帶來的機遇與調整更多。楊海軍認為,即便到了變化日益加快的移動互聯時代,更多變革的開端,都是從理念的改變開始。
“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各種新的技術與概念不斷演進,讓人應接不暇,但是究其實質,都是基于人的需求而產生。”楊海軍說,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所有變革與技術,從根本上來講,都是基于消費者、基于每一個人對于信息流動的把控與需求。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加于傳統產業的提升,就是將這種產品的需求更為豐富化、精確化,將工業品以更快的速度、更精準的需求,傳導給消費者。
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每個人每個企業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獨善其中。面對新生事物、新生的商務模式、新生代的顛覆性,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抓住時代脈搏、與其共振的企業。時代一直在發展,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的進化和脫變。
如何抓住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脈搏并與其共振?在楊海軍看來,依然是在于互動這個核心點,這基于技術進步,也是一種理念性的產物。
“從辦公自動化到辦公移動化,從采購傳統化到采購網絡化,從學習固定化到工作學習化,從獨樹一幟化到發展聯盟化。這一切無不折射出時代進步的身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就也預示著不變。”楊海軍表示,變化固然首先體現在速度與技術上,而最終體現則是在理念這個核心。
從MSN 到QQ,從微博到微信,信息已經從單維度變為多維度,從單向發布變化為雙向、多向摘選、接收。這種變化的核心,依然是互動性。
“這種互動性將會給酒業帶來新的變化。”楊海軍認為,酒業將會朝著多元化、功能化的方向發展,例如:白酒的功能化、啤酒的個性化、葡萄酒市場的普及化以及出現更多細分化產品。
“這種變化,是信息互動的結果,所謂云計算、所謂大數據,都是先進技術在獲取消費者消費需求、嗜好傾向之后的一種手段,無論經過多么復雜的技術與計算,最終指向的都是企業和商家對于消費者的一種迎合而非單向硬推。”楊海軍認為,在傳統工業時代,消費者需求與企業生產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導致企業往往無法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在信息化時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互動”理念的引導之下,在先進技術的支撐下,企業一方與消費者一方實現了信息共享,最終實現了生產與需求的統一。